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中心自1978年10月开展这方面工作以来,在30年里共完成4000余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机 构】
: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中心,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中心自1978年10月开展这方面工作以来,在30年里共完成4000余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 男,25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收入院.颅脑CTA示后交通动脉瘤.平素体健.由右侧股动脉穿刺行伞脑血管造影,造影导管无法进入主动脉弓,只能进入左侧椎动脉和左侧的锁骨下动脉,推注造影剂,见到血液沿着椎动脉逆流入锁骨下动脉和降主动脉.然后,由右侧肱动脉穿刺置人造影导管,发现降主动脉是通过右侧的椎动脉,左侧椎动脉供血,属于b型主动脉弓离断(图1,2)。
一、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收集2004年11月至2006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新鲜人脑胶质瘤标本20例.正常脑组织来自同期脑挫裂伤内减压手术必须切除的脑组织共10例。
目的 评估多排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脑膜瘤手术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48例CT、MRI临床证实为脑膜瘤患者术前行3D-CTA检查,其中病变位于矢状窦镰旁17例、蝶骨嵴12例、嗅沟7例、小脑幕6例、鞍结节4例、桥小脑角2例.CTA图像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彩色表面阴影显示法(SSD)3种处理技术.对三维图像进行旋转、切割及相关测量,模拟最佳手术入路,对其影
颅脑损伤和脱髓鞘疾病是否与脑肿瘤的发生相关,一直存在争论.早在1888年,Byron Bramwell认为脑肿瘤发生的较直接的原因中,创伤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目的 总结水膨胀式微弹簧圈(HydroCoil)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初步体会,对HydroCoil治疗CCF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以来应用HydroCoil栓塞系统治疗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人,男9例,女5例,平均26.5岁.脑血管造影显示6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果 14例病人CCF术后均不再显影,患侧
通过对视神经管减压术式即经筛蝶窦入路和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与对比,为临床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参考资料。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35例病人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5岁.疼痛部位:额部4例,颞部12例,枕部24例,其中5例中同侧颞、枕部3例,双侧枕部2例.35例病人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头MRI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发作时均行局部封闭试验确定疼痛部位.颞部疼痛病人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额部或枕部疼痛
患者 男,12岁.出生时发现左面、左额、左顶部肿物.肿物渐生长,以左额肿物生长为著,发展至左眼睑,形成巨大包块,包块下垂将左眼覆盖,不能视物.肿物渐发展至颅内,于左额、颞、顶形成巨大占位.无头痛、头晕,无癫痫发作,无偏瘫失语,智力发育正常.左面部有一3 cm×3 cm×1 cm、左额有一20 cm×18 cm×11 cm、左顶部有一15 cm×10 cm×6 cm大小的肿物,额、顶部肿物间有蒂连接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CT、MRI)、诊断及治疗,以便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9月至2004年8月收集的1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头颅CT、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三联征"和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缺失为特征的首发临床表现.本组12例中5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目的 观察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PA诱导分化后,用透射电镜和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Fluo-3/AM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PA对C6细胞早期凋亡率无影响,主要增加晚期凋亡率,随P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A能明显增加细胞内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