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宣布正式进军商业地产八个月后,11月12日,娃哈哈集团开发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娃哈哈宜昌购物广场正式动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12.5万平米,总投资50亿元。
宗庆后的计划是5年内开出100家精品商场或综合体,且先从三四线城市起步。兰德咨询公司总裁宋延庆认为听上去像在讲故事。宗庆后则想作为民企要进入世界500强,就不得不多元化。
首战失利
今年3月底,在武汉举行的第10届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上,宗庆后宣布今年正式进军商业地产,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出100家精品商场或综合体,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很快,这一计划在年底有了新进展。
11月12日,娃哈哈集团开发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娃哈哈宜昌购物广场正式动工,项目规划有10万平米商业购物中心、1栋超高层五星级酒店、6栋甲级写字楼和18栋高层住宅,全部工程预计 2016年10月完工。
而在此之前,娃哈哈在杭州已运营了一家商场。
去年11月底,娃哈哈旗下的第一家商场娃欧商场在杭州正式开业。该商场建筑面积为35000平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集欧洲精品家具、高级钟表珠宝饰品、高端品牌服饰、儿童用品、休闲美食于一体。然而,在饮料行业一帆风顺的娃哈哈首战便遭遇“滑铁卢”,运营不久, 娃欧商场便遭遇招商难和客源不足的难题。今年7月底,宗庆后宣布废弃“娃欧商场”的名字,改为“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城”。
虽然出师不利,但宗庆后进军商业地产的决心和信心显然没有受到影响,5年100家商场或综合体的计划,相当于每年平均20家,其速度可与万达广场相媲美。
在城市选择上,娃哈哈品牌负责人任威风告诉记者,“哪有机会去哪儿,不一定拘泥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仍存有较大机会”。
今年2月,娃哈哈购买了长沙泊富国际广场商场,在长沙落下娃欧商场的棋子。又租用了株洲神农太阳城,联合贵阳、太原、南昌、呼和浩特、余杭、富阳、湖州、衢州、锦州、南阳、南通、宜昌、马鞍山等城市的19家商场联合招商。
转卖欧货
在二线城市商业项目运营的碰壁,转战三四线或许是个机会。业内将娃哈哈进军商业地产方面的举动形象地称为“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认为,娃哈哈从三四线做起也是不得不为之。“跨界商业地产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专业要求非常高,在没有成功经验、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如果一开始就在一二线城市大举铺开,结果会相当惨重。娃哈哈在杭州的首家商场就是例子。”
据任威风介绍,目前,娃哈哈在贵阳、南昌、锦州等地将采用联合招商的方式进行商业发展。
所谓“联合招商”,就是由商场提供店面,娃哈哈提供商品,吸引加盟商加盟国际精品商场,将国外的精品商品集中开设在一个商场,使商场变得有特色而进行差异化竞争。娃哈哈集团希望通过这种经营模式,形成国外厂商、娃哈哈、商场、加盟商共赢的模式。
在定位上,娃哈哈把自己定位于为欧洲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一个销售平台。计划通过两种业态开展经营,一是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吸引来自欧洲的厂商直接进驻开设专卖店或柜台,欧洲企业可以自主在商场内经营,这样可以集聚品牌效应,在消费者中迅速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亦能让欧洲厂商直接面对中国的消费者市场;二是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立加盟店。
对于娃哈哈“联合招商”的招商模式,王永平认为这是现有商业地产招商模式的一种补充。
但是,下沉三四线也就将面对消费人群减少和消费购买力下降的难题。王永平直言,商业地产项目取决于三个“流”,业内开玩笑说是“三流行业”:人流、车流、物流。三四线城市在满足这“三流”方面显然还有所欠缺。
而招商问题和三四线消费者是否买账也是娃哈哈要面临的风险之一。RET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认为,对于国内消费者,尤其是三四线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是陌生的,如何让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土壤生存、成长,是下阶段娃哈哈会面临的问题。
“要做500强 就要多元化”
做饮料25年,娃哈哈已经创造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什么促使宗庆后下决心做零售业、来冒这个险
宗庆后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都提到,一是商业零售业对制造业盘剥很多,挤压制造业利润严重,想通过自建商场改变现状;二是为了企业后续发展,希望对渠道掌控,发展自己的零售网络。
任威风则向记者表示,董事长(宗庆后)曾说过,娃哈哈已成为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而饮料行业又是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如果一味地在这个行业里搞低价竞争抢占市场,在挤垮别人的同时也会损害自己的长远利益,娃哈哈有另辟市场开拓新领域的需要。

此外,任威风透露,娃哈哈有一个目标,就是作为民企要进入世界500强,就要突破千亿元销售大关。虽然集团把饮料做到了极致,但要跨过千亿门槛,单靠原来的主业发展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这几年娃哈哈的多元化战略其实正在悄悄展开,包括保健饮料、生物工程、婴儿奶粉、童装等。今年娃哈哈新成立了商业股份公司,新蓝图也随之浮出水面。
“机会有风险也不小。”王永平指出,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人才,即懂地产、金融和商业等。做商业地产更强调能力,这个能力,包括眼力、实力、合力、耐力。作为跨界商业地产,娃哈哈还面临着品牌的竞争和运营团队不成熟的困难。
宗庆后也曾坦言,目前商业运营是娃哈哈的短板。不过,他表示,娃哈哈可以通过与别人合作,或者请专业人士帮助做运营。有传闻称,娃哈哈正和台湾的远东集团洽谈,希望引进其运营管理。对此传闻任威风并未做出回应。
资金挑战
与饮料行业现金回流较快相比,投资商业零售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沉淀,这对娃哈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甚至可能会拖累其主业发展。
“5年内开100个项目,资金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娃哈哈目前现金流充足,但支撑起100个项目不太现实。”兰德咨询公司总裁宋延庆算了一笔账:以每个综合体5万平米,成本1万元/平米保守估算,每个项目投入至少5亿元,100个综合体意味着要500亿元以上的投入。“万达发展这么多年,才110多个项目,娃哈哈要在三五年内发展100个综合体,听上去有点像‘讲故事’。”宋延庆说。
另一方面,目前饮料行业净利润薄,同质化严重,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娃哈哈主业的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也面临着瓶颈。
有业内人士猜想,主营业绩增速放缓,也是娃哈哈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动因。
“娃哈哈最不缺的就是现金”任威风回应称,目前娃哈哈现金流充裕,支撑商业项目发展不成问题。
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娃哈哈已经连续四年增速下滑,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36.31亿元,同比负增长6.23%,这是其历史上首现负增长,与之前所定的850亿元计划相差甚远。
宗庆后的计划是5年内开出100家精品商场或综合体,且先从三四线城市起步。兰德咨询公司总裁宋延庆认为听上去像在讲故事。宗庆后则想作为民企要进入世界500强,就不得不多元化。
首战失利
今年3月底,在武汉举行的第10届商业地产行业发展论坛上,宗庆后宣布今年正式进军商业地产,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出100家精品商场或综合体,引进更多的国际品牌。很快,这一计划在年底有了新进展。
11月12日,娃哈哈集团开发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娃哈哈宜昌购物广场正式动工,项目规划有10万平米商业购物中心、1栋超高层五星级酒店、6栋甲级写字楼和18栋高层住宅,全部工程预计 2016年10月完工。
而在此之前,娃哈哈在杭州已运营了一家商场。
去年11月底,娃哈哈旗下的第一家商场娃欧商场在杭州正式开业。该商场建筑面积为35000平米,分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集欧洲精品家具、高级钟表珠宝饰品、高端品牌服饰、儿童用品、休闲美食于一体。然而,在饮料行业一帆风顺的娃哈哈首战便遭遇“滑铁卢”,运营不久, 娃欧商场便遭遇招商难和客源不足的难题。今年7月底,宗庆后宣布废弃“娃欧商场”的名字,改为“娃哈哈国际精品商城”。
虽然出师不利,但宗庆后进军商业地产的决心和信心显然没有受到影响,5年100家商场或综合体的计划,相当于每年平均20家,其速度可与万达广场相媲美。
在城市选择上,娃哈哈品牌负责人任威风告诉记者,“哪有机会去哪儿,不一定拘泥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仍存有较大机会”。
今年2月,娃哈哈购买了长沙泊富国际广场商场,在长沙落下娃欧商场的棋子。又租用了株洲神农太阳城,联合贵阳、太原、南昌、呼和浩特、余杭、富阳、湖州、衢州、锦州、南阳、南通、宜昌、马鞍山等城市的19家商场联合招商。
转卖欧货
在二线城市商业项目运营的碰壁,转战三四线或许是个机会。业内将娃哈哈进军商业地产方面的举动形象地称为“农村包围城市”。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认为,娃哈哈从三四线做起也是不得不为之。“跨界商业地产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专业要求非常高,在没有成功经验、专业团队的支持下,如果一开始就在一二线城市大举铺开,结果会相当惨重。娃哈哈在杭州的首家商场就是例子。”
据任威风介绍,目前,娃哈哈在贵阳、南昌、锦州等地将采用联合招商的方式进行商业发展。
所谓“联合招商”,就是由商场提供店面,娃哈哈提供商品,吸引加盟商加盟国际精品商场,将国外的精品商品集中开设在一个商场,使商场变得有特色而进行差异化竞争。娃哈哈集团希望通过这种经营模式,形成国外厂商、娃哈哈、商场、加盟商共赢的模式。
在定位上,娃哈哈把自己定位于为欧洲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一个销售平台。计划通过两种业态开展经营,一是在中国各主要城市开设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吸引来自欧洲的厂商直接进驻开设专卖店或柜台,欧洲企业可以自主在商场内经营,这样可以集聚品牌效应,在消费者中迅速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同时亦能让欧洲厂商直接面对中国的消费者市场;二是由娃哈哈作为欧洲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吸引全国范围内的加盟商在各个城市设立加盟店。
对于娃哈哈“联合招商”的招商模式,王永平认为这是现有商业地产招商模式的一种补充。
但是,下沉三四线也就将面对消费人群减少和消费购买力下降的难题。王永平直言,商业地产项目取决于三个“流”,业内开玩笑说是“三流行业”:人流、车流、物流。三四线城市在满足这“三流”方面显然还有所欠缺。
而招商问题和三四线消费者是否买账也是娃哈哈要面临的风险之一。RET睿意德执行董事张家鹏认为,对于国内消费者,尤其是三四线消费者来说,这些品牌是陌生的,如何让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土壤生存、成长,是下阶段娃哈哈会面临的问题。
“要做500强 就要多元化”
做饮料25年,娃哈哈已经创造中国商业史上的一个成功案例,是什么促使宗庆后下决心做零售业、来冒这个险
宗庆后在接受多家媒体采访都提到,一是商业零售业对制造业盘剥很多,挤压制造业利润严重,想通过自建商场改变现状;二是为了企业后续发展,希望对渠道掌控,发展自己的零售网络。
任威风则向记者表示,董事长(宗庆后)曾说过,娃哈哈已成为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而饮料行业又是国内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如果一味地在这个行业里搞低价竞争抢占市场,在挤垮别人的同时也会损害自己的长远利益,娃哈哈有另辟市场开拓新领域的需要。

此外,任威风透露,娃哈哈有一个目标,就是作为民企要进入世界500强,就要突破千亿元销售大关。虽然集团把饮料做到了极致,但要跨过千亿门槛,单靠原来的主业发展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这几年娃哈哈的多元化战略其实正在悄悄展开,包括保健饮料、生物工程、婴儿奶粉、童装等。今年娃哈哈新成立了商业股份公司,新蓝图也随之浮出水面。
“机会有风险也不小。”王永平指出,商业地产需要复合型人才,即懂地产、金融和商业等。做商业地产更强调能力,这个能力,包括眼力、实力、合力、耐力。作为跨界商业地产,娃哈哈还面临着品牌的竞争和运营团队不成熟的困难。
宗庆后也曾坦言,目前商业运营是娃哈哈的短板。不过,他表示,娃哈哈可以通过与别人合作,或者请专业人士帮助做运营。有传闻称,娃哈哈正和台湾的远东集团洽谈,希望引进其运营管理。对此传闻任威风并未做出回应。
资金挑战
与饮料行业现金回流较快相比,投资商业零售业需要较大的资金沉淀,这对娃哈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甚至可能会拖累其主业发展。
“5年内开100个项目,资金方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尽管娃哈哈目前现金流充足,但支撑起100个项目不太现实。”兰德咨询公司总裁宋延庆算了一笔账:以每个综合体5万平米,成本1万元/平米保守估算,每个项目投入至少5亿元,100个综合体意味着要500亿元以上的投入。“万达发展这么多年,才110多个项目,娃哈哈要在三五年内发展100个综合体,听上去有点像‘讲故事’。”宋延庆说。
另一方面,目前饮料行业净利润薄,同质化严重,面临激烈的竞争,而且娃哈哈主业的发展到了一定规模也面临着瓶颈。
有业内人士猜想,主营业绩增速放缓,也是娃哈哈寻求新利润增长点的重要动因。
“娃哈哈最不缺的就是现金”任威风回应称,目前娃哈哈现金流充裕,支撑商业项目发展不成问题。
但一个不得不正视的事实是,娃哈哈已经连续四年增速下滑,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636.31亿元,同比负增长6.23%,这是其历史上首现负增长,与之前所定的850亿元计划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