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申诉制度的定位与制度重构

来源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tangu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校内申诉和行政申诉的“两级申诉制”,该“两级申诉制”既未明确校内申诉的法律性质,叉混淆了申诉与行政复议的界线,不利于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同时,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可申诉的规定也基本不具备操作性。因此,完善高校申诉制度应首先对申诉制度进行重新定位与制度架构,重构后的高校申诉制度应仅指校内申诉,而现行的行政申诉应直接纳入行政复议法的调整范围,同时,应将校内申诉定位为一种法定化、制度化的内部审查机制,并扩大校内申诉的范围。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论述了教学反思的含义,教学反思的内容及教学反思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设备联网已经成为各行业的共识。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接入网络的设备增加,造成通信信息量大、易出现网路堵塞、丢包等
民法中无因性理论的宗旨在于维护交易安全,但各国立法规定各不相同,其适用在我国也争议颇多,在代理关系中主要体现为委托行为与授权行为之间是否具有独立性。这里通过对各国
在当代,我们运用法律语言的终极目标,在于树立法律语言话语权威,实施法治,实现司法公正.法律语言在物质和人类心理诸层面存在严重的局限("牢房效应"),这些局限妨碍了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