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爱情:浪漫不足,关怀最重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da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

  空气、迷药、咖啡、正在盛开的鲜花、风筝、坟墓、阳光、炸弹、彩虹、合伙人、鱼和水、鸡肋、围城、钻石、酒、奢侈品、海市蜃楼……
  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它们唯一的共同点是被人拿来比喻“爱情”。
  现代的爱情观究竟是什么样?大家是否如往日传言般“不再相信爱情”,或者如电视剧那般憧憬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浪漫?南风窗传媒智库在2015年10月13日~15日之间,通过QQsurvey和问卷网平台对爱情观做了一次网络调查,以80后和90后为主的4300名被访者所展现的爱情观着实有些“出人意料”。

什么是“中国式爱情”?


  “我虽然有物理学博士学位,不过女人至今对我来说,仍是非常神秘,而且是一直都没办法解开的谜团。”刚刚发表最新黑洞理论的霍金,最近如此表示。
  是的,哪怕仅仅是给“爱情”下一个定义,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们的问卷为“爱情”提供了26个形容词,要求被访者从中选出至多5个最符合自己“爱情”定义的词汇,结果“相互关怀的”以44.9%的最高选择率成为爱情的“第一特征”,紧随其后的是“产生责任的”(35.9%)、“心灵相通的”(33.4%)、“专一的”(32.5%)和“需要缘分的”(32.1%)。
  出人意料的是,“让人开心的”(20.2%)、“浪漫的”(15.9%)、“让人神魂颠倒的”(5.5%)这类比较常见的爱情形容词却分别被“落”在了第10位、第12位和第21位。
  在社会心理学领域,爱情被分为浪漫型、游戏型、朋友型、占有型、现实型和无私型6种基本类别,可以很明显发现,中国网民的“爱情”是以“朋友型”占主导,而电视荧屏中“浪漫的爱情”在真实的爱情观中并不是主流。
  友情型的爱情是否是最近才“流行”?恐怕不是。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07年的“市场化转型中的青年择偶”课题组,曾在上海、成都入户面访了701名城市户籍人口中的适龄未婚青年(男22~30岁,女20~28岁),将他们对爱情的表述进行归类,结果“体贴互助”(22.5%)、“责任”(20.0%)、“心灵相通相知”(19.4%)这3项的提及率最高—而这3个选项及其排序与我们如今2015年的调查结果极其相近。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调查中,仅有13.3%的人选择了用“像亲密朋友一样的”来形容爱情。这说明被访者对爱情的定义虽然看似像是“友情”,但实际上却是“友情以上、浪漫未满”的状态,即“超越友情但不那么浪漫的感情”。
  这种“友情以上”的状态还表现在对爱情忠贞程度的执着之上。从各项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式爱情”对于“专一”非常看重。
  当被问及“您在爱情中最不能容忍的事情”(限选3项)时,37.9%的人选择了“第三者插足”,这在16个备选项中排名第2位,仅次于“对方完全不爱自己”(38.5%),并且比“对方撒谎”(31.7%)、“对方不尊重自己父母”(30.2%)、没有任何承诺(6.2%)等等选项还要让人“不能容忍”。
  在询问对不同感情类型的态度时,近八成的人反对婚外恋,高达82.0%的人反对3人或3人以上之间产生的“多角恋”,其反对率甚至比对婚外恋还要高出2.3个百分点。这暗示着被访者不仅反对出现“三个人的残酷婚姻战”,连“三个人的甜蜜爱情故事”也不想看到,充分说明了对“专一”的执着。在性观念方面,有46.7%的被访者不认为自己“可以接受男(女)朋友跟其他人发生过性关系”。

爱情与现实


  从数据来看,爱情似乎并不是被当成一种纯粹的精神品来享受,而是跟责任、婚姻、物质基础联系到一起,甚至爱情观很多时候也没有跟婚姻观分开。在当前观念里,爱情似乎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而更多暗含了一种社会关系和人生结盟。
  近6成的受访者明确表示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恋爱是为了组建家庭”的说法,仅有14.7%的人表示出反对态度。“产生责任的”也是在对爱情定义的描述中排名第2位。面对着“心目中最理想的爱情对象是什么样的”这一多选题,高达53.3%的人选择了“有责任感”,在21个备选项中排名第一。
  除了“负责任”之外,物质基础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高达71.8%的被访者非常赞同或比较赞同“爱情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观点,仅有7.9%的人表示不赞同态度。
  然而,这种爱情中的现实主义跟许多人诟病的爱情拜金主义是等同的吗?不,当然不一样。
  若选择理想的爱情对象,仅有14.6%的人选择了“有钱,收入高”的人,但却有49.5%的人投给了“积极上进有追求”的人。爱情或许是一种对未来的选择甚至“潜力投资”,而不是唯金钱至上。
  事实上,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一些人常常用“滥交”、“过分重视外貌”来对现代人的爱情进行指责。但从本次调查来看,真实的爱情观并不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肤浅和“激进”。
  虽然有超过一半的人对“找恋人时,我会看重他/她的外貌外表”表示赞同态度,但当问及理想的爱情对象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会选择“长相好”(24.8%),还没有“会做饭”(26.2%)的特长受欢迎。
  另外,被访者对爱与性的关系虽然已经比较开放,但更加认可的是“基于爱的性”。有55.5%的被访者赞同“婚前同居是可以接受的”这一说法,但却有48.3%的人不赞同“恋爱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赞同的人仅有23.3%。
  对于多种多样的情感类型,大部分被访者只显示出了初步的开放态度。对异性恋的支持率高达80.9%,而对于同性恋和双性恋,仅有13.6%的人表示明确支持,高达40.7%的人保持中立。而相比之下,盖洛普今年7月所做的美国民意调查发现,10个美国人中有6个都赞成同性婚姻。   不过,被访者对超过40岁差距的忘年恋更难以接受,其支持率低于对同性恋或双性恋的支持率。或许在被访者的爱情观念中,年龄比性别更难跨越。而基于心理或生理虐待产生的“虐恋”,则让超过8成的人表示“反对”。
  进一步深究会发现,现代传播手段的浩大声势打造的“流光溢彩的华美浪漫”和“伪流行”其实跟真实存在的爱情观有比较大的差距。那么,真实的爱情观是如何形成的呢?

是什么塑造了爱情观


  在被访者对影响爱情观的8个因素进行排序时,我们惊讶地发现,“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大众文化的影响”最经常被放在倒数第2位,显得非常弱势,将其放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人加起来也仅占12%。相比之下,“自己的恋爱经历”显得最为重要,高达47.7%的人将其放在第一位。
  将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看到一条“自己的恋爱经历-父母近亲的婚姻情况和相处模式-朋友的观点、恋爱经历-地域文化-老师长辈的教育-大众文化或媒体报道”由深到浅的影响路径,即以自己的现实体验为核心,按周边关系远近进行“爱情学习”,从而形成自己的爱情观。
  值得注意的是,对“经济条件”这一因素的选择分布得较为平均,这意味着意见比较分散。最为集中的排序也是集中在第8位,表明经济条件也并不是被访者眼中的爱情观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传播渠道显得较为强势时,我们很容易误以为电影、报道等渠道中的爱情就是当下真实的大环境。但实际上,被访者自认为的核心影响仍旧是以现实体验为中心,而不是超越现实去轻易受到宣传内容的左右。
  大部分人早已看到理想的爱情与现实中的爱情之间的差距。对于这个问题,13.5%的人承认两者差距非常大,39.6%的认为差距比较大,认为差距不太大或者没有差距的人仅占14.5%。有受访者留言道:“理想的爱情是一个球,不论从哪个角度看,总是完美的。到现实中的爱情是一个不规则体,却有独特的美。”
  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是,当我们要求被访者对当前时代爱情的纯粹程度进行打分,满分10分的情况下,给出的“爱情纯粹分”仅有5.53分,尚不及格,显得颇为“悲观”。
  然而,这种“悲观”又并未打消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虽然当前的爱情并不够纯粹,但仍有63.0%的人赞同“对我来说,世间最重要的三样东西里面包括爱情”,52.0%的人赞同“这世界存在永恒持久的爱情”,51.8%赞同“即便面对所有人的反对,我也能坚持自己认定的爱情”。
  总体而言,从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中国式爱情”以相知相守、彼此扶助为核心,并没有更多的浪漫激情、性或者金钱等要素,而是比较稳妥地希望用恋爱和婚姻共同构筑起稳定的社会关系、抵御风险,携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虽然对现实的爱情不够满意,但仍充满憧憬。
其他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冷战时代,而苏联解体后,人们称之为后冷战。但冷战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而是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进行着。  因此,后冷战时代是一种更明目张胆、鲸吞蚕食阶段的开始。美国与北约合作下肢解了南联盟,美国运作之下,前苏联地区出现了各种颜色革命,接着又联军入侵,推翻了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政权。因此,最近发生在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的动荡,我们应当理解为俄罗斯的反弹。俄罗斯长期在被鲸吞蚕食之下,已退到了
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央对地方的新一轮巡视正渐次铺开。5月底6月初,10个巡视组分赴多个省份、央企、高校等开展巡视。在新一届中央高层高扬反腐之旗的背景下,此轮巡视更加引发公众关注。  2003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后更名为中央巡视组)正式成立,巡视制度在党内开始正式运行。时至今日,巡视制度已走过了10年历程。如今,各界对于该制度的评价却日益分化:一方面,普通民众对新时期的“钦差”反腐寄予了厚
一个朋友到福州工作,每天开车经过横跨乌龙江的橘园洲大桥。一天清晨,刚下过暴雨,她很高兴地打电话告诉我,在桥上看到了海市蜃楼,桥前方和两侧都是青云缭绕、轮廓明晰、山外有山的美景,“太神奇了,第一次感觉福州这么美!”那时她已到福州两个多月。  后来有一天,又是一次雨后天晴,我和朋友一起经过橘园洲大桥,她又尖叫起来,“快看,海市蜃楼又出现了!”我定睛一看,哑然失笑,哪里是什么海市蜃楼,那就是环绕福州的旗
每天早上,门“吱”一声打开时,那只小黄狗总会迅速扑向房门,兴奋地摇着尾巴。但最近一个多月来,小黄狗再也等不到开门声。因为主人谭惠桃,已“突然”去世。  74岁的谭惠桃,是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洪山殿镇梓木村村民。生前,因反对政府在这个闭塞的乡村里建“垃圾场”,她多次找政府评理并阻碍开工。今年5月17日,她又去了,这一次,谭惠桃“意外死亡”。  县政府称,谭的身体不好,当天工作人员把她“带到”车上后发现
编者按    因为4月14日青海玉树7.1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原定15日至16日在巴西利亚召开的第二届金砖四国首脑峰会,当地时间15日中午匆匆结束,以便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能够提早回国参与救援指挥工作。中方因地震而推迟的外访行程,还包括胡锦涛原计划稍后对“战略伙伴”委内瑞拉和“全面合作伙伴”智利的访问,以及温家宝总理原计划22日起对文莱、印尼和缅甸三国的访问。金砖四国峰会日程虽短,其意义、价值不
01、武汉洪山区城管队员讲述摆摊经历和感受。 02、 武汉美女城管送鲜花给配合执法的商户。 03、武汉城管扮“熊猫”劝阻夜市噪音。  6月22日下午,武汉的天气闷热难耐。余光武驾着一辆载满西瓜的小货车,来到洪山区虎泉街。在街边,他撩开篷布,拿出电子秤,开始叫卖着:西瓜又香又甜,一块三1斤。  不一会,洪山城管的人就驱车赶来了,车子在老余的车边停下来。此前,和《南风窗》记者相互递烟、说说笑笑的老余,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作者是哥本哈根共识中心主任,哥本哈根商学院客座教授。  随着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截止期的快速临近,世界正在抓紧为此后15年制定新的目标。资源是有限的,决策者和国际组织必须扪心自问:资源用在哪里可以获得最好效果?在这15年中,用于发展援助的2.5万亿美元,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预
如今五中全会已经公布了这重大信息,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修正。许多人心中清晰地知道,虽然只是政策的修正,其社会信号,产生的效应,却是连锁的,是正能量的,是科学、民主、民生、人性等又一次的飞跃和升华。  十八届五中全会传出了特大新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特大新闻,使所有已婚人士认识到:我们的民族真的逐步走向了理智,走向了真正的科学管理、人文关怀。因为就在这喜讯传遍神州大地之前
2013年6月6日,习近平在培尼亚总统陪同下参观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初对拉美的国事访问,几乎已被其后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非正式会面”风头遮尽,除了业内人士,没有多少人再提及。然而,对于中国与拉美经济第二大国墨西哥而言,这确实是全新关系的重要一步。  据报道,此次习近平访墨,将中墨由“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签署了涉及能源、运输、旅游、经济和通信等领域至少
“三农”学者贺雪峰和他带领的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学者和学生常年在中国各地农村驻点调查。他痛心于中国许多就农村问题发言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和决策制定者缺乏对中国农村真实情况的把握,喜欢凭借一些概念化的语言来认知农村,或者囿于部门利益,急于由政府推动一些看似美好的概念。他自称“小农立场”,许多观点往往与主流有异,却因为接近真实社会,颇值得思考。  在中央启动以“农业现代化”为主要施政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