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追随幼儿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0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沙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户外自主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玩沙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不同的玩沙材料对幼儿玩沙游戏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有意识、有选择地分阶段进行材料的投放和更新,有效推动幼儿玩沙活动的渐进式发展,保证幼儿玩沙游戏的质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有所不同,教师应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宜的、安全的、富有探索性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分类,使其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需求。
  沙子具有可塑性、流动性、多变性等特点,蕴含着无尽的创造和想象空间,孩子们在沙池中能堆小山、挖小河、建楼房、造桥梁、建城堡、挖地道,等等,玩法新鲜多变,乐趣无穷。因此玩沙成了每个幼儿向往的户外游戏。玩沙是符合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在玩沙过程中,幼儿能自由想象、勇敢尝试、大胆创新,能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交往、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能在玩沙过程中体验、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锻炼肢体动作及协调能力。玩沙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意识到了玩沙活动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性,努力配置适合幼儿的玩沙池等玩沙设施,并投放了一定比例的玩沙材料。但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幼儿在沙池中经常处于盲目玩耍的状态。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玩沙材料的投放上。材料投放太过单一导致幼儿玩法受限、游戏单调;材料投放数量不足,导致幼儿出现了争抢的情况;投放的材料固定、没有变化,致使幼儿缺乏自主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对幼儿兴趣需求的观察来定期更换材料,不断提升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户外玩沙区域的材料投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适宜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存在差异,材料的投放必须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探索需求。在开展户外沙水项目时,不同的组合可以让幼儿一物多玩,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如幼儿可以用奶粉罐当模具建构模型,还可以动手将其加工变成新的水桶。这样低碳、多变的材料能不断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兴趣、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为幼儿准备户外玩沙材料时,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二是教育性。户外沙水项目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手、脑并用,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养及能力。在玩沙游戏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性的材料,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在运水游戏中,教师通过PVC管、玻璃瓶、水桶等材料的投放,让幼儿选择适合的运水工具,并通过对多种PVC管组合搭建的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
  幼儿喜欢简单机械的重复动作,直观行动思维决定了他们需要依赖材料进行游戏,看到铲子只会想到挖沙,看到小桶就只想到装沙,看到小勺子只能想到将沙子舀起来,不会有任何创新性或较新颖的玩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玩沙的不同阶段,尝试投放不同的材料,力求幼儿玩沙游戏的有效开展。

一、搭配投放基础类材料和探索类材料,激发幼儿探索行为


  基础类材料如铲子、勺子、小桶等的投放,让幼儿快速了解材料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些材料的使用了解沙子的基本特性,并能通过挖沙、铲沙、装沙、倒沙等动作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不断重复的机械动作中感受玩沙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对玩沙活动的兴趣。而探索类如滤沙器、漏斗、水车、水壶、小筛子、小管等的投放,则改变了幼儿单纯摆弄、机械重复的游戏方式。不同材料的出现给了幼儿更多的选择,也间接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不同材料间的联系,创新游戏玩法。
  在多次实践观察中我们发现,游戏开始时,很多孩子都只对铲子和小桶感兴趣,拿到之后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活动,不断重复挖沙装沙的动作。部分幼儿没有目的地挖了几下沙子就开始摆弄工具,或扬沙子,或用脚跺沙子,有的则在争抢工具,还有的干脆站在一边当起了旁观者,这一阶段的幼儿相互之间基本没有交流,游戏形式以独自游戏为主。后来,我们对材料进行了调整,减少铲子、勺子和小桶等基础类材料的数量,适当增加滤沙器、漏斗、小筛子等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让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选择,积极探索。经过观察发现,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非常感興趣,他们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通过材料的调整和补充,幼儿不再只满足于重复单调的动作、摆弄单一的工具,也不再纠结于争抢玩具了,他们开始关注新玩具,通过自我探索和尝试发现玩具与沙子之间新的玩法。

二、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废旧材料,丰富游戏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生活类材料是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通过观察家庭成员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幼儿对于它们的用途已经烂熟于心,将它们投入沙池中,幼儿就会自由选择并尝试各种玩法;而废旧类材料更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儿能充分利用这些低结构材料进行玩具再创造,将废旧物品变成有趣的玩沙玩具,在开创新玩法的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教师可在玩沙区投入竹子、树叶、枯枝、石子、草、花、种子等自然资源,供幼儿选择和利用,也可投入如扁担、小木板、箩筐、畚箕、草帽、竹桶等农村家庭用具,同时还有很多的农村家庭用具,为幼儿提供熟悉又新鲜的玩沙材料。教师还可积极引导幼儿收集整理废旧材料,如在幼儿园门口投放材料分类收集箱,引导幼儿将收集来的硬纸盒、易拉罐、薯片桶、可乐瓶、旧玩具、酒瓶子、吸管等废旧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这些材料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后投入玩沙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游戏兴趣,丰富了游戏内容。废旧材料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幼儿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通过材料的有效投放,幼儿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了,从一开始使用单一材料、重复单一动作,到能在种类繁多的材料中清楚地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有时是一种材料多种玩法,有时是多种材料混合使用,有时还会为满足游戏内容需要对材料进行有选择地替代,游戏的目的性逐渐增强。

三、适时投放装扮类材料和辅助类材料,丰富幼儿游戏经验


  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特别是娃娃家的游戏更是幼儿的最爱。于是我们在沙池中增加了装扮类的材料,如小花、小树、娃娃家的锅碗瓢盆等,同时还增加了一些辅助类材料,如塑料插花、纸箱、模型车、小人等。通过装扮类材料和辅助类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了更多选择,让他们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后,自主选择材料,更自然地将角色游戏引入玩沙游戏中。幼儿在玩沙活动开始时就形成了一个有固定角色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角色分工明确,他们把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搬到沙池上来。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主动而成熟的社会性交往,出现了利用沙子开展的游戏替代行为,游戏情节也根据每个人分工的不同越发丰富有趣,幼儿在其中游刃有余、兴趣盎然。
  装扮类材料和辅助类材料的适时投放,引发了幼儿玩娃娃家的兴趣。幼儿自然而然地把角色游戏与玩沙游戏结合起来,丰富了游戏经验。幼儿开始从两人合作走向多人合作,从单一的游戏行为拓展到多元的游戏行为,游戏情节不断拓展,游戏质量不断提升。不难看出,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决定了他们的游戏行为受不同类型游戏材料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的玩沙材料对于幼儿玩沙游戏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游戏材料作为游戏中的基础物质,为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游戏材料的丰富多样,决定了幼儿可以参与不同的游戏形式,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自然资源给了幼儿多种选择的机会,基础类材料和探索类材料的投放能帮助幼儿在学习基本玩沙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对沙子的探索行为;自然资源及废旧类材料的投放能帮助幼儿尝试不同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丰富游戏的内容并产生初步的合作行为;装扮类材料及辅助类材料的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将角色游戏融入玩沙活动中,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加深了幼儿间的互动和联系,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想象思维和社会性交往等能力得到了更大發展。
  综上所述,教师应从本班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实际需要,有意识、有选择地分阶段进行材料的投放和更新,有效推进幼儿玩沙游戏的渐进式开展,不断提高幼儿玩沙游戏的质量。游戏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可以增强幼儿玩沙的趣味性,为幼儿增添更多乐趣。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并合理投放游戏材料,让游戏材料物尽其用。游戏材料可以被当作重要的物质基础,用来丰富游戏的形式和内容,让幼儿拥有直观的感受。
  (基金项目:《混龄玩沙游戏中材料的投放与幼儿行为的研究》,课题编号:0819YYQ 109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在幼儿教育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应当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精心设计,采用多元化的创意方式开展美术活动。通过创意美术活动的实践及经验总结,教学效果良好的活动方式有组织贴近生活的主题活动、开展美术导向的趣味游戏、引导幼儿互动合作、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用心发现创造等。一、游戏化理念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意义  游戏化理念旨在幼儿教育中全面渗透游戏活动以及游戏精神,从而提高教育成效以
幼儿在上舞蹈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对重复的动作感到厌倦,因此幼儿舞蹈教学可以运用游戏、模仿和舞蹈律动等方式,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制定不同的课程和训练目标,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教师应让幼儿快乐、科学、规范地学习舞蹈,让幼儿在舞蹈训练中获得“美”的认识,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幼儿的生理性特点  (一)幼儿的生
喉癌是发生于咽喉部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喉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喉癌指原发部位在喉部的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继发性喉癌指来自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喉部,较为少见。人们要正确认识喉癌,了解喉癌的相关症状,做好预防。喉癌的早期症状  喉癌对咽喉器官有影响,一些咽喉部的异样可能是喉癌的预警。人们要了解喉癌的早期症状,及时就医,详细检查,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声音嘶哑。若
2015年12月21—23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杭州市启航中学承办的“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初中组第二届研讨会”在杭州市拱墅区举行。本届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入研究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的适切性,发挥跨区域教学研讨活动的研究、交流与辐射作用,提升一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研究中心研究员于素梅、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体育教研员余立峰及来自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
每年的4月到7月,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加上降雨量比较大,给手足口病病毒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因此,这段时期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  大家对手足口病了解多少呢?手足口病是何方“怪物”,能让家长如此担心害怕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地介绍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为肠道病毒的繁殖引起的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发病都比较急。手足口病的发病群体集中于5岁及以下年龄的幼童
目前,患上颈椎病的人数逐年上升。当人们感觉到颈部酸沉,甚至是出現疼痛麻木的情况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有可能是椎颈出了问题。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颈椎呢?  颈椎病,又有人把它叫作“不可治愈的癌症”。这是因为目前的临床治疗中颈椎病治愈的可能性很小。颈椎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样的,与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有关,因此想要较好地达到保护颈椎的目的,就要从改变日常生活和工作习惯入手。
基础教育领域里的“择校热”高烧不退,导致各大城市“名校”内班级数量逐年攀升。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视和“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政策的出台,使学校体育课程开齐开足成为必然。中小学体育课大都集中在上午第3节、第4节和下午第1节、第2节课,一到体育课时间,操场上就会出现拥挤等现象。那么,如何在学校有限的场地上合理安排多班上好体育课,从而确保体育课质量呢?  一、以“小”博“多”,成就“合理”课堂 
运动参与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四个学习方面之一,在技能教学中,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是运动参与的重要指标,学生运动参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技术的学习和身体锻炼的效果。本期针对技能教学中学生学练参与不积极的现象进行了剖析,并研讨对策,相互交流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研讨效果。  一、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学练表现,找寻消极行为特征  学生在技能学练中的表现可分为积极与消极2种,归纳其外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多在60岁以上发病。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还可出现嗅觉减退、失眠、便秘、抑郁、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及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帕金森病的危害  1.远离社会、造成抑郁。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因为肢体震颤、行动受限,不愿与外界接触,逐漸封闭自己,远离原来的生活。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患者
一、课的不同阶段的数据统计  监测数据数据前,为了科学又精确地反映课堂实际情况,团队所有成员集中培训2次,对监测流程、步骤、数据采集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系统分析研讨。數据收集分小组进行,每组5人,1人负责用专业摄像机课中追踪学生摄像、1人负责给学生佩戴好心率检测智能手表和心率带,课前测好学生的安静心率,课上每两分钟记录一次心率、1人负责测试学生的练习行为、1人负责测试学生的非练习行为、1人负责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