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些日子,一条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女大学生要求母亲给她买“苹果三件套”,母亲因觉得价钱太高表示为难,该女生便朝母亲大吼:“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里丢脸去吧。”然后扔下被气哭的母亲,扬长而去。在大、中学生群体中,对最新科技产品过于热衷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南宁市十七中的同学们各有高见——
秦云昌:“三件套”确实是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可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它有用吗?真正将它用在学习上的人又有多少?这纯粹就是一种攀比心理,是“面子思想”和虚荣心在作怪。
林双童:这样的孩子也太不懂事了,真是让父母“伤不起”。她怎么就不懂得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果真不买,她最后是不是连母亲都可以不要了?
蒙山雨:这是由虚荣心造成的,既可怜又可悲。可怜是因为这并非她一个人的错,谁不希望获得更好的待遇与生活条件,接触更新的事物?可悲是因为这是社会的错,是社会的压力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柳率阳:我觉得这只是她青春期的正常反应罢了。当看到周边的同学朋友大家都是人手一台,自己却手里空空,谁的心里不失落?我们的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车子、房子,不是也一样眼红、羡慕?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指责之前,请先想一想自身是否做得足够好。
刘思彤:攀比心太重了。等这个女生毕业了,真不知道她还能攀比什么?那时是不是该叫家里给她买汽车、飞机?
徐双双:我们不能光责怪该女生。你想想,别人随时可以从兜里掏出一款款炫目多彩、眼花缭乱的手机,一对比,自己手里拿的仿佛是刚出土的几百年前的古文物,难道这不也显得“鸡”立“鹤”群吗?谁不想自己被关注,谁希望自己被冷视与嘲讽?她这样确实不对,不够理解父母,但她的初衷倒也可以理解。
一阳也说说:我发现同学们的意见分为了两派:一派从成长与社会环境的角度考虑,哀其不幸,表示理解;一派从道德与未来人生的角度考虑,怒其“虚荣”,表示愤慨与担忧。那么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何旭阳:只责怪该女生?我不这么认为,她父母平时对她的教育一定也有问题。孩子的错往往首先都是大人的错,那位母亲得好好思考思考:为什么女儿会变成这个样子?
陈凯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许很多人认为这女孩错得很厉害,可在责备这女孩的同时家长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到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所处的家庭的价值观如何,是家长一直没有对她作出正确的指导呢,还是有意放纵孩子追逐超越父母承担能力的东西呢?
杨林舒:这样的孩子是有些自私自利,这或许与她个人的家庭教育有关系,但更大程度上也跟其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性格不同,命运万千。
吴月玲: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自卑的一面,有人可能是因为学识,有人可能是因为外物,但谁也不希望自己在人前被看不起。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应该只是少数吧,不能以偏概全。看看我们身边,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懂事的。
何月华:攀比现象在现在的社会中存在太多了,而许多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也经常给孩子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难道你的父母就从没在你面前说过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好,而自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不好吗?
柯振华:说到底还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体验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当报童的活动,出去卖报纸,结果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都说这么辛苦一天才挣十几块钱,以后一定不乱花钱了!而这样的切身体验正是很多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体验不到的。
王炳耀:今日之果,必有昨日之因。很多家庭会以孩子考好成绩为条件来进行物质奖励,导致孩子虚荣心膨胀。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改进。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不能无条件地满足,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并且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陈雨心:这个女生应该是从小就被娇惯了,她母亲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平时太溺爱,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最后肯定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孩子还是要从小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事,理解、体谅大人,不只是这件事,以后还会有很多的事情。这对他们的人生才最重要。
一阳也说说:这些同学的发言都很有见地,如“孩子的错往往首先都是大人的错”“今日之果,必有昨日之因”,而且还分别从家教、性格、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值得很多家长深思:该怎么去爱孩子才是正确的爱?造成孩子攀比心理的根源是什么?而不是仅仅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批评就完事。
俞宏盛:我想这个女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丢脸”,不要以为用昂贵的“三件套”包装起来,自己就有多荣耀了。没人会真正喜欢这么肤浅的人。人身上最耀眼的光芒,不是外物,而应是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气度和修养。
黄示华:做人要有自信,有自己的主意,想要什么,靠自己长大努力取得。依赖家长获取的“廉价”,怎么比得上以自身能力获取的快意与满足?
方绍凡:我觉得我们要从现在起就开始培养理财的意识,同时,多走进社会,体会赚钱的不容易。现在很多孩子没吃过什么苦,还整天想享受,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到时候再“啃老”?
磨修权:家长可以给孩子列一张清单,如家庭的收入与支出,让孩子看看是否有能力买那些想要的东西。或者告诉孩子说:你想拥有这些东西也可以,自己打工赚钱去。
冯博宏:不知道父母赚钱难,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让孩子从小就能了解到父母工作的辛苦,钱来得不易,孩子自然会珍惜生活的所获与亲情的美好。抽空参与一次打工体验,体会一次挣钱难,是种不错的选择。
孟克宏:我建议父母这样做:如果孩子上的是普通的大学就对孩子说“等你上了清华、北大我再买”;如果孩子上的是清华、北大就告诉孩子“等你上了哈佛我再买”。要知道,有追求才会有动力。
万筱钰:女孩最应该培养的品质首先是善解人意,要有一个好的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心怀感激。明显这个女孩就是因为成长教育的缺失,导致了虚荣心在作祟!
罗佩歆:虽然人人追求关注,但过度的虚荣心要不得。一个人,即使穿着破衣服也依然自信满满、内心坦荡,那么他在人群中自会醒目。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这样的光芒,才独一无二!
一阳也说说:这些同学说的可真好。人身上的光芒,外表和拥有的物件仅仅是一方面,学识、气度、修养、善良、自信……种种精神上的丰实,同样能让人在人群中光彩夺目,而且更能显示出自我的不凡与独特。没有贵重与花哨的“三件套”,我们一样可以有面子!
(指导老师:潜 潜)
秦云昌:“三件套”确实是最前沿的科技产品。可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它有用吗?真正将它用在学习上的人又有多少?这纯粹就是一种攀比心理,是“面子思想”和虚荣心在作怪。
林双童:这样的孩子也太不懂事了,真是让父母“伤不起”。她怎么就不懂得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果真不买,她最后是不是连母亲都可以不要了?
蒙山雨:这是由虚荣心造成的,既可怜又可悲。可怜是因为这并非她一个人的错,谁不希望获得更好的待遇与生活条件,接触更新的事物?可悲是因为这是社会的错,是社会的压力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柳率阳:我觉得这只是她青春期的正常反应罢了。当看到周边的同学朋友大家都是人手一台,自己却手里空空,谁的心里不失落?我们的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车子、房子,不是也一样眼红、羡慕?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指责之前,请先想一想自身是否做得足够好。
刘思彤:攀比心太重了。等这个女生毕业了,真不知道她还能攀比什么?那时是不是该叫家里给她买汽车、飞机?
徐双双:我们不能光责怪该女生。你想想,别人随时可以从兜里掏出一款款炫目多彩、眼花缭乱的手机,一对比,自己手里拿的仿佛是刚出土的几百年前的古文物,难道这不也显得“鸡”立“鹤”群吗?谁不想自己被关注,谁希望自己被冷视与嘲讽?她这样确实不对,不够理解父母,但她的初衷倒也可以理解。
一阳也说说:我发现同学们的意见分为了两派:一派从成长与社会环境的角度考虑,哀其不幸,表示理解;一派从道德与未来人生的角度考虑,怒其“虚荣”,表示愤慨与担忧。那么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何旭阳:只责怪该女生?我不这么认为,她父母平时对她的教育一定也有问题。孩子的错往往首先都是大人的错,那位母亲得好好思考思考:为什么女儿会变成这个样子?
陈凯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或许很多人认为这女孩错得很厉害,可在责备这女孩的同时家长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到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所处的家庭的价值观如何,是家长一直没有对她作出正确的指导呢,还是有意放纵孩子追逐超越父母承担能力的东西呢?
杨林舒:这样的孩子是有些自私自利,这或许与她个人的家庭教育有关系,但更大程度上也跟其个人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性格不同,命运万千。
吴月玲: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自卑的一面,有人可能是因为学识,有人可能是因为外物,但谁也不希望自己在人前被看不起。而且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应该只是少数吧,不能以偏概全。看看我们身边,其实很多孩子都很懂事的。
何月华:攀比现象在现在的社会中存在太多了,而许多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也经常给孩子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难道你的父母就从没在你面前说过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好,而自家的孩子怎么怎么的不好吗?
柯振华:说到底还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安逸了,体验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当报童的活动,出去卖报纸,结果很多和我一样的孩子都说这么辛苦一天才挣十几块钱,以后一定不乱花钱了!而这样的切身体验正是很多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体验不到的。
王炳耀:今日之果,必有昨日之因。很多家庭会以孩子考好成绩为条件来进行物质奖励,导致孩子虚荣心膨胀。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改进。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不能无条件地满足,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并且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陈雨心:这个女生应该是从小就被娇惯了,她母亲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平时太溺爱,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最后肯定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孩子还是要从小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事,理解、体谅大人,不只是这件事,以后还会有很多的事情。这对他们的人生才最重要。
一阳也说说:这些同学的发言都很有见地,如“孩子的错往往首先都是大人的错”“今日之果,必有昨日之因”,而且还分别从家教、性格、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这值得很多家长深思:该怎么去爱孩子才是正确的爱?造成孩子攀比心理的根源是什么?而不是仅仅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批评就完事。
俞宏盛:我想这个女生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丢脸”,不要以为用昂贵的“三件套”包装起来,自己就有多荣耀了。没人会真正喜欢这么肤浅的人。人身上最耀眼的光芒,不是外物,而应是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气度和修养。
黄示华:做人要有自信,有自己的主意,想要什么,靠自己长大努力取得。依赖家长获取的“廉价”,怎么比得上以自身能力获取的快意与满足?
方绍凡:我觉得我们要从现在起就开始培养理财的意识,同时,多走进社会,体会赚钱的不容易。现在很多孩子没吃过什么苦,还整天想享受,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到时候再“啃老”?
磨修权:家长可以给孩子列一张清单,如家庭的收入与支出,让孩子看看是否有能力买那些想要的东西。或者告诉孩子说:你想拥有这些东西也可以,自己打工赚钱去。
冯博宏:不知道父母赚钱难,才会有这种想法;如果让孩子从小就能了解到父母工作的辛苦,钱来得不易,孩子自然会珍惜生活的所获与亲情的美好。抽空参与一次打工体验,体会一次挣钱难,是种不错的选择。
孟克宏:我建议父母这样做:如果孩子上的是普通的大学就对孩子说“等你上了清华、北大我再买”;如果孩子上的是清华、北大就告诉孩子“等你上了哈佛我再买”。要知道,有追求才会有动力。
万筱钰:女孩最应该培养的品质首先是善解人意,要有一个好的性格,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对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心怀感激。明显这个女孩就是因为成长教育的缺失,导致了虚荣心在作祟!
罗佩歆:虽然人人追求关注,但过度的虚荣心要不得。一个人,即使穿着破衣服也依然自信满满、内心坦荡,那么他在人群中自会醒目。建立起强大的内心,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这样的光芒,才独一无二!
一阳也说说:这些同学说的可真好。人身上的光芒,外表和拥有的物件仅仅是一方面,学识、气度、修养、善良、自信……种种精神上的丰实,同样能让人在人群中光彩夺目,而且更能显示出自我的不凡与独特。没有贵重与花哨的“三件套”,我们一样可以有面子!
(指导老师:潜 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