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即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行的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长远而庞大的艰巨工程,绝不是单纯靠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所能解决的,更不可能靠一人或几个人的力量就能达到的,它需要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教育、引导、辅导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及学会做人的责任。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对德育之花能否在每个班级盛开至关重要。现就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1.情感交流法
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而沟通这个过程的就是爱。爱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只有坚持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級的工作。情感的交流可利用班会,通过讲解、报告、座谈讨论等方式来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日记、电话沟通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上的症结所在,运用具体事例,进行深刻分析,从而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
2.个别帮扶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著,化为自觉的行动。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爱心,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我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例如有一个叫王涛的学生,曾迷恋上网玩游戏,常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我没有简单粗暴式地批评惩罚了事,而是同他交朋友,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从上网的利弊及痴迷网络的危害上,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次谈话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在我的说服教育下,王涛正确认识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戒除了网瘾,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
3.榜样激励法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活动渗透法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提高。我除利用学校每学期组织的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班级体育对抗赛、元旦联欢、清明扫墓等活动外,在班级中,我还安排了爬山比赛,下棋比赛;期中、期末考试前的动员,找竞争对手;小组合唱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对班级,对小组,对同学都有了新的感受,特别是大家在比赛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一心的精神,一直是班级的精神财富。
5.制度约束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的建立,对全体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了调节、指导、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在学校建立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比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6.奖惩并举法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用以巩固和发扬他们的优良思想行为,克服和改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使学生分清是非,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就需要老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惩罚并举。
表扬有赞许和表扬两种形式。赞许是老师对思想行为表示赞同,可用口头表示,也可用点头等情感来表示。表扬是对学生优良思想行为作出好评,可用口头,也可用书面的形式来表达。批评是老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所作的指责,有个别批评与当众批评两种方式。对表现很好的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应报呈学校领导,建议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处分。
当然,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总之,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只要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知以义,持之以恒,相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1.情感交流法
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而沟通这个过程的就是爱。爱的前提是尊重和了解,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每一个学生的知心朋友,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情况,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只有坚持情感交流,才能更好地做好班級的工作。情感的交流可利用班会,通过讲解、报告、座谈讨论等方式来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日记、电话沟通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上的症结所在,运用具体事例,进行深刻分析,从而达到心悦诚服的效果。
2.个别帮扶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著,化为自觉的行动。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爱心,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我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与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例如有一个叫王涛的学生,曾迷恋上网玩游戏,常常逃学,学习成绩很差。我没有简单粗暴式地批评惩罚了事,而是同他交朋友,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从上网的利弊及痴迷网络的危害上,耐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次谈话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最终在我的说服教育下,王涛正确认识了上网与学习的关系,戒除了网瘾,学习成绩也慢慢赶了上来。
3.榜样激励法
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好。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活动渗透法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提高。我除利用学校每学期组织的拔河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跳绳比赛、班级体育对抗赛、元旦联欢、清明扫墓等活动外,在班级中,我还安排了爬山比赛,下棋比赛;期中、期末考试前的动员,找竞争对手;小组合唱比赛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对班级,对小组,对同学都有了新的感受,特别是大家在比赛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团结一心的精神,一直是班级的精神财富。
5.制度约束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的建立,对全体学生的言行举止起到了调节、指导、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在学校建立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班级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比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6.奖惩并举法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用以巩固和发扬他们的优良思想行为,克服和改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可使学生分清是非,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产生一定的荣誉感或羞耻感,从而激发他们更好地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就需要老师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惩罚并举。
表扬有赞许和表扬两种形式。赞许是老师对思想行为表示赞同,可用口头表示,也可用点头等情感来表示。表扬是对学生优良思想行为作出好评,可用口头,也可用书面的形式来表达。批评是老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所作的指责,有个别批评与当众批评两种方式。对表现很好的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应报呈学校领导,建议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处分。
当然,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不能急于求成,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他们,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总之,班主任教育学生时,要把良好的愿望和正确的德育方法结合起来,特别要遵循心理规律,注重心理辅导,通过教育、疏导、启示,使学生的思想问题得到解决。只要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知以义,持之以恒,相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