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想要构建完善的园林工程,就要求工作人员种植各类植物,这类植物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视觉感受,还能够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但在植物种植过程中,易遇到病虫害的影響,对植物观赏价值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想要更好的发挥出植物的绿化功能,达到美的视觉享受,就要求工作人员采取完善的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鉴于此,文章先对园林绿化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对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方法,以供同行业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病虫害;问题;策略
引言
园林树木是当前城市绿化施工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绿化树木保护与管理,分析所存在的病虫害和原因,有效地防治处理,避免病虫害对树木产生不利影响,提升城市园林综合水平,为环保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1.1生态原理
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相关人员需要基于生态系统进行科学防治。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病虫害问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病虫害的各项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估防治效果和生态平衡的关系,确保能够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促进园林植物生长。
1.2效益原则
通常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具有持续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等特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明确防治目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园林工程项目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2园林绿化与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2.1缺乏对病虫害的重视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多数城市对于园林工程来说存在着盲目开发的现象,不仅影响到城市绿化,还造成选择的植物不适合当地环境,使得种植人员也未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造成后期植物生长时,出现病虫害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导致城市绿化中各类问题的产生。病虫害存在着较多类型的问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数问题不能有效进行诊断,同时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在植物进行生长时,还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大部分城市未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也没有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缺乏此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往往只是采用喷洒农药等形式对病虫害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在根源上进行处理,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植物生长。不仅对城市美观造成破坏,还会使城市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2.2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在园林绿化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还存在着较多的工作内容。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植物生长情况全程进行监控,同时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做好防治工作。但部分城市缺乏对病虫害问题的全程监控,也没有真正进行预防,或者未对相关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导致病虫害隐患未提前进行预防,进而造成病虫害更加严重,最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以外,随着园林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聘用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园林工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多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造成病虫害现状仍然存在,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3防治措施
3.1改善园林种植环境
在规划园林工程时,要确保种植区域符合绿地植物的生长需求。在规划初期,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园林现场,了解当地土壤中发生病虫害的具体状况。如果发现可能会对根部造成危害的病虫,需要及时进行科学防治。通过深耕、翻土、暴晒等方式,可以将大量土壤病虫消灭。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园林工程的给排水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并施加有机肥,为园林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在后期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治。
3.2优化园林植物种类
首先,要科学选择园林植物种类。在具体开展绿化工程建设时,植物选择是基础。科学选择植物能够确保园林植物群落健康有序生长。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需要深入分析园林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基于植物生长规律进行科学选择,确保所选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本地植物种类,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选择园林绿化植物时,要尽量避免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植物。混杂种植园林植物和临近树种会增加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例如混合种植梨树和桧柏可能会产生梨桧锈病。因此在规划园林绿化植物时,必须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在具体配置园林植物时,需要了解不同植物抵抗不同病害的能力,根据植物的互补作用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3合理的建设植物间的微环境
植物间的微环境对促进植物的生长非常的关键,只有适合的植物微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能提高植物的品种和抗病能力。如果植物的微环境受到破坏,可能会增加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植物的微环境就是以林木规划设计为基础,在保证植物生长空间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空间、阳光和养分等,任何一项微环境不符合条件,都将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导致病虫害患病的概率增加。影响植物微环境的因素有多种,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个方面,保证植物的微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4合理施肥
为了有效确保植物的生长,养护人员还要做好施肥工作,通过人工进行施肥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与透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在施肥时,必须结合植物实际,科学进行施肥。例如,对于超过15cm的乔木,可对其肥料控制在5-10kg;若植物进入到成熟期以后,还要定期做好施肥,确保树木的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要对肥料种类合理进行选择,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树木类型科学进行选择。
结语
病害防治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关键,要积极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效果的提升,可以促进生态效应的提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园林景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相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J].科学家,2016(11):60.
[2]李旭.绿化树木科学养护及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探[J].南方农业,2018(30):93,95.
[3]尚慧艳,何恒果.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J].南方农业,2018(24):125-127.
(沈阳市公路绿化工程处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2)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病虫害;问题;策略
引言
园林树木是当前城市绿化施工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绿化树木保护与管理,分析所存在的病虫害和原因,有效地防治处理,避免病虫害对树木产生不利影响,提升城市园林综合水平,为环保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理
1.1生态原理
在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相关人员需要基于生态系统进行科学防治。技术人员应深入分析病虫害问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影响病虫害的各项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评估防治效果和生态平衡的关系,确保能够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促进园林植物生长。
1.2效益原则
通常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具有持续时间长、投入资金大等特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在开展具体工作时,相关人员需要明确防治目标,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确保园林工程项目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2园林绿化与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
2.1缺乏对病虫害的重视程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多数城市对于园林工程来说存在着盲目开发的现象,不仅影响到城市绿化,还造成选择的植物不适合当地环境,使得种植人员也未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造成后期植物生长时,出现病虫害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案,导致城市绿化中各类问题的产生。病虫害存在着较多类型的问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数问题不能有效进行诊断,同时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因此,在植物进行生长时,还易产生交叉感染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而大部分城市未构建完善的病虫害防治系统,也没有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同时缺乏此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往往只是采用喷洒农药等形式对病虫害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在根源上进行处理,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植物生长。不仅对城市美观造成破坏,还会使城市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
2.2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在园林绿化与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同时还存在着较多的工作内容。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植物生长情况全程进行监控,同时定期对植物进行检查,做好防治工作。但部分城市缺乏对病虫害问题的全程监控,也没有真正进行预防,或者未对相关工作及时进行检查,导致病虫害隐患未提前进行预防,进而造成病虫害更加严重,最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以外,随着园林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工作过程中,也需聘用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园林工程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多数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造成病虫害现状仍然存在,且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3防治措施
3.1改善园林种植环境
在规划园林工程时,要确保种植区域符合绿地植物的生长需求。在规划初期,相关人员需要深入园林现场,了解当地土壤中发生病虫害的具体状况。如果发现可能会对根部造成危害的病虫,需要及时进行科学防治。通过深耕、翻土、暴晒等方式,可以将大量土壤病虫消灭。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园林工程的给排水工程进行合理规划,并施加有机肥,为园林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在后期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更加有效的防治。
3.2优化园林植物种类
首先,要科学选择园林植物种类。在具体开展绿化工程建设时,植物选择是基础。科学选择植物能够确保园林植物群落健康有序生长。在选择植物种类时,需要深入分析园林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征,基于植物生长规律进行科学选择,确保所选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通常情况下,需要选择本地植物种类,从而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其次,要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在选择园林绿化植物时,要尽量避免容易出现病虫害的植物。混杂种植园林植物和临近树种会增加植物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例如混合种植梨树和桧柏可能会产生梨桧锈病。因此在规划园林绿化植物时,必须加强对该问题的重视。在具体配置园林植物时,需要了解不同植物抵抗不同病害的能力,根据植物的互补作用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更加有效地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3合理的建设植物间的微环境
植物间的微环境对促进植物的生长非常的关键,只有适合的植物微环境才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同时也能提高植物的品种和抗病能力。如果植物的微环境受到破坏,可能会增加病虫害出现的概率,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植物的微环境就是以林木规划设计为基础,在保证植物生长空间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证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空间、阳光和养分等,任何一项微环境不符合条件,都将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导致病虫害患病的概率增加。影响植物微环境的因素有多种,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多个方面,保证植物的微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3.4合理施肥
为了有效确保植物的生长,养护人员还要做好施肥工作,通过人工进行施肥的方式,提升土壤肥力,优化土壤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与透气性,促进植物的生长。在施肥时,必须结合植物实际,科学进行施肥。例如,对于超过15cm的乔木,可对其肥料控制在5-10kg;若植物进入到成熟期以后,还要定期做好施肥,确保树木的生长。在施肥过程中,要对肥料种类合理进行选择,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树木类型科学进行选择。
结语
病害防治是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施工的关键,要积极开展病害防治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城市园林绿化施工效果的提升,可以促进生态效应的提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园林景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相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及主要措施[J].科学家,2016(11):60.
[2]李旭.绿化树木科学养护及园林病虫害防治措施初探[J].南方农业,2018(30):93,95.
[3]尚慧艳,何恒果.生态文明建设下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J].南方农业,2018(24):125-127.
(沈阳市公路绿化工程处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