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天晚上,我的女友从美国打来电话,跟我谈起一件事情并为此烦恼不已。
不久前,我的女友为一个国内朋友的孩子作担保,帮助这个朋友的儿子成功地办到了美国读书,并且安排这个男孩子住在一位纯正美国人家里,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地学习英语,适应美国的生活习惯。
然而,这两天,男孩子客居的美国人家不干了,把我的女朋友叫到家里,他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这个男孩子从家里搬出去,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十来岁的男孩子学到这些不良习惯。
女友这才明白,原来这个看上去文文静静,平时少言寡语的男孩子竟被东家怀疑地问道是不是同性恋?
美国东家说,首先他们认为这个男孩子行为不太正常,因为他平时动作忸怩作态,说话细声弱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点家务都不会干,而且还喜欢穿一些粉色艳色的,属于小姑娘的服装,让出门散步吧,他怕太阳晒着,走路走长了吧,怕把自己的脚扭了,吃饭吃多了还要节食,因为怕发胖,减肥可以去锻炼呀,但是他一点也不肯动起来。娇滴滴的。
其次,房东发现他一点也不喜欢大自然,不喜欢孩子,居然还害怕小虫子小猫小狗。散步路过森林也要躲着走,生怕森林中有蛇或者动物出现。
房东本来希望客居的男孩子能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但男孩子总是以各种身体不适为理由拒绝了,因为男孩子根本不喜欢运动,更别提游泳、远足等运动,因为他不愿意把皮肤晒黑。
偶尔帮助东家的花园浇浇水,不到五分钟就累得筋疲力尽,领着狗出去散一会步,不到五分钟就回来了,理由是走远了腿疼。更让他们不理解的是,这个男孩子喜欢玩布娃娃,看奇怪的卡通片,没完没了地打游戏机,看一些他们认为不健康也不符合他年龄的少年暴力电影。
男孩子的外形也很奇怪,耳朵上戴着一个耳环,说话的时候小拇指都会不自觉地竖起来,像是兰花指,头发上抹着发胶,喜欢用手绢,出门还要涂上唇膏,说是以防唇裂。
种种不良习惯和奇怪的举止,使得房东不得不警惕起来。他们婉转地对我的女友说:“我们的两个儿子很小,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形象和伙伴,我们不希望他们有个同性恋做榜样。或者说是不希望他们有一个不健康的青年人做榜样。”
这个男孩子十八岁了,是个青年人了,或者说应该到了是个男人的年龄了。这男孩子算是个男人吗?
女友私下赶紧把这男孩子叫出来谈心,仔细询问。
男孩子胳臂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他坚决否定地说:“我不是同性恋。”这块疤痕竟然是他不久前失恋的纪念。
女友更是吓了一跳。原来,被美国房东认为不男不女的男孩子竟然还有如此的刚烈之气,还敢自残。
谈了很久,男孩子才说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男孩子的父母都很有钱,都是生意人,由于为了挣更多的钱而导致聚多离少,分别有了各自的意中人,就此分了家,离了婚,男孩子东家住了西家住,父母都给钱,都抢着买礼物,但孩子早早地被送到寄读学校,一个月也见不到父母一面。
妈妈见了面先问有钱没有?爸爸见了面问你要多少钱?男孩子就这样长大。没考上大学,家里花钱,直接把他送到美国的私立学校。至于他的内心怎么样?精神世界怎么样?父母没有问过。
男孩子活得很无聊,没有寄托。谈了恋爱,又被甩了,于是自杀未遂。
女友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心中无比难过。
越洋电话里,我们两个就这个话题探讨了很久。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男孩子们怎么了?
其实,对于同性恋我个人并没有意见,因为性取向是一个生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但是,心理是男人,但外形是女人的人,我真的不敢恭维。
有一次,某杂志采访我,为我拍照。在中国一流的时尚杂志的造型间里。
还好,那次给我做造型的是两个不折不扣的女孩子。
两尺之外,我们旁边的一群化妆师造型师们,是一群至多二十几岁的男孩子,他们个个都具有我的美国女友带到美国去的那个小伙子的举动和外形,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连阴柔刺耳的声音都不想做掩饰,而且似乎是浑身喷着香,撒着花。
身上的衣服有格子,有彩钉儿,有亮片,手上戴着造型夸张的戒指,小拇指几乎都温柔地竖成兰花指儿。说话的时候都扭着身姿,口气和眼神都是阴柔的,古怪的。背着长长的样式娇嫩的挎包。
他们挑剔着借来拍照的衣服的款型,翻腾着闲话,批评着某个明星的不会穿着。
脸上一副不屑的二妮般的神情。
在化妆界,这些人就是很典型的很正常的很通用的形象。
据说,在文艺界还流行把自己扮成同性恋的角色,才能吃得开。
后来这一群奇异的男孩子们走了,化妆间一下子安静下来。
给我化妆的女孩子愤怒地说了一句很解气的话:“这帮妖男终于走人了。”
妖男?这个词真是解气。
可是,你仔细看看,现在中国城乡的大街上,富有以上妖男特质的男孩子们怎么越来越多?真是成了妖男当道啊。
大家有没有想过,妖男是如何诞生的?或者跟妖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娇气的男孩子,他们的性格是怎么导致和被养成的?社会有没有反思过?
在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体系里,这些男孩子的成长发育,他们的性格和人格、精神和思想是不是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教育?当我们大声警告自己的儿子别这样、别那样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剥夺了孩子掌握经验、获得体验、成为自己的一个机会,孩子已经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独立行为独立养成某种尊严的机会。
妖男就此而诞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如何教育我们的儿子,别让他成为未来的妖男,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
图:菲尘 责任编辑:刘潇潇
不久前,我的女友为一个国内朋友的孩子作担保,帮助这个朋友的儿子成功地办到了美国读书,并且安排这个男孩子住在一位纯正美国人家里,因为这样可以更快地学习英语,适应美国的生活习惯。
然而,这两天,男孩子客居的美国人家不干了,把我的女朋友叫到家里,他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这个男孩子从家里搬出去,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十来岁的男孩子学到这些不良习惯。
女友这才明白,原来这个看上去文文静静,平时少言寡语的男孩子竟被东家怀疑地问道是不是同性恋?
美国东家说,首先他们认为这个男孩子行为不太正常,因为他平时动作忸怩作态,说话细声弱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点家务都不会干,而且还喜欢穿一些粉色艳色的,属于小姑娘的服装,让出门散步吧,他怕太阳晒着,走路走长了吧,怕把自己的脚扭了,吃饭吃多了还要节食,因为怕发胖,减肥可以去锻炼呀,但是他一点也不肯动起来。娇滴滴的。
其次,房东发现他一点也不喜欢大自然,不喜欢孩子,居然还害怕小虫子小猫小狗。散步路过森林也要躲着走,生怕森林中有蛇或者动物出现。
房东本来希望客居的男孩子能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但男孩子总是以各种身体不适为理由拒绝了,因为男孩子根本不喜欢运动,更别提游泳、远足等运动,因为他不愿意把皮肤晒黑。
偶尔帮助东家的花园浇浇水,不到五分钟就累得筋疲力尽,领着狗出去散一会步,不到五分钟就回来了,理由是走远了腿疼。更让他们不理解的是,这个男孩子喜欢玩布娃娃,看奇怪的卡通片,没完没了地打游戏机,看一些他们认为不健康也不符合他年龄的少年暴力电影。
男孩子的外形也很奇怪,耳朵上戴着一个耳环,说话的时候小拇指都会不自觉地竖起来,像是兰花指,头发上抹着发胶,喜欢用手绢,出门还要涂上唇膏,说是以防唇裂。
种种不良习惯和奇怪的举止,使得房东不得不警惕起来。他们婉转地对我的女友说:“我们的两个儿子很小,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的形象和伙伴,我们不希望他们有个同性恋做榜样。或者说是不希望他们有一个不健康的青年人做榜样。”
这个男孩子十八岁了,是个青年人了,或者说应该到了是个男人的年龄了。这男孩子算是个男人吗?
女友私下赶紧把这男孩子叫出来谈心,仔细询问。
男孩子胳臂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他坚决否定地说:“我不是同性恋。”这块疤痕竟然是他不久前失恋的纪念。
女友更是吓了一跳。原来,被美国房东认为不男不女的男孩子竟然还有如此的刚烈之气,还敢自残。
谈了很久,男孩子才说出自己的成长过程。
男孩子的父母都很有钱,都是生意人,由于为了挣更多的钱而导致聚多离少,分别有了各自的意中人,就此分了家,离了婚,男孩子东家住了西家住,父母都给钱,都抢着买礼物,但孩子早早地被送到寄读学校,一个月也见不到父母一面。
妈妈见了面先问有钱没有?爸爸见了面问你要多少钱?男孩子就这样长大。没考上大学,家里花钱,直接把他送到美国的私立学校。至于他的内心怎么样?精神世界怎么样?父母没有问过。
男孩子活得很无聊,没有寄托。谈了恋爱,又被甩了,于是自杀未遂。
女友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心中无比难过。
越洋电话里,我们两个就这个话题探讨了很久。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男孩子们怎么了?
其实,对于同性恋我个人并没有意见,因为性取向是一个生理问题,不是道德问题,但是,心理是男人,但外形是女人的人,我真的不敢恭维。
有一次,某杂志采访我,为我拍照。在中国一流的时尚杂志的造型间里。
还好,那次给我做造型的是两个不折不扣的女孩子。
两尺之外,我们旁边的一群化妆师造型师们,是一群至多二十几岁的男孩子,他们个个都具有我的美国女友带到美国去的那个小伙子的举动和外形,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连阴柔刺耳的声音都不想做掩饰,而且似乎是浑身喷着香,撒着花。
身上的衣服有格子,有彩钉儿,有亮片,手上戴着造型夸张的戒指,小拇指几乎都温柔地竖成兰花指儿。说话的时候都扭着身姿,口气和眼神都是阴柔的,古怪的。背着长长的样式娇嫩的挎包。
他们挑剔着借来拍照的衣服的款型,翻腾着闲话,批评着某个明星的不会穿着。
脸上一副不屑的二妮般的神情。
在化妆界,这些人就是很典型的很正常的很通用的形象。
据说,在文艺界还流行把自己扮成同性恋的角色,才能吃得开。
后来这一群奇异的男孩子们走了,化妆间一下子安静下来。
给我化妆的女孩子愤怒地说了一句很解气的话:“这帮妖男终于走人了。”
妖男?这个词真是解气。
可是,你仔细看看,现在中国城乡的大街上,富有以上妖男特质的男孩子们怎么越来越多?真是成了妖男当道啊。
大家有没有想过,妖男是如何诞生的?或者跟妖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娇气的男孩子,他们的性格是怎么导致和被养成的?社会有没有反思过?
在我们的社会和教育体系里,这些男孩子的成长发育,他们的性格和人格、精神和思想是不是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教育?当我们大声警告自己的儿子别这样、别那样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剥夺了孩子掌握经验、获得体验、成为自己的一个机会,孩子已经被剥夺了独立思考独立行为独立养成某种尊严的机会。
妖男就此而诞生,就不会觉得奇怪了。如何教育我们的儿子,别让他成为未来的妖男,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的。
图:菲尘 责任编辑:刘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