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瘘是指胰液自胰管、胰肠/胃吻合口或者胰腺实质漏入腹腔内的状态.手术后胰瘘是胰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标准的胃癌手术虽然不直接涉及胰腺,但根据网膜囊切除和D2淋巴结清
【机 构】
:
济南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济南,250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瘘是指胰液自胰管、胰肠/胃吻合口或者胰腺实质漏入腹腔内的状态.手术后胰瘘是胰腺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标准的胃癌手术虽然不直接涉及胰腺,但根据网膜囊切除和D2淋巴结清除的要求,胰腺被膜的切除以及幽门下、胰腺上缘的淋巴结清除等操作都和胰腺密切相关,因此胃癌根治手术后的胰瘘并不少见.多数文献记载其发病率在5%左右,也有高达20%的报道,联合胰体尾切除时可高达53%,已经成为胃癌手术后发病率最高的并发症[1-3].由于胰液富含蛋白酶、胶原酶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胰瘘常常成为胃癌手术后大出血、吻合口瘘和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和胰腺手术后胰瘘多为胰肠吻合口瘘不同,胃癌手术后胰瘘多因手术过程中对胰腺的损伤引起,其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因此,胃癌手术后胰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围绕其诊断和预防进行讨论.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一个计划生育大国,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我国许多家庭对婴儿的哺育及护理行为存在诸多的误区,如过度保护、过度娇宠等.本文介绍了产后访视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改变不良哺育行为,以达到适度恰当的护理及喂养目的。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恶性浆细胞病,病灶通常局限于骨髓内,在初诊或疾病进展过程中往往发生髓外浸润.MM髓外浸润一旦发生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MM髓外浸润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M
多发性骨髓瘤(MM)为浆细胞恶性肿瘤,以溶骨性破坏、免疫缺陷、肾脏损害为特点.近年来,MM的治疗取得了长足进展,尤其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抑制剂硼替佐米的应用为MM患者带
为了解老年病人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的迫切需要,把握宣教时机,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2006年11~12月对我院内科病区100例老年病人及50名主管护士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表现和转归具有较大的异质性,根据患者的预后分级情况,同时结合其年龄、体能状况、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对于M
目的 对正常儿童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对比研究,观察2者的脑功能结构是否有生理性差异,从而加深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理机制的理解与认识,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2组儿童进行数据采集(一组为正常儿童,一组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每组各5名;并对采集的数据分别用独立成分分析和统计参数映射技术进行处理分析,以研究这2种方法在处理数据过程中
1 缝线的悠久历史rn缝线作为当前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数千年之前.早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人便开始尝试利用天然材料进行缝线缝合,包括亚麻线、马鬃
MLL5蛋白作为三空腔结构蛋白质组(TrxG)蛋白家族的一员,在细胞分化、增殖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LL5蛋白与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疼痛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鉴于它对病人生命质量负面影响的研究结果,有人建议将其作为第五生命体征,像评估其他生命体征一样来评估疼痛[1].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将疼痛的控制纳入医疗工作的总体目标,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在我国,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开展,护士在疼痛控制中承担的职责越来越多,因此也十分重视对护士进行疼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