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难忘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inggu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戏台的楹联,埋葬了前世梦散的孤寂:“一枝花开向牡丹亭,沉醉东风情不移;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然明月想当然。”我愿将这作为旧式情的阐释。
  新与旧只是时间维度上的相对概念,因此衡量一份情感从未有过格式化的标准,它是世人刻意淡化感性时孑然的一阕相思,是众生浮化时代挽歌时深吟的一曲难忘。
  一曲深情乐章,难忘旧时平常。不是每一个日子都需铭记,而是在每一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里,即便半生漂泊,依然雨打归舟。在被贫穷与战争洗礼的日子里,那些被饥饿与炮火侵袭得体无完肤的人们,守住了内心的净土,在贫瘠的土壤中绽放簇簇莲花。我想,所有的情感都有一个无指向性的目的,旧式与否都不例外。人们习惯于把耻于启齿的软弱寄托在另一种形式的情感上,包括寂寞,包括恐惧。但这份情即使掺杂了异物也仍然是純粹美好的,这或许就是旧式情感的韵味吧。
  当每一天只剩一个日期符号的骨架,不知又有多少旧式的情感成了颓圮的墟。
  一曲寂静夜华,难忘知己情长。“暮年一晤非容易,应作生离死别看。”这是陈寅恪与吴宓的诀别赠诗;“野人蓬户冷如霜,问讯今惟一季长。”这是陆放翁与张季长的旷世友情;“昨夜三更梦见君”“惟梦闲人不梦君”这是元稹与白居易的千古佳话。旧式的友谊,以文学、美酒、清茶为载体,跨越地理的阻隔,模糊身份的尊卑,只要两心相合、两情相投,静默对坐的和谐远胜过千言万语的矫情。
  我一直相信,情感本身不会变化,变的是拥有情感的人。不论是萨特的“他人即地狱”,还是松浦弥太郎的破裂关系论,都共同指向了现代情感的脆弱性与虚无性。我并不否认纯洁友谊的存在,但当我眼睁睁看着阿谀奉承的套话掩盖了文学的光辉,千杯不醉的烈酒翻涌着浮夸的泡沫,又怎能不怀念旧式的友情呢?
  一曲天伦之乐,难忘团聚欢颜。“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血浓于水,骨肉情深,旧时的人们在颠沛流离中尽管散落津渡,恒有一轮守护他们的红日,等候于深夜的山头。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年纪,同辈的友谊挡不住阎王爷的一纸诏令,彼时的爱情少了些花好月圆下的一见钟情,唯有子孙满堂的尘世之暖能予皱褶的生命以欣慰与活力。无数个寂寞簌簌堆陈,终于盼来云开月明之日,觥筹交错间,老人的情溶入醇香的酒中,一饮而尽泪满衫。旧式的情啊,唱着寂寂的沉音,却终得拨云见日,一嗓嘹亮刺破苍穹。
  孔夫子的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还有多少游子铭记?心怀“近乡情更怯”的人们又是否听进了父母的叮咛?“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话莫非只是一纸空谈?没有亲情润泽的齿轮终究走向报废,失去小家庇佑的人生必将空挡滑行。
  想起东坡先生的那句诗:“无限事,许多情,四弦丝竹苦丁宁。”
  终是一曲难忘。
  (编辑:李跃)
  评点:何文魁
  作者以“一曲难忘”为框架,从日常、友情、亲情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旧式情感的韵味所在。又笔锋一转,将现代情感与之对比,更凸显了前者的可贵与美好。作者在行文中不只是单纯陈述自己对此种情感的看法,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个中联系与前因后果,并进行剖析和反思,迸发思维的火花。从语言上看,古诗佳句信手拈来,辩证批判条理清晰,可谓是刚柔并济。从结构上看,首尾转合,论点分明,给人工整而不失灵动、变幻又不落呆板的印象。
  下期赛题
  最近,浙江某高职院校创业学院一名学生有7门功课不及格,但因创业表现优秀,最后学校经研究破格让他如期毕业,还推荐该生参评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此事一经报道,旋即引起热议。
  从网上舆论来看,持肯定态度的认为这样的决定能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持批评意见的则认为学校的做法对其他学生不够公平。(选自《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8年27期《挂科7门与“创业表现优秀”孰轻孰重?》)
其他文献
有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  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66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双立人创建于1731年,也是1915年,双立人在旧金山世界博览会上独揽四项大奖,是如假包換的德国百年品牌。  如今的张小泉亦步亦趋地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
“铭记”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在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方面命题的重点,也是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如: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全国大纲卷“老王生病”;2013年福建卷“自由与地层”;2012年江苏卷“忧与爱”……这些考题无论是从现实的角度上切入,还是从历史反思的角度上切入,亦或是从价值观念的构建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读诗时间  首联描写诗人尽情地领略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颔联写的是宴会结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意犹未尽。可见此次宴会是十分成功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
在这个冷冬,这无疑是一则暖新闻,瞬间击中许多人柔软的心。3360元,在一些人眼中,或许就是一套靓衫或一顿大餐的钱,但对一位70岁的老环卫工人来说,就是3个月的起早贪黑、风吹日晒、辛勤劳作,分量可想而知。要是没了这笔“巨款”,这个年怎么过?网友们爱心之举,无异于雪中送炭,救老人于水火。  3360元钱,于万能的朋友圈,无异于小菜一碟,滨州无棣网友之善,不仅在为环卫工人凑钱,而且还假装拾金不昧,用“归
最近,一位90后“小姐姐”突然红遍了全网!她叫殷沙漫,是湖南吉首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今年只有24岁的她,已经在公益这条道路上走了十多年。她说:“做公益,让我在这个坚硬的世界慢慢修得一颗柔软的心。”  殷沙漫自小身体柔弱,一次在医院里看到志愿者耐心地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病人,志愿者精神就在她小小的心里扎了根。初一时,殷沙漫就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协会,从此开始了她的公益路。2013年读大一时,她加入吉首大学
读梁实秋的《雅舍》,内心泛起些许波澜。  《雅舍》篇幅不长,辞藻无华,字里行间,只描写雅舍的简陋,看似厌之,实则品味其简朴与利落。有时令人捧腹而笑,有时使人失声而呼。我自以为读过不少好的文章,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等等,无一不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文学巨人题就的千古美文。但《雅舍》有别于任何一篇我所读过的散文。  作为梁实秋散文全集的开篇之作,《雅舍》用它欢快幽默的语言塑造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  齐尔格特·鲍曼说: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充斥而使得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陌生的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也是陌生人。  要求: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两则材料都带着批判的眼光展现了两种“社会”,因此,材料的立意点是开放的,但
“也许我们忘记了第一次和雨的嬉戏,也许我们失去了对下雨的惊喜,也许,我们失去惊喜的不止是下雨……”有伤感青年如是说。  诚然,在现代都市匆匆脚步中,鲜有人愿意停下脚步,抬头仰望从碧空落下的晶莹。于是,伤感青年们继续道:“每一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而我们,不再是孩子,心不再纯真,与自然愈行愈远……”  打住!难道忘记与雨嬉戏,不再对雨产生惊喜等等,就能够说明我们的心变得麻木冷漠?  当我们孩提时,我
一位藏族导游这样写道:“看着我的游客每人手上拿着一块钱,我很想提醒他们,那人也许是个职业乞丐。可是我没说出口。看着他们脸上纯朴而自然的神情,突然觉得所有质疑都是苍白的。”  信赖,难道不比一块钱更珍贵吗?这个简单的比较却常常被人遗忘。人们很早就看懂了人生的“真相”,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早早放弃了生活。也或许只有在西藏这片土地,人才会虔诚地膜拜生活,重回赤子之心。此时,人才会放下对利弊的思考,做出最简
【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要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认为人的成就和作为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视野的宽窄。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才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对于“视野”和“视角”,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关于“视野”,命题人强调要视野开阔。所谓视野开阔,就是把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