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准备活动开始就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生体育的习惯。在准备活动阶段,教师要从激发主体意识、培养主体能力、引导主体行为和养成主体习惯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9-1
一、转变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内容千篇一律枯糙乏味:慢跑两圈、亘古不变的几节操。想想都让人厌烦,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指令者,是权威,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学生习惯于服从和被动,所以,学生只能表达的是“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在准备活动中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怎样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准备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指令、帮助、评价等各种方法,逐渐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学原理表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同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实施者和不同的准备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异的刺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习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学习,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自然就有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实现。
二、科学设计,培养学生主体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准备活动
体育运动是门科学,运动要遵循运动规律。热身运动、身体练习、放松练习是运动的三部曲,每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热身运动是为了使身体各关节、肌肉和内脏组织适应比较剧烈的运动,避免运动伤害和提高运动效果。我们身边经常出现一些运动伤害现象,比如肌肉拉伤、跟腱断裂、关节扭伤等,这些现象大部分与热身活动不当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时机,经常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让学生掌握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准备活动的方法
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不同,准备活动的内容也应不同,也就是说,准备活动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是常规的一些身体活动,比如慢跑、一些简单的徒手操、集中注意力和活跃气氛性游戏等,它适应于大部分运动前的准备热身。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是针对运动具体项目所采取的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热身活动,比如投掷铅球的准备活动可以把技术动作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列为热身操动作,以充分活动上下肢各关节、腰部和各肌肉群等在主要教学中即将要运用的身体各个部位。
不同的运动教学单元要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内容,相同的教学单元,准备活动要稍作变化,教师要有这种准备活动的意识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方法非常必要,要告诉学生根据本课基本教学部分内容,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依据,明确哪些是一般性准备活动,哪些是专门性准备活动,怎样做到准备活动的针对性?能够根据运动内容,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
3.教会学生掌握适度的热身量
如何把握准备活动的度?要根据学生即时身体机能状态、教学内容、季节和天气、运动时间控制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进行。
如果学生刚上完课间操或大课间活动,则学生身体的机能状态比较活跃,此时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就足够了;教学内容如果是比较剧烈的运动比如快速跑、跳远、跨栏等项目,则准备活动时间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稍大一些;冬季天气寒冷,此时准备活动时间要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大一些;夏季气温较高,准备活动时间应短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小一些;准备活动的时间控制在5-7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可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进行分析判断:在准备活动即将结束时,如感觉身体发暖或额头微汗,自我感觉身体各部分已活动开,心理感觉比较兴奋,则说明准备活动量比较适度。
三、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主体行为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因此,每次准备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准备活动的质量进行点评时的基调非常关键。在点评时,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教师对学生准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多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比如常见的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跑动方式、跑动线路、跑动速度、跑动节奏等方面不断变化;在做操中,可以是徒手操,可以是持器械操、可以是原地的,也可以是行进间的、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双人或集体的、可以是一般练习,也可以是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
教师每一次对于准备活动的及时的正面的评价都是对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都是对学生主体行为的引导,这点必须做到持之以恒。
四、不断体验,养成学生主体习惯
变换准备活动组织方式,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在准备活动中的行为,逐步养成在准备活动中的主体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引导和能力培养后,教师可以着手让学生尝试带做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的组织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是分组合作的、也可以是两两合作的、个体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期教学计划进行分解,根据课时进度合理安排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准备活动的时间。教师要提前对准备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指导,每次准备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准备活动的质量进行及时的点评,指导和点评是对学生准备活动主体行为的修正,也是对学生准备活动主体习惯的一种养成。
关键词:体育教学;准备活动;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89-1
一、转变观念,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准备活动,内容千篇一律枯糙乏味:慢跑两圈、亘古不变的几节操。想想都让人厌烦,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指令者,是权威,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而学生习惯于服从和被动,所以,学生只能表达的是“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因此,在准备活动中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怎样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准备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指令、帮助、评价等各种方法,逐渐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学原理表明,新异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不同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实施者和不同的准备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异的刺激,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习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学习,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自然就有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实现。
二、科学设计,培养学生主体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准备活动
体育运动是门科学,运动要遵循运动规律。热身运动、身体练习、放松练习是运动的三部曲,每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热身运动是为了使身体各关节、肌肉和内脏组织适应比较剧烈的运动,避免运动伤害和提高运动效果。我们身边经常出现一些运动伤害现象,比如肌肉拉伤、跟腱断裂、关节扭伤等,这些现象大部分与热身活动不当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时机,经常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2.让学生掌握根据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准备活动的方法
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体育课学习内容不同,准备活动的内容也应不同,也就是说,准备活动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一般来说,准备活动分为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和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两种。一般性的准备活动是常规的一些身体活动,比如慢跑、一些简单的徒手操、集中注意力和活跃气氛性游戏等,它适应于大部分运动前的准备热身。专门性的准备活动是针对运动具体项目所采取的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热身活动,比如投掷铅球的准备活动可以把技术动作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列为热身操动作,以充分活动上下肢各关节、腰部和各肌肉群等在主要教学中即将要运用的身体各个部位。
不同的运动教学单元要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内容,相同的教学单元,准备活动要稍作变化,教师要有这种准备活动的意识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进行准备活动的方法非常必要,要告诉学生根据本课基本教学部分内容,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依据,明确哪些是一般性准备活动,哪些是专门性准备活动,怎样做到准备活动的针对性?能够根据运动内容,选择不同的准备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
3.教会学生掌握适度的热身量
如何把握准备活动的度?要根据学生即时身体机能状态、教学内容、季节和天气、运动时间控制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进行。
如果学生刚上完课间操或大课间活动,则学生身体的机能状态比较活跃,此时应突出安排一些专项准备活动就足够了;教学内容如果是比较剧烈的运动比如快速跑、跳远、跨栏等项目,则准备活动时间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稍大一些;冬季天气寒冷,此时准备活动时间要稍长一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大一些;夏季气温较高,准备活动时间应短些,强度和密度要稍小一些;准备活动的时间控制在5-7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是否合适,可根据学生的自我感觉进行分析判断:在准备活动即将结束时,如感觉身体发暖或额头微汗,自我感觉身体各部分已活动开,心理感觉比较兴奋,则说明准备活动量比较适度。
三、持之以恒,引导学生主体行为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兴奋,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因此,每次准备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准备活动的质量进行点评时的基调非常关键。在点评时,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教师对学生准备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多用引导的方式进行,比如常见的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跑动方式、跑动线路、跑动速度、跑动节奏等方面不断变化;在做操中,可以是徒手操,可以是持器械操、可以是原地的,也可以是行进间的、可以是单人的,也可以是双人或集体的、可以是一般练习,也可以是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
教师每一次对于准备活动的及时的正面的评价都是对学生主体能力的提高,都是对学生主体行为的引导,这点必须做到持之以恒。
四、不断体验,养成学生主体习惯
变换准备活动组织方式,让学生不断地体验在准备活动中的行为,逐步养成在准备活动中的主体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引导和能力培养后,教师可以着手让学生尝试带做准备活动。在准备活动的组织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是分组合作的、也可以是两两合作的、个体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期教学计划进行分解,根据课时进度合理安排学生群体或个体进行准备活动的时间。教师要提前对准备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和指导,每次准备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本次准备活动的质量进行及时的点评,指导和点评是对学生准备活动主体行为的修正,也是对学生准备活动主体习惯的一种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