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策略探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90207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的精神营养。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文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民族文化的养料,是培养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载体。在小学中进行古诗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增长文化素质。并且,古诗文教学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正确地指导,并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文的意境。
  二、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1.注意激发诵读欲望
  我觉得古诗词教学要重视诵读。部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曾经回答记者关于教材中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多诵读,多吟诵。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放开去想象,不要把课文分析搞得那么琐碎、程式化。美读吟诵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吟”。说明诵读作用重大。正确的诵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词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语词的含义,感觉它的韵律美、节奏美,调动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采用齐读、范读、唱读、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大声读出韵律,小声品出诗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热忱,点燃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学生直接与古诗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古诗文的特点是语言精简凝练,读起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为了让学生通过读出古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打着拍子来读。有时我也会将音乐、歌舞、游戏与诵读活动结合起来,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入角色,进一步体会古文和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诵读想象,品诗入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
  联想和想象是诗词艺术的翅膀,同时又是诗词鉴赏的触媒。诗词作者凭借它精骛八极、神游万仞,读者凭借它来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思接千载、观古今于须臾,来寻求诗句之外所包含的无尽韵味。在小学古诗词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还原古诗词描写的场景,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我有时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有时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和想象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
  如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我让学生集体深情的朗读一遍,接着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根据诗歌的文字,展开想象联想,在脑海描绘画面。接着请几位同学描绘自己脑海中的画面,教师再综合讲解点拨,,这时学生眼前就会出现春光明媚的三月,黄鹤楼边的长江岸边,李白满怀眷恋之情送别好友去繁华的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楼头话別,好友登舟启程,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在云水之间,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云尽处,仿佛是追赶行人??情自依依,难分难舍的送别之情,顷刻涌上心头,让人感动无限。此时,教师已无需用语言加以描述。当想象大门被打开,学生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既能飞入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又能飞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3.注重古诗词教学的语文味
  诗词的精髓体现在语言文字上,其精华就是语言美。诗词的语言美需要通过学生对诗词的鉴赏得来。中国古人有“炼字”的传统.一首好诗必有好字,而这些好字会推动诗词的美感。这也成为古诗词语文味挖掘的出发点——语言的“凝练美”。所以鉴赏的第一步便以这些“字”作为突破点。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通过素读、翻译、吟诵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同时也能让语文课堂活色生香,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例如,我在教《清平乐·村居》中小儿“溪头卧剥莲蓬”一句时,是这样品味“卧”字的:1、反复品读这句诗。2、看图观察想象小儿的神态、动作等。3、让学生把“卧”换成“躺”、“趴”,想想有什么感觉。这样一来,学生都能够从中体会到“卧”的情境、“卧”的情趣。辛弃疾这首田园诗词的另类风格、另类情感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令人回味无穷。在古诗词教学中品味语文味,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审美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4.资源整合,注重积累
  古诗词灿若繁星,我们要精心把相关的诗词优化组合,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例如:在观看插图引入《清平乐?村居》时,可让学生背诵高鼎的同名诗《村居》;当学生描述到“大儿子在田间锄草”时,可引导学生吟诵《锄禾》;当学生描述到“小溪里开满了荷花”时,相机引导学生吟咏《江南》。例如:教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带动学生学习另一篇诗作《春望》。教学时,我们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的基础上,精选有关诗句、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印证,相得益彰。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如此意境,需要教师对古诗文具有特殊的审美能力,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对古诗文能做出独特的鉴赏功能。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重视古诗文的教学,根据小学生认知心理发展,正确把握好古诗文所包含的情感,努力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探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完善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213000)
其他文献
对抗氧剂进行高温烘烤,采用质量损失和热失重分析评价抗氧剂的耐温性能,使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抗氧剂耐温前后的样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探究了受阻酚类抗氧
汽车水性金属闪光底色漆以水性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树脂,以甲醚化氨基树脂为交联剂,以水性闪光铝粉为效应颜料,以改性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蜡乳液为定向排列剂,在基材润湿剂、
以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和季戊四醇(PER)作为膨胀型阻燃剂,可膨胀石墨为阻燃协效剂,硅丙乳液为成膜物质,钛白粉为颜填料,水为溶剂制备出了一种可用于铁丝网的环保膨
自1929年弗莱明从真菌中发现青霉素以来,微生物就成为人们获得活性物质的丰富资源。在过去的70多年里,已经从微生物中发现了30000~50000中天然产物,其中10000多种有生物活性,8
提出了一种计算高光泽水性漆的光泽度的理论方法,即利用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折光指数,通过Fresnel公式计算出其涂膜镜面反射率R及光泽度值,并通过大量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
本实验从吉林省长岭东北师范大学野外实验站采集到的紫花苜蓿,黄花苜蓿,野豌豆,无脉山藜豆,沙打旺,扁蓿豆,白花草木犀根瘤标本中分离提纯出七种根瘤菌株,通过回接证实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