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疗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静息态fMRI影响

来源 :上海针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薄氏腹针疗法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联合薄氏腹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随访期(治疗后2周)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连线测验(TMT)、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数字广度(DS)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执行、记忆、注意力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经功能性磁共振(fMRI)检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MoCA评分升高(P<0.05),TMT时间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间MoCA评分和TMT变化趋势不同(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TMT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VLT增多(P<0.05),DS升高(P<0.05);两组不同时间AVLT和DS变化趋势不同(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AVLT多于对照组(P<0.05),DS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右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右侧岛叶、左侧前扣带回;ALFF值减低的脑区有左侧小脑后叶、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额下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顶上小叶.结论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执行能力,改善其记忆功能及注意力,且可调节患者多个脑区的神经活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康复.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rn病例1,患者,女,38岁,因“全身乏力伴关节酸痛1周,加重伴腹胀、发现血钙升高1d”入院.1年前因“双肾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2周前行“超声波碎石”.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甲状腺左侧扪及3 cm×3 cm左右包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发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钙5.07 mmol/L(正常参考值:2.09~2.54 mmol/L),磷1.05 mmol/L(正常参考值:0.8~1.5 mmol/L),钾3.66 mmol/L(正常参考值:3.5 ~5.3 mmol/
期刊
1 临床资料rn病例1,患者,女,5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呈持续性胀痛,就诊于我院.腹部彩超示:大量腹水;腹水找脱落细胞(2次)均找到癌细胞;查体: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CA153 51.8 U/ml;CA125 2474.4 U/ml;HE4> 1500 pmol/L.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术中见:盆腹腔见淡血性腹水800 ml,肠管与盆腹腔腹膜广泛膜状粘连,大网膜与左侧腹膜粘连,子宫萎缩,双附件外观未见异常,双侧卵巢与盆壁膜状粘连,大网膜增生、挛缩.行经腹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盆腔、肠粘连松解术,术
期刊
宫颈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宫颈癌在女性常见癌症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列第4位.2018年全球宫颈癌发病57万例,病死率31.1万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率10.4/10万,病死率4.1/10万[1].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女性癌症中,宫颈癌的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占全球19%,新发病例为9.89万/年,其中城市新发病例为5.32万/年,农村新发病例为4.57万/年,死亡病例为3.05万/年[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刘伟胜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刘伟胜教授门诊就诊的大肠癌患者用药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和归经分析、药物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205首,涉及中药151味,药性以平、温、微寒及甘、苦、辛味为主,多归脾、肝、肺、肾经.高频中药频次前3位为茯苓、全蝎、党参,高频药对及关联规则分析前三位为“党参-茯苓”“全蝎-茯苓”“党参-全蝎”,聚类分析得出4类组合药物,复杂网
基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探讨大黄?虫丸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方症适应、药证相对与临床疗效,认为其主要病因为“五劳虚极”“七伤”,以虚劳干血为病机,进一步得出治疗虚劳干血型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当祛瘀补虚并重,用之以通为补、缓中补虚、攻补兼施的大黄?虫丸.基于王权胜教授前期研究与临床经验证实大黄?虫丸可有效改善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生育能力.附验案两则.
总结闫咏梅教授从风痰论治颤证临床经验.闫咏梅教授认为,风痰上扰当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根据颤证不同时期风与痰邪的偏重不同,总结出病初风重于痰、中期风痰并重、病久痰重于风的病机特点,制定祛风化痰、风痰并祛、涤痰息风治疗大法,从风痰立论出发,治疗颤证疗效显著.
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为伤科临床常见病,而纠正寰枢关节紊乱、改善头颈部供血是治疗的关键.邵铭熙教授提出“筋骨并重,整体辨治”的治疗理念,临证时针灸与推拿并举以理筋整复、调气和血,遣方用药侧重于健运脾胃、益气养血、定晕止眩,临床疗效甚佳,屡起沉疴.附典型医案2则.
糖尿病泌汗异常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高思华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本病病机为热郁于内、瘀阻于络、气机升降失调.升降散虽药味简单,然组方精妙,可宣泄郁热、升清降浊、气血同调并举.高思华教授在临床上灵活运用该方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收效显著.
介绍王树槐教授运用越鞠丸治疗心系疾病之经验.越鞠丸为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证之常用方,王教授认为心系疾病的产生与情志失宜密切相关,情志致病心先受之,继损肝脾,影响脏腑气机.故临证注重情志在心系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中的作用,善用越鞠丸加减治疗胸痹、心悸等心系疾病,疗效显著.
杨巍针对克罗恩肛瘘主张从脾论治,灵活运用“消、托、补”三法,通过中医药干预缩短到达手术时机的时间,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出“术前精准定位、术中微创护肛、术后中医药康复”三位一体的综合诊疗方案.术前采用肛周磁共振成像(MRI)实现精准定位;术中总结出“常中有变、顺势而为、顺藤摸瓜、步步为营”的十六字治则,根据患者瘘管的不同位置形态选择不同术式;术后运用中医药内外兼治,擅用实炎方、虚炎方控制肠道炎症,促进创面愈合.附验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