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文化”综合实践课程初探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i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综合实践课程到底该教给学生什么,春晓小学从 “铜文化”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入手,结合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发地方特色课程,让“铜文化”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为立德树人提供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铜文化  综合实践  课程资源  探究  实践
  
  引言
  铜陵缘铜而生,以铜得名,因铜而兴,与铜有着不解之缘。在铜陵的城市街道、公园内,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铜雕塑。铜文化之于铜陵而言就如水润万物一般,自然天成。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校师生爱我家乡、建设铜陵的热情,铜陵市春晓小学自建校以来,从铜陵地方资源入手,根据地方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对“铜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整理、筛选和提炼,让“铜文化”成为贯穿春晓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主线。
  一、硬件设备齐全,物质基础牢固,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奠基
  铜陵市春晓小学作为铜陵市政府为小区配套建设的小学,于2011年4月开工建设,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同年10月学校工程荣获省标准化工程。学校占地面积16522平方米,建筑面積8435平方米,可开设30个教学班,满足1500名学生上学需求。
  为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使其在未来为家乡铜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办学之初,学校就开设了凸显铜陵本土文化特色的铜艺兴趣班,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学校校园以“铜文化”为核心元素进行布局,以扩大铜文化教育阵地为目的,经过筹备与建设,初步落成“铜文化”主题校园,打造了“铜文化展示墙”,春雨楼3层成为铜艺教学实践作品展示场所,学校具备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硬件基础。
  二、依托区位优势,夯实发展平台,助推综合实践课程建设
  春晓小学周边有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等诸多高校及公共文化场所,学校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优质实践课程和现场教学活动。在博物馆,学生们对铜的采冶、铸造等场景充满好奇,不停地提问,讲解员耐心而生动的讲解、多媒体的展示,让孩子们一点点了解铜陵几千年的青铜历史;在图书馆,教师围绕“家乡美,铜韵”来教学,课上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从优美风景、特产、铜雕塑等方面畅所欲言;组织开展以“铜韵 梦想”为主题的《铜雕艺术展作品集》学习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铜雕企业,先后参观了铜工艺品展厅、生产车间,观看了铜制品的制作流程,进一步了解铜文化历史及学习制作铜工艺品。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空间得以向校外延伸,向博物馆延伸,向生活延伸,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无缝对接。
  三、传承铜文化,打造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成长铺设人文底色
  春晓小学一直坚持以特色立校为宗旨,立志打造“铜文化”特色校园。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安排铜艺课,由学校专任老师执教,指导同学们学习地情读本《铜韵》,在铜艺教室进行铜文化作品创作。
  综合实践课以广大学生、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强化德育教育,加强古铜都的历史、经济、文化的宣传教育,让铜娃娃们去了解自己家乡,把古铜都文化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古代文明,感悟古铜都铜陵青铜艺术的特征与独特魅力。铜文化走进课堂,浸润每个孩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铜文化”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头脑。让学生去“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搜集一些关于铜陵铜雕塑的资料,参观铜雕塑厂,实地调查雕塑。学生在初步了解雕塑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并培养了懂铜雕塑、爱铜雕塑的良好情操。铜陵是一座以“古铜都”闻名于世的魅力小城,作为土生土长的铜陵人,作为铜陵的年青一代,让他们接受铜文化教育,进行铜文化创造,也为综合实践课程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四、开发校本课程,倡导快乐学习,努力让校园每一个角落浸润“铜文化”
  “为每个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的特色综合实践课程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而举办一系列铜文化教育活动,则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成果的平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铜文化的兴趣。
  邀请铜雕艺术研究院专家团队,以“铜文化”为主题对校园进行整体设计和论证,学校教师们也积极参与铜文化建设。在充分利用地情读本《铜韵》的基础上,学校组织老师带领铜艺班学生共同编写《铜艺》校本教材,师生互动热烈,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每学期、每年举办形式多样和类型丰富的“铜文化”系列活动,如“吟普通话乐章,铸铜文化特色” 经典诵读比赛,“我的家乡”“家乡的特产”“爱我家乡”主题作文比赛等,铜文化校园活动做到了“人人共参与、月月有活动、年年上层次”。
  五、整合校外资源,倡导学练结合,为综合实践课程建设添活力
  铜陵市博物馆多次为学生提供参观便利,义务为学生讲解铜都历史、铜文化历史等,为同学们开设铜文化讲座、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讲述古铜都悠久历史文化知识。铜陵新九鼎产业文化有限公司派驻专业总监为铜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技术支持。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传媒系和信息工程系则依托“海峡两岸铜雕艺术研究院”与春晓小学开展“以铜为媒,助童成长”铜文化交流的常态化工作,举办“铜之梦”杯艺术品设计大赛、组织小学生参观、派驻志愿者陪同讲解、开展“我爱铜雕塑”社会实践活动等。应市台办邀请,学校校长多次参加市政协铜雕艺术研究院的调研活动,并就铜文化进校园做了交流。
  
  六、积极探索,成效明显,使“铜文化综合实践课程”落地生根
  春晓小学铜文化教育实践课程建设之所以能够成效显著,离不开上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铜陵原市委书记曾来校视察调研,并亲临铜艺室观摩学生铜艺制作及铜文化历史讲座。市政协主席充分肯定了学校的铜文化实践活动,指出要让铜陵的孩子从小烙下铜文化印记,使铜文化更好地得以传承和发扬。铜官区委书记、区长等多次来校调研铜艺班开班情况,他们对春晓小学铜文化进校园校本研究实践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铜陵市春晓小学乡村少年宫申报建设之初,文明办下拨建宫、开班经费20万元。这些费用全部投入乡村少年宫开班建设,为此学校购置了铜艺活动室等功能教室必备设施。随后,区政府下拨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校铜艺教学活动。区政府、区教育局下拨近60万元用于打造铜文化主题校园。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在专项经费的保障下,铜陵市春晓小学铜文化进校园实践活动有了良好的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春晓人让铜文化落地生根,不断创新丰富内容,在特色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各类铜艺手工艺品、铜艺创作绘画作品、铜艺手工设计等随处可见。近三十位学生分获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雕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两届“铜之梦”杯铜艺术品设计大赛少儿组实物类和创意类一、二、三等奖。
  学校还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学校现在已经有一项市级课题《基于地方特色的校园铜文化教育实践研究》结题,另两项市级课题《充分挖掘地方资源,建设“乐游铜陵”跨学科课程的实践研究》《基于学校铜文化建设的铜博物馆与学校文化互动策略研究》在研,魏芳老师执教的课例《一张家乡的铜名片》获得了2018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评比二等奖;《铜文化教育科技实践活动》荣获2019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一段美丽的“铜”话》荣获第十九届铜陵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科技筑梦,畅游铜陵——基于地方资源的小学科技教育活动方案》荣获第十九届铜陵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成果二等奖。另外,学校还先后接待山东肥城、河南安阳、安徽阜阳等地文明办组织的代表团来校了解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乡村少年宫工作情况等,获得来访者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学校还利用海峡两岸铜雕艺术学术交流平台,展现自身办学特色和铜陵本土历史文化。第二届、第三届海峡两岸铜雕藝术交流观摩会嘉宾一行还走进乡村少年宫铜艺室,观看了学生手工制作的青铜器模型以及铜绘画作品。台湾东海大学师生代表将铜雕作品“心手相连”捐赠给我校,寓意着两地铜文化的紧密联系,更寓意着祖国大陆与台湾同胞心手相连。
  铜陵铜文化积淀丰厚,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美丽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旅游资源。学校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有机地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知识、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活”起来,“动”起来,一步步铸就自己身为铜都人的可贵精神品格,真正让“铜文化”融入春晓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为立德树人提供有效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黄建平.铜韵[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6.
  [2]开路.铜陵铜文化漫谈[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
  [3]胡海梅.铜陵青铜文化探源[J].长沙大学学报,2016(06).
  责任编辑:丁 蔚
其他文献
在社会发展快速、经济进步明显的新形势下,企业和居民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高,且集中体现在供电可靠性上。电力资源是现代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居民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提出了以环境友好、人的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标志着城镇化水平进入了中高水平的新阶段。兼具城
南流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独流入海水系中流程最长、流域面积与水量最大的一条河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经济增长与水环境污染
古往今来,围绕艺术与技术在设计中地位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甚至上升到道与器的哲学思想范畴;如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重道轻器;从事具体设计实践的工匠从未受到过足够的尊重;而对"
期刊
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美术教学研究的内容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在探讨美术教学规律的同时,必须不断地解决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
期刊
化工产业事故对环境、居民等带来的损害日益增加,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地方政府和周边居民策略互动得益矩阵,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对参与方策略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引导兴趣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绝不能仅仅依靠一本教科书,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开展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培养学生基本阅读习惯、方法与能力;  以课外阅读为载体,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关键词:校本资源阅读习惯“1+X”实践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在四年级设置了“以书为友”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珍惜书本的阅读习惯。在教学实际中,笔者以此为契机,积极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践行,探索利用校本资源培养学生阅读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