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萨冈吗?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纳达尔是西班牙的吉祥物,只要他能接连拿下法网和温网背靠背冠军,他们的足球队就能够在国际大赛中捧杯——2008年是欧洲杯,2010年是世界杯。今年夏天,激动万分的马洛卡人在约翰内斯堡哭成了孩子,脸上也被油彩弄得脏兮兮的。
  尽管略显狼狈,他还是男子网坛的当家球星,是接替费德勒坐上ATP头把交椅的“the One”。而和男子网坛近八年来相对稳定的局面相比,女子网坛似乎处在一个“快速消费”的年代:年轻姑娘一个接一个地冒头,身后是闪光灯、粉丝和支票簿。可瞬间她们又都变成昙花,这朵开败了还有下一朵。
  今年的温网开打不久,美国网球网主编史蒂夫·提格诺就说自己很看好科维托娃和皮隆科娃。前者是捷克的未来之星,后者是来自保加利亚的大满贯青少年组冠军球员。“我喜欢科维托娃的进攻,也喜欢皮隆科娃的精力充沛、球场视野以及每球必争的决心。”有专业人士力挺,两位球员自然是动力十足,她们各自击败一千名将后挺进四强,但是在和小威以及兹沃娜列娃的较量中她们都败下阵来。
  这种状况像极了过去几年的大满贯比赛,尤其是2009年。在墨尔本公园球场,19岁的科内特闯入第四轮。在罗兰·加洛斯,19岁的科斯蒂亚击败扬科维奇晋级八强;在全英草地俱乐部,20岁的利斯基爆冷闯入八强;在法拉盛公园球场,19岁的沃兹尼亚奇一鼓作气打进决赛。这是一群年轻、貌美又有冲劲的球员,可转过年来再看,没有一个人能够重演上一年的神奇。所以,很多人担心科维托娃和皮隆科娃会重蹈覆辙:火箭一般地来,又火箭一般地走,至于和大满贯之间的距离,似乎有一光年那么远。
  WTA前首席执行官拉里·斯科特很不满意这样的情况,他旁敲侧击:“海宁、克里斯特尔斯、大小威是伟大的,因为她们不是昙花一现。”巴格达蒂斯的前教练帕特里克也有疑问:“为什么年轻球员不能确保自己竞技状态的连续性?”更有评论家把当年的事情拿出来作对比:莎娃第一次在温网夺冠时只有17岁,辛吉斯16岁时拿到了三个大满贯冠军;再往前数,1988年完成金满贯的格拉芙当时也只不过才19岁。相比之下,女子网坛上一次诞生未满20岁的大满贯得主是在2006年的美网,仍然是莎娃,那年她19岁。
  到处是批评的声音,到处是恨铁不成钢的叹息,女子网坛一时间仿佛没有了未来。果真如此?难道没有人看到她们的贡献并对她们多一点耐心?即使来去匆匆,她们也为赛场带来了清新的风,对不对?
  法国人德拉森有一本叫做《你喜欢萨冈吗》的书,以传记性的笔触描写18岁成名的弗朗索瓦·萨冈。“这位18岁就出了大名的作家年轻、漂亮、富有、充满活力。她的小说明快、简洁、典雅、语言优美,富有乐感和诗意,散发着淡淡的愁绪,有一种令人神往的忧郁,非常迷人。”即使成年后再无重量级作品出版,但法国人仍然钟爱并纪念这位文坛宝贝,他们在黑暗中闭上眼睛,对她说:“你好,忧愁。”
  “Uhm……现在我只好让自己不要再说‘Uhm’了,”劳拉·罗布森顽皮地吐了吐舌头,“我在组委会官网上看到新闻,速记员把我每句话开头都要说的这个词全输进去了,现在我只好强迫自己别说这个词。”她获得过2008年温网青少年组女单冠军,却还没有在WTA巡回赛里取得好成绩。不过,她和萨冈一样年轻,你可以从她的身上感受到生命的活泼和美好。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根据射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规律,分析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所表现出的自我控制力的重要性,为教练员提供一套合理的心理调整方案。  关键词:射击 心理变化 自我控制 合理调整    射击运动员良好的自我控制力是决定比赛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射击比赛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一是器材质量,二是运动员本身。枪弹器材是国与国之间工业水平、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的较量。技术水平发挥的根本问题在于运动员本身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