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与火撞击的艺术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zh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万年——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至今已有万年的历史。1995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297块,据测定,这些陶片年代距今已有14000余年的历史。
  两千年——瓷器是中国最先发明的,从东汉发明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开始,至今有两千年的历史。
  China ——中国,我们最熟悉的英文单词,最早西方人把中国称为“瓷国”,并以china作为中国的代名词。今天,我们的国家就是China。
  “发明瓷器的光荣是归于中国人民的”——世界著名的艺术家阿尔巴托夫,在他的著作《艺术通史》中作这样的结论。
  在佐特陶瓷艺术中心,我们读到了这绵长的历史。
  
  “千年窑火永不熄灭”的传说
  
  一走进佐特陶瓷艺术中心的展厅,一簇簇燃烧着的火焰点亮着人们的视线。它告诉着人们“千年窑火永不熄灭”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天,人们上山捕猎时,发现一只美丽的动物。首领非常惊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动物,下令不许猎手们追捕。到了晚上,首领怎么也睡不着,好像白天那只美丽的动物在召唤他。他来到白天捕猎的地方,看到那只美丽的动物在等待他。于是他跟着那动物走了很远,直到钻进一个山洞。首领进去后,却找不到那只美丽的动物。他在洞里仔细地查看,发现一块块白石头和白石头土,于是带着一把白石头土回到了他生活的地方。
  这白石头土到底是能吃还是能用呢?首领把白石头土放进竹筒里,加上水,放入火中去烧。到了第二天早上,首领很惊奇地发现,竹筒被烧掉了,那块白石头土却变成又硬又细的瓷片。
  人们对这白石头土逐渐有所认识和了解,日久天长,形成了一整套工艺。人们把白石头采回来后,先敲碎成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车捣碎后,经过淘洗、沉淀、除渣、去水,最后制成瓷土。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人们手工成型的技艺有了很大的发展,用脚来蹬动木制陶车、用木棍拨动金属陶车的转动,把瓷泥放在木制的陶车上做瓷胎,对瓷胎进行修坯,在上面画画、上釉后,把瓷胎放入窑里,到了一定的温度,一件精美的瓷器就这样被烧出来了。
  为纪念首领,人们修造了一座窑,点燃的窑火永远不熄灭。这也是中国灿烂陶瓷文化对世界贡献的见证。
  
  宋代的五大名窑
  
  “钧、汝、官、哥、定”是闻名于世的宋代五大名窑。在佐特的陈列里,我们能了解到名窑的各个细节。
  钧窑。在今天河南禹州八卦洞与钧台一带,因古钧台而名。始烧于唐代,盛于北宋。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北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器物多为鼎、炉、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
  汝窑。以地处汝州而得名。汝瓷烧制于宋哲宗元 元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传世品全世界仅六十余件。汝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其釉色温润古朴,其釉面平滑细腻。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瓷烧制技术失传八百多年,近年来仿烧成功,使天青釉重见天日。
  官窑。窑址先在开封,后迁杭州。官瓷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紫口铁足”是其独特名贵处。官窑专为宫廷服务,有南北之分,形质与工艺与汝窑有共同处。胎骨深灰或紫色,釉色有粉青、月白,釉质晶莹润泽,有纹片,有紫口铁足特征,底有文钉烧痕。具体窑址至今尚未发现。
  哥窑。瓷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弥足珍贵。哥窑有坚致的瓷胎和粗松的砂胎两种,釉色有粉青、月白、米黄、油灰等色调,釉层厚,有的与胎的厚度相等,属于无光釉。哥窑之址,至今仍未发现,有三种观点:一是在杭州,二是在江西吉州,三是在浙江龙泉。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宋属定州。始烧于唐而终于元,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酱色釉瓷和绿釉瓷等品种,宋代取得很高的成就。定窑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等,风格典雅。原为民窑,北宋后期专烧宫廷用瓷,纹饰以龙凤纹为主。
  
  不一样的中秋节活动——太平窑
  
  佐特有一座“太平窑”,这不是普通烧制陶瓷的窑,而是一座纪念性的窑,是一种类似圆筒的象征窑。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作垫底的圆瓷渣饼搭成。这种窑大的一丈多高,小的也有三尺左右。
  近二百年来,景德镇都过着有特殊意义的中秋节。
  每年七月下旬起,孩子们就着手筹划烧“太平窑”。八月初一,分别在各条街道上向挑窑柴的担中抽取一二根柴储备,十五以前,分别在昌江河岸的空旷地段用在河边拾的渣饼堆造出一座座窑。中秋节的晚上,当月亮升到中天,开始投柴烧窑。那成百上千的太平窑一起烧起来,就像点燃了无数支巨大的蜡烛,照得天上地下、路边水边一片通红,与月光互相辉映,奇观瑰丽。
  这就是景德镇上传统风俗烧“太平窑”。这种奇特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呢?
  相传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打进景德镇,清军逃跑前把瓷窑烟囱全都毁坏掉了,景德镇一片萧条。到了中秋节,怎么使镇上热闹起来呢?一位老窑工出了个点子,到处都是渣饼,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内用松柴燃烧,用窑火来庆祝。他的主张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便都动手造出一座座渣饼窑。到时间点起火来,太平军与镇上的居民围着窑火观火赏月、歌舞欢笑。此后太平军与窑工们一道重新建窑烧窑,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每到中秋节“太平窑”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
  
  亲自动手,体验陶瓷艺术的美
  
  在佐特,有很多个陶瓷工艺的环节是可以自己亲自动手体验的。先看看佐特根据制瓷工艺流程编排的舞蹈吧——有拉坯舞、青花舞、陶瓷彩绘舞、太平窑舞和瓷韵舞。看过舞蹈之后,就要亲自上阵一试身手啦。
  泥塑。想像中捏泥很简单,就像小时候捏橡皮泥似的,可实际一操作,就发现这里面的技巧和功夫还真不少。
  泥塑用泥可不是随便和的啊,准备起来就要好长时间呢。先是将泥土放置于木盆或其他容器中,加水和成泥浆,用丝网将泥土中的砂石和杂物去掉,然后把泥浆置于太阳下,将多余水分蒸发掉,使塑泥的软硬程度适中。然后将塑泥切成块状,用塑料布包好备用。准备好泥,就要准备制作泥塑用的塑刀了。取长度和宽度不同的竹签,将竹签的一头削尖,并打磨光滑,用这种方法制作大、中、小号塑刀数把。然后就开始实质性的泥塑制作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吧,还要看看你的手是不是够灵巧够听话。
  拉坯。专业的说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时将泥放在机器转盘的中心点上,为了保持身体平衡,用腿作支撑点,将胳膊放在上面,起到固定的作用,这样就可以避免手臂随着机器的转动而左右摇晃,影响拉坯的效果。
  操作时应先用手蘸一点水,起到润滑和减少阻力的作用。“捏法”就是两手合拢,顺着旋转泥坯的方向慢慢往里推,拇指稍微用力,找到泥坯的中心点,把它掐薄掐匀,这个过程不仅要注意到收缩比例,而且还应注意到造型。捏法比较适合制作碗、盘子等器皿。“拉法”则是用手在圆心的地方压入,钻一个洞,右手手掌成弓形,轻轻地往里撑,左手手指紧贴内壁均匀往外撑,里面的手与外面的手高度一致,双手缓慢均匀地往上提,拉法比较适合制作花瓶肚子等。
  彩绘。人们为了把瓷胎做得更加精美,还要把瓷胎进行修坯,在上面画画、上釉、彩绘。这个环节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任意地在瓷胎上涂鸦,大显身手!先用毛笔蘸点樟脑油,再蘸少许颜料,就可以自在地画了。假如不满意,用纸轻轻一擦就可以。等到作品完成了,别忘了在作品上写上大名、日期啊。
  刚刚做好的坯体虽然已经成型,但还是软软的,要把他们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晒好的坯虽然还有些粗糙,但已经初露端倪,如何才能使晒好的坯体变得更漂亮呢?这道工序就像美容一样,可以使坯体的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这是最后确定瓷器形状的关键环节,那些大大小小的修坯刀和毛笔将在这道工序中发挥作用了。
  模拟考古。在一片废墟下面,也许埋藏着历史的遗存,也许就有古代首领的陪葬品。一枚小小的青花瓷片,也许就记录着一段历史。在这儿,用小铲,试试看,也许就能够触摸到历史呢。
  奥运彩盘。佐特举办的“百年奥运、一脉相承”系列陶瓷彩绘活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来之际,以中国陶瓷这一民族传统精髓的形式,充分展示“奥运盛世,全民参与”的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征集2008幅优秀陶瓷作品,绘在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青花缠枝莲为边框的陶瓷圆盘上,捐赠给北京奥组委。届时,这些圆盘将组成29个奥运五环,代表第29届奥运会。
其他文献
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北平党的工作多处于地下秘密状态,党内秘密交通线的开辟,如同一条条血脉,打通了敌人严密封锁和监控下的北平城与根据地的联系,保护了革命力量,保证了党在北平的革命工作的开展和最终的胜利。  抗战时期:穿越敌人封锁的“安全走廊”  党内秘密交通线的建立,最早是在1939年初。北平沦陷后,城内党的组织撤离,工作转入秘密状态。随着平郊大片根据地的开辟,逐渐形成对北平的包围
去年春天里,笔者有幸参加《沧海百年 忠义千秋》台湾雾峰林家爱国事迹图片展在北京台湾街举行的筹备工作。期间,有缘拜读《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徐俊雅编注——台湾·万卷楼,台湾二〇〇七年),看到梁启超写给林献堂的亲笔信。特别引起兴趣的是那写着“金台旅馆 林献堂先生 梁缄”的信封(《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第一百六十九页)。  在北京生活多年,知道史上有过“金台夕照”、“金台书院”、还有今人熟悉的“金
北京市密云县档案事业起步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档案工作与全县各项建设事业共同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    一、奠基立业篇    (一)档案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1961年5月,密云县档案馆正式成立,设正副馆长各一人,专职工作人员2人。文革期间,档案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开始恢复整顿档案工作,1981年10月,成立密云县档案科,设副科长2人,工作人员4人。19
2009年4月6日16时20分,井某驾驶“哈弗”牌小型客车途径北京市昌平区沙阳老牛湾路口时,将海淀区上庄乡农民李某撞成“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平衡能力异常,不能行走。事故发生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查,确定井某为事故负全部责任。责任虽然认定了,但伤者家属无法联系到肇事者井某,李某的医药费已经拖欠6000余元。这种情况对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李某的家人听说井某
档案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必须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确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紧随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找准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结合点,把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坚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域覆盖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发展到哪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什么服务,档案工作就做好什么服务。当前应围绕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
东城区档案局强化监督指导规范社保档案 东城区档案局针对社保档案整理方法不统一、内容繁杂和专业性强等特点,统一制度标准,为社保一线业务人员讲解档案全宗归属、类别划分、归档时间等实际操作问题,提高档案指导的实效性。(庞文杰)  平谷区档案馆电子目录中心建设见成效 日前,平谷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电子目录和预接收档案电子目录达到一百六十多万条,珍贵档案、民生档案全文数字化达到五十多万页,
进入2010年,北京市档案学会面向社会,在东城区图书馆推出了《档案见证北京》的系列讲座。这是档案文化走进大众的可贵尝试,标志着市档案学会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为学术性组织的档案学会举办一个讲座,即便是系列讲座,也属职责范围内的正常工作,按说不值一提。但此次讲座却与我早些年在学会工作时,举办的那些讲座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从讲座的受众对象看,面对的已不再纯粹是档案界业内的人士,而主要是不在档
说起北京男篮和女篮,那是中国篮坛的两颗璀璨明珠。1956年7月,北京男子篮球队和北京女子篮球队相继成立。同年10月,新中国第一次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第一届全国篮球甲级联赛上,北京男子篮球队、北京女子篮球队,双双荣获冠军。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男女篮都是国内顶尖的球队之一,多次在全国锦标赛、全国联赛、全运会上获得冠军,并多次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征国际赛场。  随着改革发展,企业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成
2007年第四辑共公布了六组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史料    1934年北平市各救济机关归并改组为北平市社会局救济院史料 / 王永芬 选编   本组史料反映了1934年5月,北平市社会局为统一管理北平的慈善救济事务,将所属的第一救济院、第二救济院、妇女救济院、第一习艺工厂、第二习艺工厂、乞丐收容所合并改组,成立北平市社会局救济院的情况。  1936年北平市粪商粪夫登记史料/方立霏选编   1936年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越来越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为了争取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有的学校不惜重金购买相关设备。硬件设备的档次上去了,但教育信息化在管理和教学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利用效率并不高,也没得到相应维护。为此,我们邀请有关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分析其中的原因,里面有共性的问题,希望能引起注意,共同把教育信息化不断推向深入。  “管理”是为了更好地“用”  有的学校是怕学生用,把设备“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