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教学要“有的放矢”

来源 :语文世界(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5022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思辨性的学习目标要求渗透在课文内容中,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进行思辨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蕴含的思辨性因素及开展思辨阅读的方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思辨阅读路径,让学生将思辨性活动有机融入阅读活动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水平得到发展。

一、思辨要有依据


  思辨最突出的特点是理性,这种理性在阅读教学中表现为学生在理解与回答问题时,不能只盯着答案或者简单地说出答案,而是要说出答案是怎样得出的。对此,在阅读教学中,当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时,教师要适时追问:“你这样回答的依据是什么?”
  如教学《忆读书》一课时,课文主要是冰心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小读者一些读书的道理。课后练习3是:“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本来是否赞同作者的读书方法,回答起来应该很简单只要两三个字就够了,但对同一件事出现“赞同”和“不赞同”两种不同的看法,肯定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课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根据作者读书的方法去分析和判断,也就是要找出“赞同”与“不赞同”的依据是什么。赞同的依据可以有这样读书能够培养兴趣,不赞同的依据可以有这样读书容易使学生养成囫囵吞枣、粗心大意的不良习惯。在这样的依据中,思辨的意味就很浓了。

二、思辨要多角度


  小学生受年龄和心理水平所限,在阅读中思考问题往往会朝一个方向发力,停留在直线思维和平面思维上,缺乏立体思维,也就是忽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元理解。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这篇文言文看起来比白话文更简单,只有三十多个字。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有“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看课后练习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粗略地看,我们只要找出农夫被笑的原因,寓言所讲的道理就出来了。实际上,虽然寓言故事很短,但是文言文的省略表达中,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学生在理解课文具體内容时,就出现了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农夫被宋国人笑的原因,由此所产生的道理——寓言的寓意自然也有一定的区别。有的学生认为农夫白捡一只兔子后希望再白捡兔子,有的学生认为农夫不会动脑筋想办法再去抓兔子,有的学生认为农夫没有再得到兔子,连庄稼也没有了,有的学生认为农夫把偶然当成必然等。每一个角度的理解背后,都对应着不一样的道理。由此可见,多角度思考能够促使学生在多元化阅读中有新的收获,不至于在寓意理解上也“守株待兔”。

三、思辨要有条理


  思辨阅读除了上述需要有依据和多角度开展外,还需要借助清晰的条理来加以呈现,否则东一句西一句,即使思辨性很强的结论,也会变得乱糟糟的。对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结论,也就是将最重要的观点放在前面,后面的依次排列下去。
  如教学《跳水》一课时,课文在写船长看到儿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给儿子下令“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这一命令中的三句话有没有一定的顺序呢?学生认真研读船长这三句话,发现尽管是船长瞬间发出的,看上去来不及多思考,但条理性极强:船长首先想到的是儿子站在高高的横木上随时有掉下来摔死的危险,解除这一危险的最快方法就是向海里跳——虽然对一般人来说向海里跳也有生命危险,但对于船长的儿子来说,即使不会游泳,船上有许多水手可以在第一时间把儿子从海里救上来,可见船长首先想到的是救儿子的最佳方案;其次,他要求儿子快速完成向海里跳的动作,否则站在已经“摇摇晃晃”的横木上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再次,船长考虑儿子犹豫和害怕,不敢往海里跳,就用“开枪”逼迫儿子尽快向海里跳。这样就能够看出,船长关键时刻发出的命令,还是那么条理清楚。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思辨性阅读内容,体会编者的意图,组织学生有依据、多角度、有条理地开展思辨阅读活动,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其他文献
美丽而宁静的闪电湖,鸟儿在湖面上飞来飞去,牛马在湖边湿地上悠闲地吃着草,远处的山丘温柔绵延。几十名营员,排成一排,坐在红色的塑料方凳上,面对着眼前的美景在写生。这本身就是一幅好美的画儿!  对于写生,我的要求是:学生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幅画儿;可以写实,也可以想象;不评谁画得好与坏,只要完成就算达到了要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写生磨炼自己的性子,静下心来,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不能说话,不能站起来,不
期刊
与传统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形式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编者全新的编写理念和课程规划。统编教材在内容方面显示出了不同的结构分布和规划,识字写字、写作、听写、阅读等语文要素分为几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以多元的形式出现在单元中。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落实这些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一、识字写字  (一)联系生活,延伸学习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识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一年级的教材《语文园
期刊
“同学们,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就是冉庄的地道,它设计巧妙,构造复杂,设施完备,设有指挥部、储粮室、陷阱等,并装有照明灯和路标,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还与水井相通,既通空气又可取水……”  小小宣讲员正在为同学们有模有样地讲述着冉庄研学的点点滴滴,落落大方地分享着研学的收获。听众眼里满是羡慕,他们一定渴望着自己能有机会走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这本书走进了我们的校园,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 补白是指填补课文的“留白”,是一种认可度比较高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出现了滥补、乱补的情形,导致补白没有给学生带来应有的发展。鉴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补白活动,教师要思考、掂量补白的必要性,只有确定文本中的留白所对接的正是语文要素的学习点,组织学生适时进行补白,才是恰到好处的。一、补白画面感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中,一些写景叙事类的散文,作者十分讲究在行文中营
期刊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理念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现实中落实得却不怎么样,其中“自主学习”就出现了一些误区,学生避重就轻,选择一些不怎么费心费力的内容学习,这就违背了自主学习的初衷,没有让学生在主体地位获得尊重的基础上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升自主学习的水平。一、解决问题  一篇课文的教学主问题,可以是学生自己思考提
期刊
课后练习作为教学辅助系统的一部分,通常只提出做什么的要求,借助学生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做等,却没有给出明确的要求。为此,教师可以以课后练习为抓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互相评价为推手,充分考虑各个练习之间的联系,设计系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用能力。一、明确学习目标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课后习题中有基础性的练习要求,如朗读课文、背诵
期刊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4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月报道,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6月15日,神舟
期刊
单元式整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以单元作为主体,整合和利用教学资源,借助资源中包含的学科知识及情感因素,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目前,单元式整体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
期刊
斑駁的城墙,古色古香的钟楼,震撼人心的兵马俑,隽秀雅致的华清池,岿然独存的大雁塔……灞桥水从西安缓缓流过,蜿蜒出一片独特的地势。  历史为魂,传统为魄,繁华落尽,西安依旧骄傲而安定地活着。今天的西安,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更多了现代的灵动。西安,我要揭开你现代化的面纱。  高耸于古老的渭河平原的中国国际丝路中心,是西安现代化的不二地标。501米的西北第一高楼如巨人般站立在西咸新区,像一位伟岸的帝王,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