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决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灌输过程,而是一个能够锻炼和培养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面对学生厌学和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教师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创设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情境,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去主动地参与学习,尽而提高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信念。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96-01
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和培养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知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大胆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某些练习内容、方法、手段等的选择和控制,真正把学习内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得到和谐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学会,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内容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提升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计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些枯燥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融于各种游戏类的活动之中,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自主探索能够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活动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接受教学内容的真谛,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从事各种运动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运用多种富有情趣,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思维。
2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体育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练习,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主体性怎能发挥出来呢。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天性好动,爱表现自己的性格,在体育课教学中巧妙设置教学环节,来展现他们的特长。例如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部分或者一些技术动作示范,最好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让他们轮流担任教师,并让其进行组织和练习,教师只需对各组的练习提出修改性意见就可以了。这样把学生变成组织者和指导者,让他们有成就感,那练习的热情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同时主动性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这种做法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人,这样既活跃了的课堂气氛,同时又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于是学生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得到了提高。
3 针对学生自己的特点有选择性地练习,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做主体,学生被动跟着去学,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自己,没有自由,缺乏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厌学,表现的非常消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精心拟定活动计划和设定目标使学生产生兴趣,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内容,并相信他们能够获得成功,并把这种信心的信号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建立起信心。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习,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内心情感,情绪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4 采用合理的评价体系,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或者体育锻炼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提供自我评价途径,能够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和热爱。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现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潜在能力的最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学习,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的去做,大胆的去探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参考文献
[1]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J].贵州体育科技.
[2] 鲁克成.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M].兰州: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 姚蕾.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氛围[J].体育学刊,2002,2.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196-01
主体性教育是以发展和培养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知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大胆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某些练习内容、方法、手段等的选择和控制,真正把学习内容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得到和谐的发展,这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初步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学会,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内容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提升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来设计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把一些枯燥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融于各种游戏类的活动之中,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自主探索能够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活动的方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接受教学内容的真谛,这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从事各种运动的乐趣。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运用多种富有情趣,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思维。
2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体育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练习,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主体性怎能发挥出来呢。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天性好动,爱表现自己的性格,在体育课教学中巧妙设置教学环节,来展现他们的特长。例如在课的准备部分、结束部分或者一些技术动作示范,最好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让他们轮流担任教师,并让其进行组织和练习,教师只需对各组的练习提出修改性意见就可以了。这样把学生变成组织者和指导者,让他们有成就感,那练习的热情和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同时主动性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这种做法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被信任的人,这样既活跃了的课堂气氛,同时又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于是学生就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不辜负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因而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得到了提高。
3 针对学生自己的特点有选择性地练习,给学生以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做主体,学生被动跟着去学,学生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自己,没有自由,缺乏成功的体验,学生就会厌学,表现的非常消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要精心拟定活动计划和设定目标使学生产生兴趣,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内容,并相信他们能够获得成功,并把这种信心的信号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建立起信心。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学习,从而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内心情感,情绪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4 采用合理的评价体系,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课或者体育锻炼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手段。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提供自我评价途径,能够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评价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起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和热爱。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我们现阶段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潜在能力的最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关键所在。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加强学习,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者。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的去做,大胆的去探索,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奉献出自己应有的劳动。
参考文献
[1]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J].贵州体育科技.
[2] 鲁克成.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M].兰州: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
[3] 姚蕾.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氛围[J].体育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