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c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咸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人行咸阳中支的积极推动下,咸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其中也仍然存在信用主体信用意识较弱、金融法制环境欠佳等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的信用体系,已成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征信管理 农村信用体系 金融生态
  作为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各地政府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农村信用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金融机构对农村地区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提供利率优惠等金融服务,对缓解农村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一、咸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咸阳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全方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了“贷款难”、“难贷款”问题,实现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户“三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征信知识下乡入户。咸阳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开办金融大讲堂,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为政府各部门、乡镇政府领导讲解金融、征信知识,增强全辖干部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人民银行各县市支行采取“政府倡导,人行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共建”的模式,以培育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重点,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开路,多次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知识下乡、征信知识下乡以及召开信用农户增收典型现场会等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2012年,咸阳市金融机构开展宣传、培训1253次,涉及农户73.06万户,有效提高了农民的诚信观念、信用意识和公德意识,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信用农户占比显著提高。人行各县市支行加强对守信典范与失信典型的宣传公示,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信用户需要贷款时可凭“两证一章”(身份证、贷款证、个人名章)由本人直接到农村金融机构办理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信用村、信用乡镇实行“资金倾斜,重点扶持”政策,并且在同等条件下,对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信用户实行“贷款优先、服务优先、额度放宽”政策,享受贷款利率优惠。奖惩分明的做法有效强化了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争当信用户已经在大部分农村形成风气。截止2012年底,咸阳市已累计为90.95万户农民建立了信用档案,占农户总数的91.56%;其中信用农户70.8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71.32%。
  (三)重点倾斜政策收效显著。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上实行信用户、守信企业优先贷款政策。信用户贷款时只凭信用证、个人身份证和贷款人印章,在2.5万元以内实行信用贷款,对超过2.5万元的贷款采取5户联保的方式解决。贷款时间最多三天,最短30分钟用户就能拿到贷款。截至2012底,各县、区(市)农村信用社累计为已建立信用档案农户发放贷款55亿元,支持农民开展种植、养殖业生产经营,有力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四)贷款质量明显提高。为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开展评定信用户和信用乡(镇)活动,既强化了信贷支农工作,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的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又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优化了农村地区的信贷结构,提高了涉农贷款质量。截止2012年底,咸阳农户不良贷款涉及户数占总户数的5.69%。
  二、存在问题
  (一)信用主体信用意识较弱,道德观念有待提高。由于2 0世纪 9 0年代中期前,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管理并不严格,骗贷、逃贷现象不断出现,加之后期对骗贷、逃贷主体惩治不力,导致现阶段仍有部分人存在骗贷、逃贷的侥幸心理,诚实守信的良好民风受到影响。同时,也有部分人对贷款存在“有钱就还,没钱就欠着,能借则借,能逃则逃,能废则废”的消极情绪,并不严格按照贷款合同到期还款,随意违约,导致银行贷款形成不良。
  (二)金融法制环境欠佳,金融债权难以维护。金融机构的债权主要依赖法制的保护,其自身对于逃废债务人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手段,但由于法制不够健全,以及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的效率不高和行为不规范,导致金融机构维权存在执行时间长、程序复杂、执行费用高、资金收回效果差等现象,金融机构即便赢了官司,也往往是陷入输了钱的窘境,导致守信者未得到有效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制裁,给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
  (三)信用信息采集困难,准确度仍需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立和完善与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积累息息相关。农村地区信用信息的采集,依赖于客户的财务资料 ,而农村地区企业大多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生产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单位,财务资料不完整,日常开支缺少记录,可供利用的信息资源少,远不能满足授信的需要。加之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信用信息误录以及错误信息更正不及时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
  (四)行政干预仍时有发生,贷款逾期收回难。部分乡镇政府和部门仍然要求金融机构对参与地方所组织生产活动的农户进行贷款,以支持该生产经营活动开展,而不考虑农户实际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而且一旦该生产经营活动未达到预期效果,获得贷款农户无法偿还贷款时,政府部门却置之不理,并不采取有效措施为金融机构提供支持,从而给金融机构造成实际损失。
  三、进一步优化咸阳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人民银行要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向当地政府宣传、汇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提高当地政府对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同时借助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政策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妥善处理扎根农村企业的改组改制与保全金融债权关系方面的宣传,呼吁当地政府支持金融部门依法参与企业改制的全过程, 防止企业出现通过改制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快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建设。要充分调动金融机构以及担保机构、评级机构等中介参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的收集与评价机制,加强与公信力较高的评级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尽快完善农户、农村企业信用档案,提高数据质量,将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服务覆盖到所有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和广大农村。
  (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县支行及农村金融机构贴近农村、了解农村的地缘优势,切实加强金融知识与征信知识的宣传,探索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金融机构应深入调研,真正掌握“三农”需求,不断完善和创新涉农贷款的发放和管理办法,开发真正适合“三农”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同时严把客户准入关,扩大信用报告使用范围,强化诚实守信正向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重塑良好的守信观念。
  (四)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政府相关部门要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根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尽快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法律服务,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收贷,联合制裁各种失信行为,对企业和个人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培育企业和个人良好的信用意识。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揭露和纠正个人、企业的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进一步完善银行间的逃债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企业和个人逃废债行为的实施成本,防止逃废债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议》,李胜贤、仲娟青,《河北金融》
  [2]《关于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刘振海,《济南金融》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报纸
目前,高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面临多种问题,呈现普遍下滑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有重视英语而忽视汉语的学习、网络发展对汉语的影响、普通话推广意识差等原因。这
溢价增资作为一种以超过股本原价的超额资金认购注册资本的特殊并购方式,在本外币正向利差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继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被外国投资者采用。本文以山东省威海市为例,利
本文主要介绍了:虚拟现实的历史背景,发展和定义;虚拟现实的主要特性,交流性、执行性、代入性、自由性;基础教育和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对虚拟现实课堂优缺点的分析;并且对虚拟
应用技术高校的发展需要实践教学资源支撑,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实践教学资源对应用技术高校人才培养意义重大。针对应用技术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
摘要:在市场经济中高利贷一直是中小经济体的资金来源体之一,虽然会产生众多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千百年来它却一直保存旺盛的生命力。学术界基于高利贷的研究历史很早,但主要局限于探讨高利贷的负面社会影响。而本文主要是针对2011年爆发的浙江温州中小企业倒闭潮来研究高利贷在当今中国社会的生存现状、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现实原因,并且重点讨论并提出解决高利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建设性方案。  关键词:高利贷;金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