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孢子虫的包囊超微结构及其实验感染终末宿主的研究

来源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sotanl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地区马包子虫包囊的自然感染率为78%。光镜下。包囊呈梭形,具有锥状和棍棒状的突起。透射电镜下突起内的微管在顶端松散排列,向下延伸集结成束,斜伸入基质层,有的和母细胞的膜相连。用含有包囊的马肉实验感染2只犬、3只猫,感染后犬粪中发现孢子囊和卵囊。潜伏期为13-14天。部检,2只犬的小肠固有层中均查到子孢囊和卵囊。猫粪中一直未检到孢子囊和卵囊,部检亦未发现.表明马肉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犬,不是猫.我们认
其他文献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对人畜危害极大,它的防治是当今血防工作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目前不少学者倾向于寻求一种有效的血吸虫疫苗,作为综合防治中的主要措施之一
本文报道了1种采自我国江西省的铗蠓属一新亚属和一新种,命名为迷媚铗蠓Forcipomyia delenificus sp. nov., 并编制了我国已发现的铗蠓属14亚属的检索表.
目的:对大链壶菌感染的致倦库蚊幼虫体内重要生化组分变化进行观察,以探讨大链壶菌灭蚊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正常蚊幼与感染不同程度蚊幼体内糖原、蛋白质、
记述采自我国西藏继新蚤属1新种:支英继新蚤Genoneopsylla zhiyingi sp.n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