“有趣的缩句”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q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了解句子基本形式
  简单完整的句子,如,我要吃饭,他要喝水,它们的基本形式是:什么(谁)干什么。
  渐渐地,你们长大了,在学习中也会遇到复杂的句子,这些复杂的句子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时我们需要从复杂的句子中提取主干,这就叫缩句。
  二、 学习一般类型缩句,小试牛刀
  1.学生尝试缩句,交流自己运用的方法。
  例1:可爱的小狗津津有味地吃骨头。
  2.学习运用“去枝留干”的缩句方法。
  (1)引导学生判断句子基本形式:谁干什么?
  (2)保留“主干”,去掉其他枝叶: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承载着传递知识与文化、提升语言和表达、培养审美和创造的任务,还担负着发展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因此,提出“儿童哲学阅读”这一概念,通过阅读引发儿童思考,形成哲学思辨。哲学阅读重在对儿童进行多角度思维能力的训练,重在发展儿童的深度思维,使儿童在未来生活中能够主动“为自己思考”,并“寻找自己的意义”。  一、儿童哲学阅读的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影响下,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在这一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也从以往的关注教学内容转向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呢?  一、创设情境,发展学生思维  情境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恰当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让课堂
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统编本教材在习作方面进行了全新的编排,紧紧抓住“学会读书”“学会习作”两个核心点,践行读写结合的理念,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就统编本六年级上册谈谈教材中习作设计新亮点。  一、编排独立化  阅读六年级上册整本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其在习作编排上的一
所谓应用文,《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收据等。”教材入选的应用文都尽量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其生活实际,能在生活中有效运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但应用文有固定的结构模式和语言特色,和以抒情达意为主要目的的文学文体比较而言,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课堂教学容易产生程式化的倾向,导致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教学艺术。教学中,可针对应用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统编本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中有单元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了语文要素,再通过课文的学与用来落实语文要素。  一、宏观把握,联结语文要素  小学阶段语文要素具有连贯性和螺旋式上升性,只有深度研读教材,才会更好地落实到每一年级、每一单元、每一课以及具体的课堂活动中。就语文要素“观察”而言,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要素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是语文课程的首要任务和重要目标。统编本教材在对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方面可谓下足了气力,无论是书后练习还是语文园地,处处可见语用能力实践的元素。作为意蕴丰富的母语,我们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词句本身的理解和品悟上,还要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词句本身独特的味道,从而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积累词语,积淀语感。笔者以教材中一些词语教学和片段的阅读为例,谈谈自己的实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文本细读意识比较淡薄,主要原因在于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引导学生细读文本,难以深入、细致、全面地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以致教学只是停留在对课文字词、句段的表面分析上,阅读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文本细读主要包括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对修辞手法的解析、对语言风格的体悟以及对文本写作特色的关注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文本细读作为教学阅读的有效方法。  一、细读文中的“小事”  统编本教材中
词语是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词语是阅读的基础。在閱读教学中,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如能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感性地理解词语,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动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  俗话说:“旧书不厌百回读。”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在多读中,人们自然会对所读内容产生深刻理解。同样,在词语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多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朗读,在朗
前些日子,听了两位教师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针对课文中描写汤姆钓鲈鱼的三个自然段,两位教师都觉得有“文章”可做,因此,在教学中都自觉地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片段一】  出示词组:  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 恢复平静 觉察动静 一阵惊喜 小心翼翼  师:这些词组跟什么有关?  生:它们和汤姆钓鱼有关系。  师:你能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