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 方法 74例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观察组采取半卧位分娩,对照组采取膀胱截石位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且自然分娩率为97.3%(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28/37)(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半卧位分娩方式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半卧位;分娩;产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172-02
以往的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多使产妇保持膀胱截石位,该体位能够充分显露手术范围,便于手术操作,并利于无菌状态的维持,故在很长时期内一直被临床广泛采用[1]。但经过长期的应用及临床观察,发现该体位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且产妇分娩过程舒适度较差[2]。为了减轻产妇分娩过程的痛苦、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提高分娩质量,本研究对37例产妇采用半卧位分娩的方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74例,年龄23~32岁,平均(27.7±4.6)岁。所有产妇均于产前经产科超声证实为单胎、头位,且均为足月初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39.3±2.2)周。所有产妇既往均健康,产前产科检查骨盆内径、外径测量均无明显异常,均符合经阴道分娩指征,妊娠期间均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妊娠期无药物使用史,无宫内感染征兆。将上述所有产妇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编号,根据编号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前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本组产妇采用半卧位分娩:当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大至6~7cm时,使产妇仰卧或侧卧于产床,将产床床头抬高40°~60°,双下肢平放,并密切关注产程进展。子宫口开全、抬头拨露时,辅助产妇双下肢蹬在高出产床20~30cm的脚架上,并于宫缩时尽最大能力屈曲双侧髋、膝关节,使双侧大腿尽可能向腹部贴近并保持外展状态,双手拉住产床把手屏气向腹部用力辅助宫缩,并在宫缩间歇期嘱产妇放松双下肢以获得充分休息[3]。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产妇子宫口开全之后仰卧于产床上,并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分娩,双手拉住产床把手屏气向腹部用力辅助宫缩,并于宫缩间歇期充分休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情况、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7.3%(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28/37)(P<0.01)。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1例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为8.1%(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产力、产道及胎儿是决定分娩进程的三个主要因素,上述三大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呈动态变化,且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代偿[4]。骨盆大小及胎儿大小不可改变,但可通过调整胎头位置及产力等达到经阴分娩的条件。正常孕晚期产妇的理想骨盆倾斜度为55°~60°,而半卧位时的倾斜角度与上述角度较为相近,能够使产道轴与胎儿轴保持一致,从而利于胎头的入盆和下降,使产程更加顺利[5-6]。另外胎头入盆和下降过程将受到来自不同平面产道及盆底软组织的阻力,而半卧位状态可向下拉直产道,从而减少上述阻力,增强胎儿在产道中的顺应性,使之更容易娩出,从而缩短产程时间,降低软产道损伤发生率[7]。第二产程中若产妇采用仰卧位,将明显延长产程时间,从而使下腔静脉严重受压,导致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均减少,进而导致低血压的出现,可造成子宫-胎盘-胎儿的血流灌注减低,增加胎儿缺氧、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9]。另外膀胱截石位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骨盆的可动范围,导致产道相对更为狭窄,增加胎头下降的阻力,从而使得产程时间较长[10]。
近年来剖宫产率出现明显增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产科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高,同时剖宫产术也是多种高危妊娠的有效处理手段,但属于非自然分娩,因其导致的术后并发症已引起了广泛关注[11]。自然分娩具有较多剖宫产不具备的独特优点,故在能够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仍应鼓励经阴分娩[12]。本研究对37例产妇采用半卧位分娩方式,并与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的37例产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且无需产钳助产的自然分娩率为97.3%(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28/37)(P<0.01);观察组产妇无1例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为8.1%(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充分说明,半卧位分娩方式因改变了骨盆角度,使得胎头入盆及下降过程中更容易适应产道的变化,从而使得整个产程更加顺利,从而缩短了产程时间,提高了无需产钳助产的自然分娩率。而由于骨盆角度的改变,使得胎头下降过程中所受阻力降低,从而减轻了软产道损伤。另外由于产程时间的大幅缩短,产妇分娩过程中下腔静脉受压时间较短且程度较轻,对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子宫-胎盘-胎儿的血流灌注状态,可减少产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3-14]。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半卧位分娩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骨盆倾斜角度,使得胎儿入盆、下降过程更加顺利,有效缩短了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久平.屈髋屈膝位与膀胱截石位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59-860.
[2]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导乐分娩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47-48.
[3] 马月侠,刘爱英,周洁.产程中半卧位分娩的效果探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3):190-191.
[4] 刘银春,成素芳,杨美球,等.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 (12):4967-4968.
[5] 王铁梅.西宁地区86例初产妇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23.
[6] 赵莉.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5):429-430.
[7] 赵祥敏.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97-3498.
[8] 吕一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713-1714.
[9] 鲁卫华,鲁美静,金孝岠.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2):220-223,225.
[10] 韦秀芬,祁明洁,王小龙.半卧膀胱截石位配合拉玛泽闭气用力运动在第二产程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1):53-55.
[11] 扈聪,张利群,孙玉秀,等.剖宫产术后并发症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3-45.
[12] 谢素珍,梁丽云.做好产前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4-165.
[13] 马维兰.产程中半卧位分娩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115-116.
[14] 马力凤.第2产程屈腿抬臀半卧位与传统仰卧位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39-40.
(收稿日期:2013-07-26)
[关键词] 半卧位;分娩;产程;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172-02
以往的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多使产妇保持膀胱截石位,该体位能够充分显露手术范围,便于手术操作,并利于无菌状态的维持,故在很长时期内一直被临床广泛采用[1]。但经过长期的应用及临床观察,发现该体位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且产妇分娩过程舒适度较差[2]。为了减轻产妇分娩过程的痛苦、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提高分娩质量,本研究对37例产妇采用半卧位分娩的方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74例,年龄23~32岁,平均(27.7±4.6)岁。所有产妇均于产前经产科超声证实为单胎、头位,且均为足月初产妇,孕周37~41周,平均(39.3±2.2)周。所有产妇既往均健康,产前产科检查骨盆内径、外径测量均无明显异常,均符合经阴道分娩指征,妊娠期间均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妊娠期无药物使用史,无宫内感染征兆。将上述所有产妇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编号,根据编号奇偶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产前检查结果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本组产妇采用半卧位分娩:当产妇进入产程活跃期,子宫口开大至6~7cm时,使产妇仰卧或侧卧于产床,将产床床头抬高40°~60°,双下肢平放,并密切关注产程进展。子宫口开全、抬头拨露时,辅助产妇双下肢蹬在高出产床20~30cm的脚架上,并于宫缩时尽最大能力屈曲双侧髋、膝关节,使双侧大腿尽可能向腹部贴近并保持外展状态,双手拉住产床把手屏气向腹部用力辅助宫缩,并在宫缩间歇期嘱产妇放松双下肢以获得充分休息[3]。
1.2.2 对照组 本组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产妇子宫口开全之后仰卧于产床上,并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分娩,双手拉住产床把手屏气向腹部用力辅助宫缩,并于宫缩间歇期充分休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情况、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在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情况比较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7.3%(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28/37)(P<0.01)。详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1例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为8.1%(3/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产力、产道及胎儿是决定分娩进程的三个主要因素,上述三大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呈动态变化,且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相互代偿[4]。骨盆大小及胎儿大小不可改变,但可通过调整胎头位置及产力等达到经阴分娩的条件。正常孕晚期产妇的理想骨盆倾斜度为55°~60°,而半卧位时的倾斜角度与上述角度较为相近,能够使产道轴与胎儿轴保持一致,从而利于胎头的入盆和下降,使产程更加顺利[5-6]。另外胎头入盆和下降过程将受到来自不同平面产道及盆底软组织的阻力,而半卧位状态可向下拉直产道,从而减少上述阻力,增强胎儿在产道中的顺应性,使之更容易娩出,从而缩短产程时间,降低软产道损伤发生率[7]。第二产程中若产妇采用仰卧位,将明显延长产程时间,从而使下腔静脉严重受压,导致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均减少,进而导致低血压的出现,可造成子宫-胎盘-胎儿的血流灌注减低,增加胎儿缺氧、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9]。另外膀胱截石位分娩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骨盆的可动范围,导致产道相对更为狭窄,增加胎头下降的阻力,从而使得产程时间较长[10]。
近年来剖宫产率出现明显增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产科医疗技术的进步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高,同时剖宫产术也是多种高危妊娠的有效处理手段,但属于非自然分娩,因其导致的术后并发症已引起了广泛关注[11]。自然分娩具有较多剖宫产不具备的独特优点,故在能够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仍应鼓励经阴分娩[12]。本研究对37例产妇采用半卧位分娩方式,并与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的37例产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且无需产钳助产的自然分娩率为97.3%(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28/37)(P<0.01);观察组产妇无1例出现产后出血,对照组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7%(1/37),对照组为8.1%(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充分说明,半卧位分娩方式因改变了骨盆角度,使得胎头入盆及下降过程中更容易适应产道的变化,从而使得整个产程更加顺利,从而缩短了产程时间,提高了无需产钳助产的自然分娩率。而由于骨盆角度的改变,使得胎头下降过程中所受阻力降低,从而减轻了软产道损伤。另外由于产程时间的大幅缩短,产妇分娩过程中下腔静脉受压时间较短且程度较轻,对回心血量及心排出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子宫-胎盘-胎儿的血流灌注状态,可减少产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3-14]。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半卧位分娩方式能够有效改善骨盆倾斜角度,使得胎儿入盆、下降过程更加顺利,有效缩短了产程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久平.屈髋屈膝位与膀胱截石位对分娩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8):859-860.
[2] 褚丽艳,武志清,郭考辰.导乐分娩中自由体位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2):47-48.
[3] 马月侠,刘爱英,周洁.产程中半卧位分娩的效果探讨[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8,28(3):190-191.
[4] 刘银春,成素芳,杨美球,等.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 (12):4967-4968.
[5] 王铁梅.西宁地区86例初产妇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623.
[6] 赵莉.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9,23(5):429-430.
[7] 赵祥敏.半卧位分娩方式对产程的影响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497-3498.
[8] 吕一尊.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1713-1714.
[9] 鲁卫华,鲁美静,金孝岠.3种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围产期并发症的影响[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0,37(2):220-223,225.
[10] 韦秀芬,祁明洁,王小龙.半卧膀胱截石位配合拉玛泽闭气用力运动在第二产程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11):53-55.
[11] 扈聪,张利群,孙玉秀,等.剖宫产术后并发症83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3-45.
[12] 谢素珍,梁丽云.做好产前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64-165.
[13] 马维兰.产程中半卧位分娩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115-116.
[14] 马力凤.第2产程屈腿抬臀半卧位与传统仰卧位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5):39-40.
(收稿日期: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