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2-000-01
摘 要 奥运官方电影是由国际奥委会指定的摄制机构拍摄的记录奥运会的电影,它的使命是对每届奥运会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呈现最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和赛事背后的感人故事,它所包含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奥运会之后仍被各大媒体长期地反复播放。作为奥运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献给国际奥委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要影像文献,奥运官方电影具有其他奥运电影无法取代的价值,是奥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奥运会主办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关键词 奥运会官方电影 奥运文化
在素有“体育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第27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上,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电影《永恒之火》荣获“奥林匹克精神大奖”及本届电影最高奖“绝对佳作奖”。在颁奖仪式上,北京奥运官方纪录电影总导演顾筠说:“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和创作团队,更属于我的国家,属于全世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倡导:“对于每一届奥运会,我们要运用图片摄影及影视摄影的手段把它记录下来,使奥运会的历史得以保留,文化得以传承。”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官方电影成为记录和传承奥运精神的有效载体。奥运官方电影是由国际奥委会制定的摄制机构拍摄的记录奥运会的电影,它的使命是对每届奥运会进行全面准确地记录,呈现最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和赛事背后的感人故事,它所包含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奥运会之后仍被各大媒体长期地反复播放[单万里 贺幸辉. 奥运官方电影简史[J].当代电影,2007(7):26.]。作为奥运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献给国际奥委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要影像文献,奥运官方电影具有其他奥运电影无法取代的价值,是奥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电视转播重点关注赛事本身不同,奥运官方电影要捕捉的东西应该具有永恒性。奥运会官方电影都以奥运会为创作原型,但并不仅仅是对奥运会16天赛事的简单陈述,它是对一个奥运周期内以奥运会为高潮的演绎。奥运会官方电影最关注的是奥运赛场内外精彩故事:从世界各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周期对奥运会的准备,到奥运赛场上的喜与悲、乐与愁,成功或失败及他们的奋斗精神;观看奥运会比赛的观众的执着与热情、期望或失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竞技赛场的魅力;奥运会管理人员的兢兢业业、志愿者的默默奉献,诠释了奥运会的参与精神。所有这些都将奥林匹克的精神展示在大众的面前,阐释奥林匹克对团结、友谊、进取的执着追求。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导演对记录片内容的选择、概括、提炼、组织,都从艺术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奥运会参与者的情感历程,增强了记录片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振奋人心的画面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激励着观众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肩负起塑造青少年人生理想的使命。
奥运会官方电影的拍摄,首先代表了国际奥委会,其次代表了举办城市的奥组委,再次代表了这个举办城市,最后这个创作空间才留给创作者、导演组成的拍摄团队,这可能是官方电影和其他记录片最大的不同[ 北京奥运官方电影开拍了—《2008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访谈录[J]. 纪录,2007:34]。奥运会官方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它与导演个人的作品不同,它是代表官方来说话的。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虽然发生了恐怖事件“慕尼黑惨案”,但是奥运会官方电影对此却鲜有提及,整个电影都是和主办国要展现给世界的“积极的德国”的基调相一致的正面报道,这体现了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官方特色。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是负载着民族形象、文化精神的意识形态的载体。由于电影的表意符号具有相对简易的世界通用性,所以人们往往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奥运会主办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64年日本导演市川崑导演的《东京奥运会》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这两部片子的片头都选取了日出的画面。《东京奥运会》电影片头是一轮太阳冉冉升起,升起时间有30秒钟,没有任何台词和音乐,画面上就只有太阳在上升、上升、上升。卡洛斯·索拉执导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片头配上了音乐和解说。太阳升起时,画外音是唱出来的音乐,“啊!巴塞罗那!”,这是完全不同的手法。仔细分析,发现其中其实是有很多内涵的。1964年这届奥运会正好是二战以后处于低谷的日本正在崛起的时候。它要上升,它要崛起。它用的是东方人含蓄的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的力量在日出的酝酿和升起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1992年巴塞罗那的表达方式,是歌唱型的,直截了当。
文化增值是一种文化的放大现象。当一种文化原有的价值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意义或价值,或者一种文化的传播面增加而使受体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某种增值放大,这就是文化的增值现象[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奥林匹克文化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的传播,传承了奥运历史,传播了奥运文化,从而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增值。奥运会官方电影作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中一个主要交流媒介,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的跨国家、跨地区和跨民族的传播,成为全球范围展现奥林匹克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届奥运会的官方电影都由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它是奥运会的历史档案和文化财富,是奥运精神的传承和见证。现在我们再回顾奥运会的历史,历届奥运会的官方电影无疑都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记录,这也为历届奥运会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捕捉瞬间,留住永恒,这也是人们发明电影的一个重要动机。电影与现代奥运会几乎同时诞生: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法国巴黎诞生,1896年4月6-15日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诞生,两者如同孪生姐妹,为20世纪的人类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光彩。奥运会官方电影是全世界关心奥运会的人们的眼睛,记录最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奥林匹克精神和美好的人性得到最直接的展现和传承。如今在大家都在为欧美商业大片趋之若鹜的同时,不妨去关注一下奥运会官方电影,去体验一下奥林匹克文化带来的魅力。
注释:
单万里,贺幸辉.奥运官方电影简史[J].当代电影.2007(7):26.
北京奥运官方电影开拍了——《2008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访谈录[J].纪录.2007:34.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摘 要 奥运官方电影是由国际奥委会指定的摄制机构拍摄的记录奥运会的电影,它的使命是对每届奥运会进行全面准确的记录,呈现最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和赛事背后的感人故事,它所包含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奥运会之后仍被各大媒体长期地反复播放。作为奥运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献给国际奥委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要影像文献,奥运官方电影具有其他奥运电影无法取代的价值,是奥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奥运会主办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关键词 奥运会官方电影 奥运文化
在素有“体育界的奥斯卡”之称的第27届米兰国际体育电影电视节上,北京奥运会官方纪录电影《永恒之火》荣获“奥林匹克精神大奖”及本届电影最高奖“绝对佳作奖”。在颁奖仪式上,北京奥运官方纪录电影总导演顾筠说:“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和创作团队,更属于我的国家,属于全世界所有热爱奥运的人。”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顾拜旦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倡导:“对于每一届奥运会,我们要运用图片摄影及影视摄影的手段把它记录下来,使奥运会的历史得以保留,文化得以传承。”从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以来,奥运会官方电影成为记录和传承奥运精神的有效载体。奥运官方电影是由国际奥委会制定的摄制机构拍摄的记录奥运会的电影,它的使命是对每届奥运会进行全面准确地记录,呈现最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和赛事背后的感人故事,它所包含的历史影像资料在奥运会之后仍被各大媒体长期地反复播放[单万里 贺幸辉. 奥运官方电影简史[J].当代电影,2007(7):26.]。作为奥运举办城市和举办国献给国际奥委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要影像文献,奥运官方电影具有其他奥运电影无法取代的价值,是奥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电视转播重点关注赛事本身不同,奥运官方电影要捕捉的东西应该具有永恒性。奥运会官方电影都以奥运会为创作原型,但并不仅仅是对奥运会16天赛事的简单陈述,它是对一个奥运周期内以奥运会为高潮的演绎。奥运会官方电影最关注的是奥运赛场内外精彩故事:从世界各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周期对奥运会的准备,到奥运赛场上的喜与悲、乐与愁,成功或失败及他们的奋斗精神;观看奥运会比赛的观众的执着与热情、期望或失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竞技赛场的魅力;奥运会管理人员的兢兢业业、志愿者的默默奉献,诠释了奥运会的参与精神。所有这些都将奥林匹克的精神展示在大众的面前,阐释奥林匹克对团结、友谊、进取的执着追求。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导演对记录片内容的选择、概括、提炼、组织,都从艺术的角度真实记录了奥运会参与者的情感历程,增强了记录片的艺术感染力,这些振奋人心的画面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激励着观众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肩负起塑造青少年人生理想的使命。
奥运会官方电影的拍摄,首先代表了国际奥委会,其次代表了举办城市的奥组委,再次代表了这个举办城市,最后这个创作空间才留给创作者、导演组成的拍摄团队,这可能是官方电影和其他记录片最大的不同[ 北京奥运官方电影开拍了—《2008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访谈录[J]. 纪录,2007:34]。奥运会官方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它与导演个人的作品不同,它是代表官方来说话的。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虽然发生了恐怖事件“慕尼黑惨案”,但是奥运会官方电影对此却鲜有提及,整个电影都是和主办国要展现给世界的“积极的德国”的基调相一致的正面报道,这体现了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官方特色。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是负载着民族形象、文化精神的意识形态的载体。由于电影的表意符号具有相对简易的世界通用性,所以人们往往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来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奥运会主办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64年日本导演市川崑导演的《东京奥运会》和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这两部片子的片头都选取了日出的画面。《东京奥运会》电影片头是一轮太阳冉冉升起,升起时间有30秒钟,没有任何台词和音乐,画面上就只有太阳在上升、上升、上升。卡洛斯·索拉执导的《巴塞罗那奥运会》,片头配上了音乐和解说。太阳升起时,画外音是唱出来的音乐,“啊!巴塞罗那!”,这是完全不同的手法。仔细分析,发现其中其实是有很多内涵的。1964年这届奥运会正好是二战以后处于低谷的日本正在崛起的时候。它要上升,它要崛起。它用的是东方人含蓄的表达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它的力量在日出的酝酿和升起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1992年巴塞罗那的表达方式,是歌唱型的,直截了当。
文化增值是一种文化的放大现象。当一种文化原有的价值或意义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意义或价值,或者一种文化的传播面增加而使受体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某种增值放大,这就是文化的增值现象[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奥林匹克文化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的传播,传承了奥运历史,传播了奥运文化,从而促进了奥林匹克文化的增值。奥运会官方电影作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中一个主要交流媒介,通过奥运会官方电影的跨国家、跨地区和跨民族的传播,成为全球范围展现奥林匹克发展的重要载体。历届奥运会的官方电影都由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它是奥运会的历史档案和文化财富,是奥运精神的传承和见证。现在我们再回顾奥运会的历史,历届奥运会的官方电影无疑都为我们提供了翔实的记录,这也为历届奥运会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捕捉瞬间,留住永恒,这也是人们发明电影的一个重要动机。电影与现代奥运会几乎同时诞生:1895年12月28日电影在法国巴黎诞生,1896年4月6-15日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诞生,两者如同孪生姐妹,为20世纪的人类生活增添了乐趣和光彩。奥运会官方电影是全世界关心奥运会的人们的眼睛,记录最珍贵的历史资料,让奥林匹克精神和美好的人性得到最直接的展现和传承。如今在大家都在为欧美商业大片趋之若鹜的同时,不妨去关注一下奥运会官方电影,去体验一下奥林匹克文化带来的魅力。
注释:
单万里,贺幸辉.奥运官方电影简史[J].当代电影.2007(7):26.
北京奥运官方电影开拍了——《2008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总导演顾筠访谈录[J].纪录.2007:34.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