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则卧不安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ouwei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
  胃不和,顾名思义,是指胃病和胃肠不适;卧不安就是睡眠障碍,表现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醒后不易入睡、夜卧多梦、早醒、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有学者对患有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期失眠症的患者群做过调查,大部分患者晚上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出现睡眠不实、多梦、难入眠、起床后乏力、头昏,记忆力差。可见“胃不和”确实与睡眠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
  胃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时好时坏,一般没什么规律,并且用安眠药的效果也不好,现在睡眠障碍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许多情况就是“胃不和”引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遇到失眠就认为是神经衰弱,于是就服用安眠药、养神药,这可能暂时起到改善睡眠状况的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要想解决睡眠障碍,我们必须先得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特别是已经确诊有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慢性胃病病史,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还没有痊愈的,或者还没有做过相关检查,没有明确病情,但是经常感觉胃部不适的患者,都应该意识到是胃病导致了睡眠障碍,可以去看消化科医生,以治疗胃病治失眠,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胃病为什么会引起睡眠障碍
  
  研究证实,原来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肽类物质被发现在胃肠道中呈双重分布,如与睡眠密切相关的5一羟色胺、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另外,参与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睡眠一觉醒周期的松果体素也呈脑肠的双重分布。这些物质同时对胃肠道运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胃肠出现疾病的时候,就会影响上述物质的分泌与调节作用。因而,胃肠与睡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物质基础。
  此外,平时不注意饮食,暴饮暴食,超出胃受纳的范围,特别是一些油炸食品、肥肉、粘米、粘面,在胃中的存留时间过长增加了胃的负担,胃肠动力减弱,使胃内容物不能及时排空,就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还有长期食用鸡、鸭、鱼、海鲜这些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会引起过高的代谢热量,导致体温调控中枢在夜间不能使睡眠期温度下降,从而产生入睡困难及睡眠中易觉醒。
  
  “胃不和,卧不安”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病情,通过相关的消化系统检查来确诊疾病的类型、进展程度如何,再给予系统的治疗,争取早日治愈胃病,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卧不安”。
  其次,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避免过饥或过饱,细嚼慢咽;食物温度要适中,注意胃部的保暖,不要受寒;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少吃生冷食物及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还应少饮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第三,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黏膜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第四,睡觉时右侧卧位能使全身肌肉松弛,这时心脏不受压迫、肺脏呼吸自然,使身体获氧充足。另外,从人体的解剖角度看,胃大弯以及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身体的左侧。因此,右侧卧位也不会压迫这些器官。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各种胃炎和消化功能障碍等患者最好采取右侧卧位。但是,患有食管反流这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最好采取左侧卧位。因为右侧卧位会使胃内反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量大大多于正常情况,容易引发反酸,从而导致食管炎等的发生。
  
  小贴士:治愈胃病才是根本
  
  如果是慢性胃病,短时间疗效不明显的,就需要“治养结合”,在坚持系统有效治疗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您能早日摆脱胃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的困扰。
其他文献
心理换位又叫换位思考,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就是指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处境思考问题,体验别人的情感。  孩子正值青春,母亲却偏逢更年期,一边是年少不更事的逆反,一边是烦躁不安、怒气冲冲。于是母与子之间总是冲突不断:母亲总觉得难以跟孩子沟通,话没说两句孩子就暴跳如雷;孩子更觉得母亲的话不中听,整日唠唠叨叨不说,还总是以轻蔑或质疑的态度相向。  这样的矛盾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想要化解母子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