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地理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5w56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新课导入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標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是广大教师努力探索和改进的一个方面。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问题进行探讨,阐述地理课堂导入环节经常采用的一些技巧,做好课堂导入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地理教学 新课导入 导入技巧
  好的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关系到新的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实现。导入语若能先声夺人,激起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就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功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并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较为投入,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实践证明新课导入常常关系到整个教学的结果。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导入新课的技巧。
  一、直接导入,突出主题
  这种课堂导入特点是直截了当,直奔主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并且这种方法经常被许多地理教师所采用。在上课开始时,由教师直接阐明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为简明扼要地切入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立刻对这节课心中有数,及时调整好心态。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第二册第一单元《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时,可这样导入: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和分布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目前,人口增长的情况到底如何?当今世界到底面临什么样的人口问题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另外,在讲述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水圈和水循环》时也可以采用直接导入:前面几节我们了解到地球外部由四大圈层组成,由内往外依次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并且我们在第一、二两节中学习了岩石圈和大气圈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有关水圈的知识。
  二、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在复习了前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册《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课前。我说:同学们,我们第一单元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什么说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生命物质?(学生回答略)假设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更没有人类存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重要外部圈层——大气圈。
  三、情境导入,活跃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地里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如使用歌曲导入、诗词导入等渲染气氛,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歌曲导入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对人的感染力是最难以抗拒的。地理课堂引入学生喜爱的、健康活泼的歌曲,让歌声在课堂上飞扬,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领悟地理知识的内涵。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第三册第三单元《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时,播放阎维文演唱的《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同时在PPT上显示歌词,在第一段播完之后(大约1分钟),我指着歌词提问:歌词中唱到“咱们见面容易拉话话难”,这是为什么?这反映当地的地貌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区域环境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用这样的课堂导入引领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景交融,主题鲜明。
  (二)诗词导入
  诗词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若能运用好诗词导入新课,将能够创设美好的意境,吸引学生探求知识。
  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在讲到地球自转可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坐着不动却能日行八万里呢?这样的新课导入既增强了地理的文学性,又让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
  四、置疑导入,启迪思维
  悬疑设问法的最大优点是短短数语,造成悬念,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渴求答案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教师若能把握好展示问题的时机,创设诱人深思的问题情境,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大有益处。
  譬如,在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一单元《时区和日界线》的新课上,可以这样导入:麦哲伦船队经历千辛万苦完成第一次环球旅行再回到西班牙,船员们在兴奋之余惊奇地发现:航海日志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9月6日,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直到死都未能搞清楚这丢失的一天哪里去了,大家能不能帮忙把这一天找回来呢?通过这个案例,同学们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这节内容难点上。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讲授有关时区、日界线的概念和换算关系,顺水推舟,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探索,把这丢失的一天找出来,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学生从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科学性、艺术性地预设好每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就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技巧的培养。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有先声夺人之效的导语,常常给学生带来新奇、亲切的感觉。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语,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新课导入的研究,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山.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J].成才之路,2008(20).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3]胡良民,袁书琪,关伟.地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品德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基础性必修课程,它对培养初中生的综合品德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2011年新版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它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成为每一名初中思品教师必须面临并亟待解决的课题。作者通过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研经验,谈谈对此课题的理解和探索。  关键词: 新时期 初中
摘 要: 初中历史是一门知识充实、内容繁杂的课程之一。其中的历史史实浩瀚如烟,概念、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影响等知识点错综复杂,纵横相交。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受自身因素、教育政策因素等各方面的制约,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重视不够,对知识记忆既不到位、又不明确的现象。本文从造成学生“记不住”历史知识的原因、探讨学生如何有效记忆历史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 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与人们生产与生活联系紧密,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更新为通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被大规模运用于电力系统的运行中,对电厂电站数据集点亮的采集等电能计量信息的采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针对电力系统中电能计量信息采集应用的通讯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能计量
摘 要: 文章就高中地理老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这一问题作探讨,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语言艺术 导入  地理高中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必须借助课堂语言这一载体。《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可见课堂语言对于课堂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有艺术,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无疑,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科学、实用、典型的案例,就谈不上案例教学。我着重探究案例的预设形成、案例的呈现引导、案例的分析提升、案
摘 要: 新课导入设计,这个内容很多文章都深入探讨过,其中关于地理学科的新课导入也不乏分析透彻的文章。本文基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差异和初高中的学生心理差异对初高中地理课堂的新课导入进行差异性设计。  关键词: 新课导入 心理差异 地理课程 设计  新课导入,顾名思义就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听课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
目的:本课题是通过对化浊安肾汤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血瘀证)中的临床靶点的观察,来明确化浊安肾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对化浊安肾汤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夹血瘀证)的有效性及优势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方法:选取60名糖尿病肾病IV期患者,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属于脾肾阳虚夹血瘀证,且GFR>30ml/1.73m2×min,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