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蛋白质组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s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并寻找诊断治疗该疾病的蛋白质标记物.方法 尸检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死亡24 h内、经病理证实的男性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4例)脑及无神经系统疾患的正常老年男性(4例)脑组织,额叶、颞叶和纹状体部位取材,应用HE染色、Gallyas-Braak银染色和Tau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的脑组织学改变;额叶部位取材,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为第二向进行双向电泳,分析电泳图谱后采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仪进行蛋白质的鉴定.结果 HE染色显示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额叶神经元明显脱失,伴胶质细胞大量增生,Gallyas-Braak和Tau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纹状体中大量球形团样缠结;与正常老年人脑组织比较,皮质基底节变性患者脑组织9个蛋白表达增加(经鉴定为coflin、尿嘧啶DNA糖苷水解酶、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亚单位、突触结合蛋白Ⅰ、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25alpha、Peroxircdoxin 5),5个蛋白表达下降(经鉴定为碳酰还原酶[NADPH]1、铁蛋白H链、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A、血清白蛋白前体、二氢嘧啶酶相关蛋白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差异蛋白有助于探讨皮质基底节变性的分子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和新药开发。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在突飞猛进的建设之中,我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正是抓住了这个机遇,启动了教育管理信息化“12345发展战略”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在教育转型形势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改革。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接触相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岩石深孔爆破过程中,爆破对周边房屋结构的动力响应.将所取得的爆破地震波输入地基、基础与框架的协同工作体系,对爆破地震波作用下框架与地基基础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开展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通过论述这些问题为开端,进而提出网络设备仿真软件以及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上的应用。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对曳引式电梯的能耗建模及节能进行解析.具体是概述曳引式电梯的工作原理与能耗特点的基础上,对曳引式电梯节能建模的具体内容进行探究,从优化电梯机械机构、应用先进的驱动
把课堂主角还给学生,我尝试在计算机课中做到“四还”即把时间、空间、工具、提问权还给学生,变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状态的客体地位为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v)1.6的表达变化及钠通道阻滞剂Riluzole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Na (v)1.6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10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假手术组(n=15)、脑缺血组(n=45)和Riluzole治疗组(n=45),后2组应用线栓法制作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闭塞模型,Riluzole治疗组在造模后30 min按8 mg/kg静脉注射给药,1次/d.缺血后6
目的 研究慢性脑低灌注大鼠皮层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双血管结扎术(2VO)-3周组、2VO-8周组和假手术组,2VO术式制备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并在相应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皮层Nrf2的表达,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38.01%±4.51%)相比,2VO-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互联网+教育”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互联网+教育”该如何发展建设,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信息化迈上更高的台阶,实现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