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钟情的文字——磨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56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入高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学习压力,有时会感到内心慌乱、无所适从,偶尔会读《明朝那些事儿》减减压。前段时间读到王阳明这一节时,读到他说的一句话“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磨”这个字突然让我豁然开朗、心生很多感慨。磨,本义为“旋转碎物成屑”,后引申有磨练、磨砺之意。在事上磨练,历事而后练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成长路上,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险滩,经磨练、历困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曾听闻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学者路过田边,闻紫苏甚香,遂买几株幼苗回家植于盆中,经常浇水、修枝。然而,待紫苏长成后,却始终不闻其香。学者不禁感慨:同为紫苏,置身野外,香味清爽持久;置于室内,精心照顾,反而失去芬芳。俗话说,“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紫苏不经风吹雨打,不得其香;人若不经千锤百炼,亦难成其才。古有方仲永先天才华横溢,智慧过人,但是后天却恃才而骄,不思进取,最终“泯然众人矣”;现有“佛系青年”面对路上的磨练和考验,找各种理由消极逃避,躲进自己建造的安逸小楼,最终只能哀叹“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停留在此岸无须劳心费神,抵达彼岸却要翻山越岭、踏平坎坷。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种磨练,与其不思进取、畏葸不前,倒不如将磨练看作是获得成长的滋补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通过磨练补精神、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彼岸。在《朗读者》中,坐着轮椅上台的清华大学研二学生矣晓沅11岁時因并发双侧股骨头坏死,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面对如此困境,他磨练心智,扶轮而行,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咬牙”全力投入学业,还积极投身各种社会实践,因成绩优异、全面发展,他获得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器成还须久为功,多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多到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去“煎熬”,在逆境中积蓄前行的力量,或许就会发现,原来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得多、成长得快。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多在事上磨,跨过高山大海,踏过满途荆棘,才能昂首阔步走向人生高处。
   [作者通联:江苏泰州中学高二(3)班 指导教师:陆 瑢]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7期发表了朱国伟老师的《陆游诗义再探》一文(以下称“朱文”),在这篇文章中,朱老师对学术界关于陆游《书愤》一诗有争议的几个问题做了一番梳理,并
长期以来,初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缺乏个性化教学意识,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个性需求往往被忽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新
期刊
《将进酒》这首诗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特点:想象丰富奇丽,情感奔放豪迈,语言清新而自然。诗中作者的感情是跌宕 The poe
学生伤害事故是学校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也是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学生伤害事故一重预防,二重处理。要从法律角度正确界定学生伤害事故,明确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大家都用得很多,用得精纯。笔者在此也无需赘述。我重点想说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更要关注课外广阔的社会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更要关注学生整体所代表的时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语文阅读教学,创设情境,就必须情动课内,眼观于天下,情动心间,受益终生。为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积蓄情感,表达体验,以读促写 
期刊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无论是知识信息、生活信息还是情感信息,都是以语言作为载体来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语言存在于各种产生信息的场景之中,并作为场景中的一定情形的表达形式.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更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法宝,它承载着很多地理知识,蕴含着丰富的地理内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无声的地理语言”.纵观初高中的地理教学,各类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发展中逐步被淘汰,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在教学中开始应用,英语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个真正有趣的灵魂,固然是含蓄,不动声色的;而细看之下,仍然可分辨出其与众不同——就好比陆游词中的“铁骑无声望似水”,望去似乎是明澈安恬的流水,漾着细细的波纹,定睛凝视,却分明是甲胄、车骑、兵矛、冷光。是持心自正的整肃,是蕴藉却跃动的静穆,是冒着腾腾热气的庄严灵动。   一如纳兰容若,他有趣的灵魂流淌于至情至美的诗句中,他可婉约缱绻,可豪情侠义,敢于摒除古人的偏见,以至美的词句“不辞冰雪为卿热”
期刊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建立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