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行固定管电流(150 mA)常规剂量CT扫描(固定组)和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ATCM组,固定噪声指数为14,管电流50~200 mA),记录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质量、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尘肺的CT影像征象显示率方面,ATCM组可清晰地显示各种尘肺特征性表现,与固定组相比,两者在显示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以及尘肺分期)、图像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CTDIvol、DLP分别为13.53 mGy和(337.13±13.53) mGy/cm,ATCM组分别为(7.39±0.45) mGy和(188.78±1.80) mGy/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能全面反映尘肺的特征,图像质量可满足辅助诊断要求,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代替常规剂量CT用于尘肺的筛选与辅助诊断。

其他文献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亦称“左侧门脉高压症”、“局限性门脉高压症”等,约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5%[1-2],但却是惟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
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TOF MS)等是当前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