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隐逸文化

来源 :华人时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隐逸文化时常通过借用渔樵题材在绘画中来表现,指向那些悠游于自然山水之间、与万物冥合远离人世纷扰的理想生活状态,这一点我们在中国绘画史中不难发现。通过渔樵这一形象(尤以渔纹最为多见)来表达一种隐逸情怀,通常以作垂钓状的渔父或作捕鱼状的渔夫来体现,他所连带的想像总是那样另人心驰神往,简直成为了隐士的代名词。
其他文献
《王慧骐与散文诗》(三卷)书腰上的推荐语王慧骐是这样一种人:敏感、热情、一见如故,明明是情感细腻的南方人,却生成一副北方汉子的高身坯。读他的诗,再初见他的人,你会感到不那
智能时代、互联网思维、无现金城市……这些年轻人看来美妙的词汇,对不少老人来说,却感到忐忑和恐惧。在我们凭借一只手机能解决外出购物、交通、消费的同时,也别忘了这些老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