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中培养儿童想像力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63-01
  小学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针对这一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的愿望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扶掖学生从狭窄的就试隧道中走出来,给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因此,我认识到,只有放飞课堂,放飞思想的羽翼,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贴近生活,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块沃土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章的图景、人物等培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指运用旧有的表象加上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头脑里就会呈现某些生活美景,有时则出现过去生活的景象,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离奇古怪的情景,这就是想象的结果,然而从课文情节入手,通过指导朗读,引导复述等方法,调动学生记忆的各种表象,进行再造想象,让他们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深刻地领会课文中的真正含义。
  如学习《燕子》一课时,可以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图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了,它展翅飞翔,动作轻巧,姿态优美……然后学生根据在脑中形成的表象,复述,这幅图。这样一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图画,便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地显现出来了。
  由此可见,只要学生善于观察,老师善于启发,孩子们是乐于去思考和联想的。想想说说,可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学习《荷花》一课,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看投影画面:此时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那么,除了蜻蜓和小鱼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我们什么呢?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尽情发挥创造,争先恐后地回答:一只小蜜蜂飞来对我说:“荷花妹妹,你真香,我闻到你的香味就飞来了。”有的同学抢着说:“小燕子飞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真美,我们一起跳舞吧”。还有同学想象到:青蛙跳到荷叶上说,荷花姐姐你真漂亮,我给你唱首歌吧……同学们思维活跃了,展开了想象空间,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随风翩翩起舞,师生共同陶醉于梦幻般的情境之中,感到趣味元穷,学犹未尽。
  从课文语言入手,利用对语言的诠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课文中的许多动词,形容词在揭示人和事物的性质,描述行为动作的状态时,往往会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语言环境诠释词语,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如在《祁黄羊》一课中,教师抓住“出以公心”这个词,让学生想象当时的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来理解祁黄羊的性格特征,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二、说话教学中,利用说话训练展开学生的想象力。
  看图口头作文、编故事讲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训练形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对想象力的发展大有益处。
  看图口头作文,是引发学生想象的重要途径。它的过程为“看-想-说。”图的内容很多,但只能是反映平面的、静态的、无声的现实生活,想要把画说“活”,就要以欣赏画为切入口,选择具有广阔想象空间的画面,让学生把这些在头脑中活起来的情景用语言表达出来,使他们在说说玩玩中进入作文情境。这样不仅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打开了一个个想象的空间,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
  编故事是训练想象的又一形式。编故事的学生首先要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故事的有关情节及各种事物的形象,然后,才能使听者如见其事、如闻其声、置身于境。会使得学生的想象异常活跃。所以可找一些易于引导学生想象的生活场景,让他们编故事讲。
  三、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开辟想象的空间。
  设置有利于学生想象的命题作文,激励学生在选材立意上浮想联翩,广开思路。给学生创设一个必要的语言氛围,提供一个非常简单扼要的概述情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概述情节不单单指语言文字材料,它还包括:一首意境深远的诗词,一幅蕴含宏博的图画,一段悠远深邃的音乐,一处奇特非凡的景观……教师从各个角度入手启发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展开丰富的联想,例如:教师布置学生写一篇想象作文。要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这样提问学生:你们会画画吗?(会画)今天老师带来一幅画给你们欣赏……你们知道这画上画的什么吗?仔细想想,为什么中间会有一点亮光呢?现在你们就像作家利用“遐想”写《小露珠》那样,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时学生会带着好奇的心情去了解“遐想”的方法,想象着曲折的情节,编织着科幻般的故事,创造出新的境界。
  这种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习作兴趣浓厚,还促使学生运用文字把自己幻想的画面,色彩、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达到了忘我境界,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样新奇的想象语言训练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还让他们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而且可以毫不逊色地称赞自己是个发现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通过谈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谈话在某种程度也是一种材料,但它是隐性的,没有一定的实体存在,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自由性。这样,教师要合理引导,把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就是一种色彩绚丽,似梦似真而又富于浪漫奇异的幻想。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重要工作。但愿在我们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能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五彩缤纷的天地间尽情翱翔。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从内容上来看,课文描写的是我国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欢乐幸福的校园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从文章结构上看,先写孩子们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活动的情景,最后抒发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以及有这样一所民族小学的自豪之情。从语言特色上来看,作者用了大量描述性的词语,准确地写出民族小学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