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有图案的墙壁上用投影仪投射图像时,通常墙壁上的图案也会出现在图像当中。日前,可以消除图案影响的新技术——光学补偿在日本研发成功,如果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投影仪,在使用投影仪投射时就不需要准备专门的屏幕或墙面。与原来的方法相比,可以明显消除脱色、泛白等亮度饱和和对比度降低的现象。
此次试制的系统目前还只能用来补偿图片,系统读取屏幕特性的事前校正约需30~40分钟,补偿一张图片需要几秒~几十秒。要实现播放影像时每秒处理30张图像的要求,可通过专用的图像处理电路来实现。
一般来说,要想消除屏幕上图案的影响,为保持所投射的原图像RGB值与投射在屏幕上人们看到的图像RGB值一致,需要对投影仪的输入图像进行补偿。比如,因为有图案而导致局部反射率降低时,就要针对亮度低的图案部分提高输入图像的亮度,或者调低无图案部分的输入图像的亮度来进行补偿;在色彩方面,要么只向有图案部分投射补偿色彩来消除图案,要么向没有图案的所有部分投射与图案相同的色彩进行补偿。
但使用这种传统方法时,如果投影仪的输入图像的亮度超过了投影仪可输出亮度的界限,原图像中亮度有渐变的部分就会全部发白,出现“泛白”现象。色彩方面也一样,比如当投影仪输入图像中的红色色值超过投影仪可输出的界限时,看起来就会红色不足,发生“脱色”现象。为了这样的画质低下而降低图案以外部分的亮度进行补偿的话,又会面临图像整体对比度低下的问题。
而在光学补偿技术中,为了在修正屏幕图案影响的同时保持对比度,利用了人类视觉在色域和亮度上的特性。人类的视觉有如下特点,如“在高亮度部分或者低亮度部分当中,很难识别亮度的变化”、“缓慢的亮度变化不易判别”、“在色域中,有一个难以识别的范围”等等。所以当投射的影像与墙壁的图案合在一起时,即使有亮度差别或泛白现象,实际上有时用户并不会感觉到。此外,在考虑人类视觉特性的前提下,通过只对部分画面而不是全部画面进行补偿,就可以显示出让用户感觉协调的影像。通过引入上述方法,与原来的方法相比就可以保持补偿后的高对比度。
研究小组成员表示,将来这项技术还可以与便携投影仪搭配,这样用户就可以把身边的墙面和桌面都作为屏幕来使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对于补偿有黑白条纹的屏幕或者使整体发暗的墙壁变亮,这种光学补偿的方法目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D12)
此次试制的系统目前还只能用来补偿图片,系统读取屏幕特性的事前校正约需30~40分钟,补偿一张图片需要几秒~几十秒。要实现播放影像时每秒处理30张图像的要求,可通过专用的图像处理电路来实现。
一般来说,要想消除屏幕上图案的影响,为保持所投射的原图像RGB值与投射在屏幕上人们看到的图像RGB值一致,需要对投影仪的输入图像进行补偿。比如,因为有图案而导致局部反射率降低时,就要针对亮度低的图案部分提高输入图像的亮度,或者调低无图案部分的输入图像的亮度来进行补偿;在色彩方面,要么只向有图案部分投射补偿色彩来消除图案,要么向没有图案的所有部分投射与图案相同的色彩进行补偿。
但使用这种传统方法时,如果投影仪的输入图像的亮度超过了投影仪可输出亮度的界限,原图像中亮度有渐变的部分就会全部发白,出现“泛白”现象。色彩方面也一样,比如当投影仪输入图像中的红色色值超过投影仪可输出的界限时,看起来就会红色不足,发生“脱色”现象。为了这样的画质低下而降低图案以外部分的亮度进行补偿的话,又会面临图像整体对比度低下的问题。
而在光学补偿技术中,为了在修正屏幕图案影响的同时保持对比度,利用了人类视觉在色域和亮度上的特性。人类的视觉有如下特点,如“在高亮度部分或者低亮度部分当中,很难识别亮度的变化”、“缓慢的亮度变化不易判别”、“在色域中,有一个难以识别的范围”等等。所以当投射的影像与墙壁的图案合在一起时,即使有亮度差别或泛白现象,实际上有时用户并不会感觉到。此外,在考虑人类视觉特性的前提下,通过只对部分画面而不是全部画面进行补偿,就可以显示出让用户感觉协调的影像。通过引入上述方法,与原来的方法相比就可以保持补偿后的高对比度。
研究小组成员表示,将来这项技术还可以与便携投影仪搭配,这样用户就可以把身边的墙面和桌面都作为屏幕来使用。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对于补偿有黑白条纹的屏幕或者使整体发暗的墙壁变亮,这种光学补偿的方法目前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D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