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批评视域下的影视剧本《仰阿莎》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仰阿莎是学者杨光全根据苗族古代爱情叙事长诗《仰阿莎》改编的同名影视剧本中所塑造的具有鲜明女性主义色彩的女性人物,她敢于反叛传统并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她为争取爱情自由而与月亮私奔。由于她深受父权制的影响,她在自身爱情生活中也有过彷徨和迷惘。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探讨仰阿莎前后形象的转变,为该剧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仰阿莎》 女性主义 父权制 女性意识的缺失 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批评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法兴起,80年代中期后在我国广为传播,它批判男性中心主义文化传统,争取妇女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家庭及性生活选择等方面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反对性别歧视,强调女性是活动的主体,以改善人类文化生态及人文环境。
  由学者杨光全根据苗族古代爱情叙事长诗《仰阿莎》改编的同名影视剧本《仰阿莎》,讲述苗族美丽的清水江姑娘仰阿莎在父权制的压迫下被迫嫁给太阳,而太阳重功名利禄而轻离别,婚后三天太阳就外出争名夺利,且一去六年多杳无音信,六年中月亮对仰阿莎细致入微的帮助、关心,最终仰阿莎与月亮日久生情俩人结成夫妻的故事。根据笔者对该小说研究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来看,尚未见有学者从女性主义批評视角研究该剧,故笔者试图从该视角分析仰阿莎嫁给太阳及后来和情人私奔所体现的男权中心主义对青年女性婚姻的压迫,以及深受此思想熏染的仰阿莎自我意识的缺失,最后到自我意识彻底性觉醒的过程,从而挖掘剧本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对该剧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父权制笼罩下的《仰阿莎》
  1.舅舅裁定仰阿莎的婚姻大事 苗族美丽的清水江姑娘到了女大当嫁的年龄,通过游方认识了苗族青年月亮,仰阿莎对月亮一往情深、情投意合,属于自由恋爱而双方满意的类型。与此相比,仰阿莎与太阳之间从相识到结婚,是出于太阳偶然间发现仰阿莎并被其美貌所迷住,太阳深知仰阿莎的意中人是出身为长工的月亮,而不是拥有丰厚家底的他,因此他觉得娶到仰阿莎的希望渺茫。太阳的这一心思被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媒婆乌云猜透。于是,乌云主动提出如果太阳要娶仰阿莎为妻,一切难题都包在她身上,由她去处理。乌云给太阳分析即使仰阿莎不同意此门婚事,她仍可以包办此事的原因:在当时的男权主义社会,身为孤儿的仰阿莎的婚姻大事必须由其舅舅记莎做主(娘亲舅大),即她的婚事必须经过舅舅的同意,如果舅舅不同意她与某男子的婚事,他们是不能结婚的,也就是说,仰阿莎在自己婚姻大事上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所以只要舅舅同意把她嫁给太阳,那么她与月亮之间的婚事就绝对不可能。听了乌云的一番分析,太阳对能抱得仰阿莎这样的美人为妻,而非常高兴。紧接着,乌云一方面前去做仰阿莎的思想工作,并试图用歌声打动仰阿莎:“天上的太阳,金子砌成墙,银子铺成路,酒多似海洋,牛马遍山谷,大田水汪汪,嫁给太阳郎,一辈把福享。”岂料仰阿莎立即严词拒绝:“田多我不爱,田少我不嫌。只要人勤快,只要心意诚。男耕女织好,夫妻共百年。”由此明确表白了她不贪图金钱、名利、虚荣,而追求纯洁、平等、唯美的爱情观。见仰阿莎不同意嫁给太阳,在利益的驱使下,乌云决定从仰阿莎的舅舅记莎入手,于是前去拜访记莎并说明来意。一方面在记莎面前为太阳美言,说太阳不仅人长得帅气,且心地善良,对仰阿莎可是死心塌地、关爱有加且家境殷实;另一方面,拿了丰厚的彩礼送给记莎,在乌云的花言巧语及丰厚利益的诱惑下,记莎毫不犹豫地答应外甥女仰阿莎与太阳的婚事,而把太阳是否对仰阿莎是真情实意一事置之度外,根本不考虑此举是否会断送仰阿莎一辈子的幸福,尽管仰阿莎一度拒绝此门婚事,记莎仍强迫仰阿莎非嫁太阳不可,别无其他选择。正如剧本中记莎所说:“你敢!太阳家八台花轿都已到门前,你不去也得去。”可见,在父权制社会里,像仰阿莎一样的苗族青年女性的终身大事或由父母决定或由舅舅决定,他们自己根本无法选择自由恋爱的婚姻,无权决定自己的幸福人生。
  2.婚后太阳的行为 婚后三天,太阳还没起床,仰阿莎早已洗漱完并把水缸挑满水,接着打扫卫生、做好早餐并等太阳起床吃早餐。太阳见证了仰阿莎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品质,心里美滋滋的,但其内心根本没有丝毫想帮妻子分担家务、减轻负担的想法,反而在婚后的第三天决定外出断案以争名夺利。对此决定,妻子仰阿莎也规劝他:说他外出断案,这么大一个家庭里外都得由她仰阿莎来料理,她无分身术面对这一切,会令她措手不及。但太阳的回答相当冷漠:说地里干活有长工,耕地有牛,晚上防小偷有狗,所有这些你仰阿莎都不用操心,他均已安排好,他去远方断案讲理不仅能挣钱还能赢得名气。终于,仰阿莎苦口婆心的挽留没起任何的作用,太阳为了名利还是一意孤行前往远方从事他的事业去了。由此可见,在其眼中,妻子仅是替他操持、料理家事的免费的佣人而已。他根本没有想过他的离家对新婚三天的妻子而言,留下的是繁重的家务活、长年累月的孤独及寂寞。
  二、仰阿莎女性意识的缺失
  1.服从包办婚姻 仰阿莎原本有自己的意中人月亮,虽然月亮身为长工,没有殷实的家底,但月亮对仰阿莎体贴、关心、百般呵护,两人都把对方视为自己这辈子白头到老的知己。可在仰阿莎所在的封建社会,婚姻大事得由家长做主,青年男女毫无自由选择的权利。失去双亲的仰阿莎的婚姻由其舅舅记莎做主,面对舅舅的裁决她必须嫁给太阳,虽然内心百般不愿意,但泪流满面的她最终还是服从舅舅的意愿,坐上了太阳前来接亲的花轿,视前来奉劝她的各位好友——阿贞、阿西的话为耳边风,成为太阳的妻子。
  2.老实本分为人妻子 嫁给太阳后,她勤劳、能干、善良、体贴,精心照顾丈夫的起居,有条有理地料理着家事,毫无怨言,她是典型的三从四德、相夫的好妻子。即使在太阳婚后三天为功名利禄而外出断案,她虽苦口婆心地挽留,向丈夫述说独自在家的难处未被丈夫理解后,她仍在家中担任着为人贤妻的角色,独自撑起了这个家,一年四季劳作、操持着这个家,尽管好几次都因劳累过度而晕倒,但她毫无怨言,依旧劳作着。虽然曾经答应六年后回家看她的丈夫尚未回家探望她,她也能理解丈夫在外断案的繁忙,没有怪罪丈夫对她的薄情寡义,没有痛恨丈夫的重名利轻别离。   由此可见,深受父权制思想熏陶的仰阿莎,其女性意识一度缺失,她没有意识到她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个体,拥有与男人平等的权利与自由,她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婚姻,有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活着不是为照顾丈夫、为丈夫操持家务,她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意识与生活方式,而非为他人而活。
  三、仰阿莎女性意识的觉醒
  1.接受月亮对她的感情 在太阳外出断案六年后仍杳无音信,在仰阿莎接二连三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昏厥后,每次都是月亮发现并及时把她送往医院救治,每当遇到重体力活,月亮总能第一时间前来帮助她的时候,她深深地意识到,原本说好六年来后回来探望自己的丈夫,仍未归来,且她派去通知他回来的好友都没有了消息,与其相比,月亮才是她这辈子值得厮守的另一半。因此,她逐渐接受了月亮对她的感情。
  2.与月亮私奔 仰阿莎在孤独、寂寞、劳累、无望的婚姻中,选择了体贴、关心的月亮,并在得知太阳将回来惩罚他们这对尚未结婚却如夫妻的男女时,仰阿莎决定与月亮私奔,他们的私奔不是认为自己的行为可耻、见不得人,而是他们想要过自由的生活。当时的社会认为女性一旦出嫁,就得从一而终。究其根源,在当时的男权主义社会,女性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就如男性花钱买来的器物或私人物品一样,如果没有被丈夫休掉,绝对不能与其他男子授受不亲,更不要说与其他男子私奔。如果谁践踏这一准则,他们尤其是女性不仅将被周围人唾弃,同时将遭受严厉的惩罚(如沉猪笼、沉潭、千刀万剐等刑罚)。
  3.与太阳离婚,选择自由恋爱的婚姻 仰阿莎与月亮不离不弃、并肩作战、齐心协力、据理力争,化被动为主动,他们找天狗理老说明事实,指责太阳与仰阿莎结婚后三天,为了功名不听妻子仰阿莎劝告就外出办事,且六年多来杳无音信,对妻子仰阿莎的劳累不闻不问,相反仰阿莎因思念他,多次派好友去通知他回家,但其好友们均被太阳残忍杀死,六年来仰阿莎多次病倒多亏有了月亮的及时救助,这些证词都淋漓尽致地指向矛头——太阳对她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究其根源太阳对她毫无感情可言。而与太阳相比,月亮尽管不是她法律上的丈夫,尽管是其家中的长工,但这六年来,月亮对她的帮助竟是太阳作为丈夫应该做的,故她和月亮是真心相爱的。由此可见,仰阿莎作为一名女性深刻意识到她作为一名女性个体,也有选择自己幸福婚姻的权利,并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如找理老评理就是很有力的说明。听完仰阿莎的这一番言辞,理老也觉得仰阿莎说的颇有道理,故当庭判处理太阳及记莎状告仰阿莎婚外情、与月亮私奔的这一案件时,秉持公正,认为过错方在太阳,支持仰阿莎与太阳离婚而与月亮结婚的请求,并判处太阳因六年来未尽到丈夫的责任,反而率领众人试图残忍杀害妻子及其情人月亮的行为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需割让太阳家产的一半分给仰阿莎作为补偿。
  仰阿莎在强大的父权制社会由一名女性意识完全缺失转变为女性意识觉醒的形象,尽管她走的这条道路艰辛而又漫长,但其意义非同小可,一方面为其自身赢得了婚姻的幸福;另一方面,为后代苗族女性追求婚姻自由提供了楷模。
  參考文献:
  [1] 李芹香.黔东南苗族“蛊女”的女性主义批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140.
  [2] 黔东南文学60年编委会.黔东南文学60年:戏剧文学卷(1949——2009)[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作 者:李芹香,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及影视批评。
  编 辑: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其他文献
扭转乾坤孙耕尧等人自以为得计,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2月2日,一个戴国民党臂章的家伙跑到大街上,被驻扎在丰岛、平安、永信旅店的朝鲜义勇军南满支队1营5连哨兵发现,立即进
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截面形状不规则,受力复杂,其承载力不能按常规钢管混凝土柱计算方法计算。基于已有的6个两类截面的异形截面多腔钢管混凝土巨型柱轴压承载力试验结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郑观应(1842-1921),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也是“商战”问题的系统论述者。在其脍炙一时的著作《盛世危言》中有专论商战2篇,商务5篇,
20 0 1年 2月 12月 ,由水利部国科司主持 ,在北京嘉源易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召开了水利部水利技术开发资源项目 ,微灌系统辅助设备及水力设计软件包的研制子课题合同 (四 ) ,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但如何让学生在宽松、愉悦、自主的氛围下,自觉、自主而高兴愉快地体验和感悟知识,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发挥出自己最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这首《七绝·贾谊》,是毛泽东的作品,怀念着西汉杰出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贾谊33岁,一生虽然短暂,但在中华
抗战有两个意义上的抗战,一个是金戈铁马的疆场格斗,一个是使节穿梭的外交搏杀。如果说前一个抗战发端于七七事变,那么后一个抗战则要早得多,至少从九一八事变起就已逐次展开
该摘脱割台是一种摘脱滚筒可变速 ,并能改善驾驶员操作环境的装置 ,其获专利技术 为了解决传统联合收割机的收获工艺问题 ,近年来割前脱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主要方
外公念过几年私塾。私塾开学时,学生们要各自带一盏灯笼到学校,由老师点亮,象征学生的前途一片光明,这种习俗称为“开灯”。外公一边扎制灯笼,一边给我和表弟表妹们讲“开灯”的故事。  每年春节前,外公都要给孩子们扎制新灯笼。只见他先是将竹片划开,剥出细细的竹篾,浸泡在水里备用,然后根据灯笼的大小,将竹篾弯成不同的弧度,再把它们巧妙组合,连接在一起,灯笼的骨架就完成了。用木条、竹篾、铁丝等材料,可以扎制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