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途径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学生的交流过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其实,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碰撞中进入学生的大脑,然后牢牢扎根的,所以数学教师应努力探寻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交流能力 途径
  我们都知道,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问题,是优秀科学家的品质,数学学习亦是如此。从质疑到交流到解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一个问题的提出,会引起其他学生的猜想和讨论;一个学生的猜想和讨论,可能会成为别人解决问题的提示,有了合作中的提问、猜想和讨论,最终就能解决问题。学生的交流能力,既能学习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有的学生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不愿说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不善于交流,这与他们的自信心有关。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回答的问题,而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想法真妙”“你的想法给大家解决问题开了个好头”“这个见解很独特 ”,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多问“为什么”,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引导学生自主解答疑问。即使学生的思路不对,教师也应鼓励地说:“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很好。”这样一来,不仅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而且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就愿意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氛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互相尊重,并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如在探讨问题时,教师可以打破固定的位置形式,允许学生换座位,重组小组,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甚至大声争辩;如要理解某一关键词语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用自然的、带有童趣的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意见。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解放学生受压抑的思维,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自然和谐的课堂景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笔者曾看到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用摆实物、画线段图、比纸条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让学生自主构建解题思路。在互相交流想法时,有的学生没有用“同样多”“分成两部分”等字眼,而是拿了一根长纸条和一根短纸条,对齐一头做比较,然后大声说:“从长的纸条上去掉这一块(与短的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的,所以可以用减法计算。”虽然学生的语言描述并不十分准确、完整,但可以看出他理解了求相差数的实质。教师高兴地点点头,他也很自豪地与其他同学交换了眼神,表情中流露出自信。等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系统总结时,这位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在不断汲取别人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用流畅、清楚的语言建立起了合理的解题思路。如此良好的学习氛围,怎能不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三、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问题,为他们创设交流情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开放的舞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多种形式和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如笔者曾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预习交流(3分钟)。同桌相互交流预习认识,互相提高,训练人人思考的意识,为进行全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其次,全班交流(10分钟)。展现自我,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展现给全班同学,并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有效扩大了学生接受的知识面,让学生敢于想象,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最后,交流小结(2分钟)。教师系统地整理学生构建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明确知识的核心,升华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这样的教学安排,为学生的交流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成员能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效率,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师要适时地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四、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教学方法没有绝对好与坏之分,只要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优化、组合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参与课堂讨论。对待问题,一个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或纠正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地方,以发挥集体的智慧。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商店”的模拟情境,分别请学生当售货员和顾客,来模拟买卖商品的情况。学生都有和家长购买商品的经历,但自己买东西的机会不多,卖东西的机会就更少了,所以都想亲自感受一番。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了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新知,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小学生的交流能力不是独立地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与记忆、理解、推理及空间想象等能力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师应努力探寻培养小学生交流能力的多种途径,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仿用句式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应用能力。仿用,就是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进行仿制。这类题型综合性强,形式多样,常涉及到内容、修辞、句式等内容。解题时我们首先应从内容、修辞、句式等三个方面找出满足全部要求的得分点,这是前期准备;其次觅取素材,逐一模仿,这是中期制作;最后检验仿写的句子能否与原文语意相连、前后贯通、融为一体,这是后期打磨。这三个环节中,我们重点从前期准备和后期打磨两个方面谈一谈解题方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业有收获,能力有提高,思想有进步.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