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美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发展较早,发展中也遇到过与中国类似的需求增长和资源、能源紧张问题。欧美国家道路运输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和资源、能源制约的情况下,积累了很多较为成熟的节约经验,练就了比较扎实的内功,这对我国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凭借机动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优势,道路运输在欧美国家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欧洲的客、货运交通运输领域,道路运输分别占其总运输量的79%和44%,方便、快捷的道路运输已成为欧洲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道路运输装备的特点
概括地讲,欧美国家货运车辆体现出以下的发展特点:
一是载货汽车构成向轻、重型车两极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载货汽车中,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及经济实用的小型货车都得到广泛应用,货车结构较为合理,重、中、轻的比例约为25:9:66,轻型车占有较大比重,大多为私人用车,用于短途小件物品的运营等。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道路运输企业对重型货车的使用也较为普遍。
二是重型载货汽车中,半挂车及汽车列车占较大比重。为提高运输效率,开展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发达国家的运输公司广泛使用半挂车和汽车列车,在多式联运中实现驮背或滚装运输,以提高装卸效率和货物的送达时间。在美国,半挂车约占挂车总量的85%,其城间90%的道路货运量由半挂车或汽车列车承担。
三是载货汽车向着专用化方向发展。在国外发达国家载货汽车中专用车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各种厢式货车(包括集装箱运输车、冷藏车等)、危险货物运输车、家具运输车、商品汽车运输车等。使用专用化的載货车辆,可以提高装卸效率,保证运输质量,节省包装材料,减少货损货差,为运输经营专业化提供有效的手段。在美国各种厢式车使用最为普遍,除零担货物外,部分整车货车、大量的易腐货物以及保鲜货物也均由厢式车或冷藏厢式车运输,厢式货车完成的货运量占道路货运量70%以上。
四是汽车动力向柴油机化方向发展。在欧美日等国家载重汽车和大客车,特别是大型车辆越来越多地以柴油为动力。装用柴油机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燃油的经济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日本,目前汽车保有量中柴油车与汽油车的比例分别为载货汽车为53:47,大客车为93:7,特种车为84:16,小客车中也有6.12%的柴油车。
道路运输经营主体结构特点
欧美发达国家道路运输经营主体结构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形成了少数大型运输企业,二是一大批动作灵活的小型运输企业拾遗补漏,与大型运输企业互为补充,较好地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最终形成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
近一二十年内,欧美发达国家运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以及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企业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市场竞争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的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如美国的UPS和灰狗客运、瑞典的ASG等。这个进程表明,在一国或地区运输发展的中后期,规模化、系列化是运输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道路运输企业的节约措施
道路运输是以汽车为生产工具,对于燃油依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节约的重点在能源方面。道路运输的节能途径应主要从车辆、道路和运输组织三方面考虑。其中车辆和运输组织是道路运输企业应重点着手的两个方面,即一要降低运输车辆能耗,二要通过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公路运营车辆的实载率和里程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可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企业在这两方面都苦下功夫,一方面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如选用混合燃料汽车等举措来实现节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效保障了运输生产的平稳运行,还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归纳总结,主要有几种做法:
1.积极推进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欧美国家的道路运输企业非常重视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技术,积极推进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能力,发挥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损耗,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如美国UPS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包裹传递公司,2005年年收入425.81亿美元。早在1995年UPS就进入物流服务领域,2002年初UPS确定要转向“一个完全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新设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事业部,目的是整合UPS所有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服务资源,使客户能够很方便地获得专业知识支持,即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该事业部拥有一个由工程师、物流管理专家、技术集成专家、多式联运专家和投资分析家等组成的团队,为客户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设计方案,然后交由各专、比公司组织实施。该事业部的市场定位是全球化运作的大公司,主要是为高技术,通讯、健康产品、汽车、零售和消费品领域的客户服务。可以说,UPS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管理包裹,而是在经营与这些包裹有关的商业活动。
又如荷兰政府和企业在充分发挥航运优势的同时,加强了航运与陆上运输的衔接,为欧洲提供物流服务。由于国土面积较小,他们采取策略是,通过组织规模较小的道路运输企业,参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港区物流中心的网络运营,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为欧洲国家提供物流服务。荷兰物流业以占欧洲面积1/40的国土,提供了1/4的物流服务,成就堪称世界之最。
2.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效益
当今,道路运输的发展不仅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且向着智能型体系的方向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运输企业在运输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已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广泛采用了GPS、移动通信技术、EDI和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等,通过上述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和完善,根本改变了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
如近年来,随着用户设备即GPS接收机费用的大幅度下降,GPS技术迅速在国外汽车运输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截至目前,美国已有60%以上出租车和营业性客车辆上都装上了 GPS设备,驾驶员可利用GPS设备和电子图等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并获取车速、行程和油耗等多方面的汽车驾驶信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调度人员,则可通过GPS设备对汽车进行跟踪和监督。
EDI的实现可使道路运输企业减少文件的处理成本,大大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运输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财力资源的节约。目前,ED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各种类型的道路货运企业。欧洲的一些道路运输企业,已将自己的EDI与固定客户的EDI联接在一起;美国道路运输企业采用以因特网为基础的EDI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有近2/3的道路運输企业和3/4的货主采用了EDI技术。
此外,国外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企业普遍拥有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采用因特网技术的企业内部网,通过将市场营销分析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生产调度和路线优选系统、运输成本分析系统、货运站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车辆维护及配件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起道路运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系统,与因特网连接,形成了功能强大的联网综合作业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满足现代汽车运输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支持,如移动通信、车辆跟踪、数据交换、货物查询、联网受理、联网送货、数据统计、经营分析等,从而根本改变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经营观念、方式和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
目前,UPS之所以能够每天处理平均1410万件之多的包裹和文件,要归功于UPS近10年来投入110亿美元用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早在上世纪80年代,UPS就决定创立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系统。目前UPS的网络系统主要由文件交换系统、联机全球货运系统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大系统组成。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发送信息和重要的文件,还可以依据追踪编码实时跟踪货物。UPS网站每天要接受平均1000万次的包裹在线查询。此外,发货人利用因特网填写发货申请单,每办理一次托运手续时,就建立了客户数据库。所有的客户信息组成了庞大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对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的地区分布、货物的类型和客户的需求类型,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发展借鉴
我国的道路运输企业,需要结合国情和道路运输的发展特点去学习借鉴。
1.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信息数据高速传输框架上的新管理方式。这些企业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萎目性,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的运输企业还没有能够实现管理创新和管理升级,还没有意识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创新的重大机遇。例如,现在很多大型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很难实现创新战略、管理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电子商务更是空中楼阁。所以,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进程,建立道路运输信息平台,构建运输信息网络。
此外运输本身高度依赖网络化,建设一个有效的运输网络,才能使这个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道路货运企业间可以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通过开展网上配载业务,降低车辆空驶率,提高公里物流服务的反映水平和资源共享水平。
2.顺应市场变化,优化运输结构和经营结构
由于我国储运空间效率较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货运周转量远高于发达国家。全国第三次产业普查,把交通运输、仓储、代理和批发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约占比重为15.47%。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因此道路货运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运输结构和经营结构。

在运输结构上,道路运输企业应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的运力,尽量选用自重轻承载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环保型、节约型运输车辆,如发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客运车型和厢式化、重型货运车辆,发展适应市场的多轴大吨位载重汽车。此外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从而节约社会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在经营结构上,应扩大经营范围和延伸服务领域,向产品制造和商贸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逐步从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对于比较有实力的大型运输企业,要积极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运输物流集团,加快组建物流开发平台,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竞争能力来巩固市场地位。经营形式上,要在大力发展单一产品的专业运输基础上,充分利用道路运输的区位、站点、管理和技术等优势,扩展仓储、配送等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商业营销企业及铁路、水运、航运运输方式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大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型。
3.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车辆空驶率
科学合理的运输调度和运输组织是欧美国家在实践中最有效的节约“内功”之一,极大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空驶率。空驶率是衡量道路运输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体现了道路运输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的能源消耗程度及行业管理程度。车辆空驶率太高,不但创造不了社会价值,而且还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目前我国货运的空载率在50%左右徘徊,是车辆空驶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绩被低效的货运淹没。而欧、美、日等国家及地区的车辆空驶率在20%左右。这其中的奥秘之一就在于他们应用了信息管理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调度和运输组织对车辆进行有效调度。
目前造成我国车辆空驶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程载货,二是专项运输任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因此运输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做法来提高车辆实载率、降低车辆空驶率。借鉴国外做法,提高实载率的办法很多,一是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合作相互提供货源信息,相互提供配载服务,逐步完善货运中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降低空驶率;二是发展结点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小件快运、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形式,提高运输效率。
凭借机动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优势,道路运输在欧美国家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在欧洲的客、货运交通运输领域,道路运输分别占其总运输量的79%和44%,方便、快捷的道路运输已成为欧洲交通运输的主力军。
道路运输装备的特点
概括地讲,欧美国家货运车辆体现出以下的发展特点:
一是载货汽车构成向轻、重型车两极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载货汽车中,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及经济实用的小型货车都得到广泛应用,货车结构较为合理,重、中、轻的比例约为25:9:66,轻型车占有较大比重,大多为私人用车,用于短途小件物品的运营等。为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道路运输企业对重型货车的使用也较为普遍。
二是重型载货汽车中,半挂车及汽车列车占较大比重。为提高运输效率,开展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发达国家的运输公司广泛使用半挂车和汽车列车,在多式联运中实现驮背或滚装运输,以提高装卸效率和货物的送达时间。在美国,半挂车约占挂车总量的85%,其城间90%的道路货运量由半挂车或汽车列车承担。
三是载货汽车向着专用化方向发展。在国外发达国家载货汽车中专用车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各种厢式货车(包括集装箱运输车、冷藏车等)、危险货物运输车、家具运输车、商品汽车运输车等。使用专用化的載货车辆,可以提高装卸效率,保证运输质量,节省包装材料,减少货损货差,为运输经营专业化提供有效的手段。在美国各种厢式车使用最为普遍,除零担货物外,部分整车货车、大量的易腐货物以及保鲜货物也均由厢式车或冷藏厢式车运输,厢式货车完成的货运量占道路货运量70%以上。
四是汽车动力向柴油机化方向发展。在欧美日等国家载重汽车和大客车,特别是大型车辆越来越多地以柴油为动力。装用柴油机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燃油的经济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等。在世界汽车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日本,目前汽车保有量中柴油车与汽油车的比例分别为载货汽车为53:47,大客车为93:7,特种车为84:16,小客车中也有6.12%的柴油车。
道路运输经营主体结构特点
欧美发达国家道路运输经营主体结构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业通过竞争、兼并和强强联合,形成了少数大型运输企业,二是一大批动作灵活的小型运输企业拾遗补漏,与大型运输企业互为补充,较好地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最终形成少数大型、超大型运输企业与大量小型私人运输企业并存的稳定结构。
近一二十年内,欧美发达国家运输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少数大型、超大型企业迅速崛起,形成发达国家运输业现代化的主流以及国际运输市场的主导力量。这些企业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市场竞争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能够高效率、低成本的提供各种优质服务,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如美国的UPS和灰狗客运、瑞典的ASG等。这个进程表明,在一国或地区运输发展的中后期,规模化、系列化是运输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道路运输企业的节约措施
道路运输是以汽车为生产工具,对于燃油依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节约的重点在能源方面。道路运输的节能途径应主要从车辆、道路和运输组织三方面考虑。其中车辆和运输组织是道路运输企业应重点着手的两个方面,即一要降低运输车辆能耗,二要通过优化运输组织结构,提高公路运营车辆的实载率和里程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可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企业在这两方面都苦下功夫,一方面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装备水平,如选用混合燃料汽车等举措来实现节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效保障了运输生产的平稳运行,还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归纳总结,主要有几种做法:
1.积极推进传统的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提高运输组织效率
欧美国家的道路运输企业非常重视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技术,积极推进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能力,发挥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损耗,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
如美国UPS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包裹传递公司,2005年年收入425.81亿美元。早在1995年UPS就进入物流服务领域,2002年初UPS确定要转向“一个完全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新设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事业部,目的是整合UPS所有与供应链管理有关的服务资源,使客户能够很方便地获得专业知识支持,即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服务。该事业部拥有一个由工程师、物流管理专家、技术集成专家、多式联运专家和投资分析家等组成的团队,为客户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设计方案,然后交由各专、比公司组织实施。该事业部的市场定位是全球化运作的大公司,主要是为高技术,通讯、健康产品、汽车、零售和消费品领域的客户服务。可以说,UPS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管理包裹,而是在经营与这些包裹有关的商业活动。
又如荷兰政府和企业在充分发挥航运优势的同时,加强了航运与陆上运输的衔接,为欧洲提供物流服务。由于国土面积较小,他们采取策略是,通过组织规模较小的道路运输企业,参与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港区物流中心的网络运营,借助现代通讯手段,为欧洲国家提供物流服务。荷兰物流业以占欧洲面积1/40的国土,提供了1/4的物流服务,成就堪称世界之最。
2.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效益
当今,道路运输的发展不仅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且向着智能型体系的方向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运输企业在运输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已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广泛采用了GPS、移动通信技术、EDI和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等,通过上述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和完善,根本改变了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
如近年来,随着用户设备即GPS接收机费用的大幅度下降,GPS技术迅速在国外汽车运输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得到推广应用。截至目前,美国已有60%以上出租车和营业性客车辆上都装上了 GPS设备,驾驶员可利用GPS设备和电子图等选择最佳的行车路线,并获取车速、行程和油耗等多方面的汽车驾驶信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调度人员,则可通过GPS设备对汽车进行跟踪和监督。
EDI的实现可使道路运输企业减少文件的处理成本,大大提高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速度,从而提高了运输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财力资源的节约。目前,ED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欧美各种类型的道路货运企业。欧洲的一些道路运输企业,已将自己的EDI与固定客户的EDI联接在一起;美国道路运输企业采用以因特网为基础的EDI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已有近2/3的道路運输企业和3/4的货主采用了EDI技术。
此外,国外发达国家的道路运输企业普遍拥有一个完善的、功能强大的、采用因特网技术的企业内部网,通过将市场营销分析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生产调度和路线优选系统、运输成本分析系统、货运站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车辆维护及配件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建立起道路运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系统,与因特网连接,形成了功能强大的联网综合作业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满足现代汽车运输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支持,如移动通信、车辆跟踪、数据交换、货物查询、联网受理、联网送货、数据统计、经营分析等,从而根本改变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经营观念、方式和组织结构,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和效益。
目前,UPS之所以能够每天处理平均1410万件之多的包裹和文件,要归功于UPS近10年来投入110亿美元用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早在上世纪80年代,UPS就决定创立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技术系统。目前UPS的网络系统主要由文件交换系统、联机全球货运系统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等几个大系统组成。用户可以通过因特网发送信息和重要的文件,还可以依据追踪编码实时跟踪货物。UPS网站每天要接受平均1000万次的包裹在线查询。此外,发货人利用因特网填写发货申请单,每办理一次托运手续时,就建立了客户数据库。所有的客户信息组成了庞大的客户信息数据库。对客户信息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的地区分布、货物的类型和客户的需求类型,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发展借鉴
我国的道路运输企业,需要结合国情和道路运输的发展特点去学习借鉴。
1.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
发达国家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信息数据高速传输框架上的新管理方式。这些企业通过实施管理信息化,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减少决策的萎目性,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以及驾驭市场的能力。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很多的运输企业还没有能够实现管理创新和管理升级,还没有意识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管理创新的重大机遇。例如,现在很多大型企业还没有建立内部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很难实现创新战略、管理战略和市场开拓战略,电子商务更是空中楼阁。所以,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道路运输企业应该加快道路运输信息化进程,建立道路运输信息平台,构建运输信息网络。
此外运输本身高度依赖网络化,建设一个有效的运输网络,才能使这个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道路货运企业间可以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通过开展网上配载业务,降低车辆空驶率,提高公里物流服务的反映水平和资源共享水平。
2.顺应市场变化,优化运输结构和经营结构
由于我国储运空间效率较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货运周转量远高于发达国家。全国第三次产业普查,把交通运输、仓储、代理和批发行业的成本费用之和与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约占比重为15.47%。如果考虑其他相关流通环节的费用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损失,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0%以上,而美国和日本只有10%和14%。因此道路货运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运输结构和经营结构。

在运输结构上,道路运输企业应大力发展高效低耗的运力,尽量选用自重轻承载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环保型、节约型运输车辆,如发展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客运车型和厢式化、重型货运车辆,发展适应市场的多轴大吨位载重汽车。此外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从而节约社会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在经营结构上,应扩大经营范围和延伸服务领域,向产品制造和商贸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逐步从传统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对于比较有实力的大型运输企业,要积极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大型运输物流集团,加快组建物流开发平台,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经营,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竞争能力来巩固市场地位。经营形式上,要在大力发展单一产品的专业运输基础上,充分利用道路运输的区位、站点、管理和技术等优势,扩展仓储、配送等运输功能和服务范围,建立和完善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推进道路运输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商业营销企业及铁路、水运、航运运输方式的协调与合作,促进大型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型。
3.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车辆空驶率
科学合理的运输调度和运输组织是欧美国家在实践中最有效的节约“内功”之一,极大节约了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空驶率。空驶率是衡量道路运输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体现了道路运输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的能源消耗程度及行业管理程度。车辆空驶率太高,不但创造不了社会价值,而且还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目前我国货运的空载率在50%左右徘徊,是车辆空驶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成绩被低效的货运淹没。而欧、美、日等国家及地区的车辆空驶率在20%左右。这其中的奥秘之一就在于他们应用了信息管理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输调度和运输组织对车辆进行有效调度。
目前造成我国车辆空驶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程载货,二是专项运输任务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因此运输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做法来提高车辆实载率、降低车辆空驶率。借鉴国外做法,提高实载率的办法很多,一是企业之间通过联合合作相互提供货源信息,相互提供配载服务,逐步完善货运中心,使更多的中小企业降低空驶率;二是发展结点运输、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小件快运、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形式,提高运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