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让文物重获新生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用“纳米技术”修复文物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园林等地分布有三万多件石质文物,而古崖居、云居寺、天坛等地的石刻风化非常严重。北京石刻博物馆对北京市十个区县及十三陵区域的石刻文物现状进行抽样调查,抽样结果显示,777件石质文物严重风化。其中,古崖居和天坛的石质文物严重风化率分别达到了60%和50%,而且古崖居的风化层深度达到了3厘米。同时,人为的踩踏、刻字题名、偷盗等破坏行为,以及酸雨腐蚀、人口密度增加等自然因素,都给石质文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为了挽救濒临危险的文物,石刻博物馆采用纳米技术对石质文物进行了保护。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石质文物的表面防水层刷上一层纳米材料,深度达到二十毫米左右。被刷过纳米材料文物的整体表面载重量加重不到千分之二,不会对文物造成影响,也不会改变石质文物表面的外观,但能增强文物的抗紫外線能力,防止微生物腐蚀。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北京市的石质文物保护中得到推广。
  2.利用“三维视频扫描技术”复原文物
  山西省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号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光村,此村坐落着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胜寺。此寺院始建于北齐天统年间(公元565年至569年),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寺内现存放有元代、明代佛教人物塑像23尊和南海观世音塑像1尊。观音造像为悬塑类造像,在古代雕塑艺术中极为罕见,山西仅此一例,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雕塑卷)》中,受到国内外美术专家赞誉。
  这23尊佛教人物塑像和南海观世音塑像,由于大气污染、粉尘积聚、保存环境温度与湿度变化,彩塑出现了彩绘层龟裂、空鼓、色彩脱落等问题。为了让塑像恢复昔日光彩,新绛县文物部门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首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塑像进行全面修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高新测绘技术,也是目前最精细和最快捷的文物档案保存手段之一。它的原理是将残缺文物的相应部分分别进行三维扫描,然后虚拟拼接在一起,并依据相关历史资料对损毁部分进行虚拟修复,从而重现文物的历史原貌。
  如果用传统的考古绘制线图方法修复福胜寺的这些塑像,经常需要人工拉基线和网格,这样会存在差异,出现结果不精确等情况,而“三维激光扫描”是高精度扫描,不仅能够采集到精确数据,还不会损害文物本身。
  3.用高光谱成像技术“护驾”文物修复
  所谓高光谱图像,就是在光谱维度上进行细致分割,不仅是传统的黑、白或者R、G、B的区别,而是在光谱维度上有N个通道。如我们可以把400纳米~1000纳米分为300个通道。通过高光谱设备获取到的是一个数据立方,不仅有图像的信息,在光谱维度上进行展开,还可以获得任一谱段的影像信息。
  北京故宫有一幅《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藏品,该画描绘的是乾隆皇帝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时现场祝寿的实景。这幅藏品历经二百五十多年之后已经非常残破,绢面有缺损断裂,甚至还有霉迹。要想恢复原作风貌,修复该画时就要了解当时所用的颜料。中科院遥感地球所高光谱研究团队利用高光谱扫描仪对这幅古画颜料进行了扫描,提取了古画颜料信息,由此推算出当初绘画所用矿物原料的种类。根据不同颜料产地光谱曲线的差异,科技人员反推出颜料的产地,为修复选用精准颜料提供了依据。
  通过高光谱成像技术分析这幅古画,不仅没有损害文物本身,还能帮助文物修复专家了解古书画的颜料组成、绘画技法,甚至及早发现书画潜在的病害信息。这幅《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古画经过修复后,栩栩如生,效果非常理想。
  4.巧用X射线衍射仪让文物“增寿”
  X射线衍射仪是一种波长(0.06纳米~20纳米)很短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机乳胶感光、气体电离。X射线衍射仪普遍应用于医学上,可是现在文物机构和文物工作者把它应用到了文物修复上。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宫,无数的奇珍异宝汇聚其中,院内收藏有184万余件(套)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占总量的93.2%,是世界上收藏铜器、陶瓷最多的博物馆,同时收藏了大量的石质造像,以及数量众多、体量巨大的建筑石质构件。馆藏的文物不仅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沧桑,而且由于光照、空气恶化等原因加速了文物的老化。
  为了给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增寿”,故宫博物院使用了大样品室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仪、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等五个大精密仪器。这些仪器功能强大、分辨率高、分析技术全面,给予故宫博物院这所“文物医院”强大的补充。故宫博物院正是巧妙利用X射线衍射仪等科学仪器,对院内收藏的明清不同朝代的青花瓷器等文物进行了修复和保护,使得这些文物能够“增寿”。
  随着现代高科技在文物修复和保护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文物病害的诊断、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和文物修复不再成为难题。那些曾经被岁月和风霜雨雪侵蚀过的文物,经过文物工作者的修复和保护,必将获得新生并放射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其他文献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中国,被日本接受并加以传承。在二十四节气以外,日本还根据本国气候的实际特点,增加了一些独特的节气,比如八十八夜、土用、入梅等,被统称为“杂节”。“八十八夜”是指从立春算起的第88天,是晚霜出现的日子,旨在提醒农民注意保护农作物不被霜打。据说这一天摘的茶是高级品,日本民间认为喝这样的茶可以长寿。“土用”是指四立(即立夏、立秋、立冬、立春)之前的18天。有夏季“土用丑日”吃鰻鱼的习惯。
2019年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这个陌生的字眼猝不及防地进入大众的视野,由此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在全球多地呈爆发式增长。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至今,全球科学家全力绘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拼图,测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提取病毒毒株,在最短时间内破译了新冠病毒的解锁密码。新冠肺炎的“解药”也逐渐浮现,疫苗进入动物试验阶段。从实验室到病床前,曙光初现。  其实这不是人类第一次与传染病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争。
玛莎·埃文思,美国宇航局前宇航员,其太空飞行经历充满神奇的色彩,她执行过多项任务,于2010年11月正式退役。  当你离开地球家园时,所受到的那种情感上的冲击是无法预测的。你低头俯瞰地球,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地球上了,这种场景令人震撼不已。我先后执行过美国宇航局的5次航天任务,总共在太空中度过了55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进入太空飞行并不仅仅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瞬间,那种感觉既非常神奇,又无比平淡。它拥挤
梦妮·马斯特爱她的宠物狗比利和古宁胜过一切。她说,它们是她与去世的女儿米娅之间仅存的联系。她的女儿米娅12年前自杀身亡,留下了宠物狗比利。而现在,已经15岁的比利生命即将走向终结。  一想到比利可能会死去,马斯特就感到恐慌,因为她将失去与女儿之间最后的纽带。2017年,她听说宠物可以进行克隆。这个消息仿佛一道救赎的光芒。她说:“当时我的丈夫和孩子以为我疯了。”马斯特请一名兽医从比利身上提取了毛发组
如果运气好一点  阳光明媚的一天,街上熙熙攘攘,巨大的阴影落了下来,人们顿时觉得凉快了许多。抬头一看,一群体型肥硕的鸟脚龙正在城市上空盘旋,它们扇动着10多米宽的翅膀,遮住了大片阳光。不过,人们并没有感到惊慌,因为每当天气不错的时候,野生的恐龙总会来城里逛一逛。善于飞翔的鸟脚龙喜欢俯瞰城市的美景,贪吃的霸王龙会到市场求购上好的食材,聪明的伤齿龙更加智能,它们常常给演唱会捧场,偶尔还去听听中学老师的
为什么高铁座位没有E  很多乘客会困惑,高铁座位有ABCDF,为什么没有E? 其实,这是国际惯例,通俗地说,就是模仿航空座位的布局。早期飞机多是单通道,AF靠窗,CD靠走廊,BE是中间的位置。高铁作为后来者,延续了这个传统。高铁二等座的排列采用“3 2”的形式,所以只有ABCDF,没有E。以后拿到火车票,一看票面上的座位号码就知道是什么位置了。老年人口味为啥比年轻时重  很多老年人的亲属发现,一些
搞笑诺贝尔奖创立于1991年,是一项对于诺贝尔奖的善意的滑稽模仿秀,入选搞笑版诺贝尔奖的科学成果必须不同寻常,能激发人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与其他学术奖不同,搞笑诺贝尔奖得主不会拿到任何奖金,更不可能使科学出现革命性进步;但是,所有获奖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学术杂志上发表。   经济学奖:贫富差影响亲吻率   搞笑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奖往往会颁给两种人:第一种是“竟能凭一己之力制造出如此大的经济灾难”,
刷脸进门、刷脸付钱……如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实际应用。除了人脸识别,动物脸部识别技术近年来也发展迅速。它有哪些妙用?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识别人脸难,识别动物的脸更难   识别不同动物的脸,难度是不同的。和识别人脸相比,识别猫、狗、羊等常见动物的脸更加困难。原因在于——首先,人脸有结构化的特征,鼻子、眼睛、嘴巴等器官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便于识别。即使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种,五官
据外媒报道,美国一名百岁老人从事汽车销售员的工作长达66年,至今仍然坚持上班不想退休,称“要是闲下来会活不长”。亚历山大从1949年开始从事自认为梦想中的职业——汽车銷售工作。此前,他曾经在农场工作过,还曾担任过技工。现在亚历山大将汽车卖给曾经老客户的儿子、孙子。亚历山大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是在自家房子内外的小环境内坐着、看电视,估计不会活得太久。
关于宇宙的命运,目前比较主流的两方观点是:一部分人认为宇宙将会永远膨胀下去;而另一部分人认为宇宙将在未来某一时间开始收缩并导致一场新的“大爆炸”。  2008年,曾有天体物理学小组计算出,目前的宇宙仍将会存在约240亿年。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理论物理学家们认为,在赐予人类光与热的太阳“寿终正寝”的同一时间段,宇宙亦将走向灭亡,而这一事件发生的范围应会在50亿年内。宇宙最终命运的讨论  宇宙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