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师生互动,为教学过程增添活力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说到底就是要改变“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因此,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并让互动成为其中的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是创造有生命课堂的主渠道,在实践中要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认识。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师生自由对话的平台。只有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学生往往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敢,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制定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促进教学互动的形成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互动,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要“精”,具有典型性;问题要“巧”,能深化主题;问题要“新”,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问题要“活”,答案适度的开放性可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如:在教学对三角形分类的认识时,我这样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而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的三角形,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二个也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是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直角三角形,看不到的两个角,一个可能是锐角,一个可能是直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此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通过“猜一猜”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加深了对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这样的师生互动是真正有效的。
  2.实行科学提问
  力求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在内容上是融合新、旧知识,是学生必须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在难度上应恰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方式上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调动绝大多数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要因人而异。要熟悉、了解学生所长,尝试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学生投入学习活动。对长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则巧比善喻;对长于逻辑思维的同学,则分条析理;好奇好动的同学,以启发兴趣入手;善于观察的同学以直观教学和实验问题引入。
  如“9加几的加法”的教学,作为计算结果的得出,其实并不难,很多学生都会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则会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显然,引导学生探究理解“9加几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这一节课的重点。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互动过程:师生共同列出算式:9+8。然后教师问:“那么结果是多少呢?”很多学生说是17。教师继续追问:“那么9+8为什么等于17,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告诉不知道的同学吗?”学生开始寻求证明自己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此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互动,展示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是小棒操作。小棒操作的过程正是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算理的重要过程,完全可以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引出。这里,教师正是利用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设置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去操作去体验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去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提供师生互动的线索,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笔、校牌、磁带盒等。然后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长度。学生开始自主操作,完成后对老师反馈:“你量的物品长是多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我量的是粉笔的长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是11厘米。”我微笑着问:“你是怎样量的?”那个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笔的一头对准0这点,再看另一头对在哪里就可以了。”我继续问:“你又是怎样看的?”学生说:“一个大格代表1厘米,一个小格是1毫米。这儿有7个大格,2个小格。”的学生鼓掌表示同意。接着是第二位同学展示,他量的是磁带盒的长度。我也同样引导他说明量的过程。在不少学生展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讨论后有的说:“都是长度单位。”有的说:“一个厘米是有10个毫米。”“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借助投影演示介绍:“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厘米里有10个毫米。”
  本环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展示学生经验认知水平的同时,已经切入到了对厘米与毫米之间关系的认识,经历了1厘米=10毫米的感知、认识过程。
  总之,师生互动是小學数学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其他文献
摘 要:让学生在创新的学习体验中掌握语文知识,学会应用语文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选择,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创新度大大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立足于课堂需求,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
摘 要:微课是一种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创新,也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革新,必然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形成冲击,也是对教师传统听评模式的突破,也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随着微课在教学中优势的日渐明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被广泛使用,本文围绕初中化学教学的特点就
摘 要:文章从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有效益”培养的概念出发,探讨了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需要”问题,并对建筑类专业学生和用人单位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益”的高职建筑类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判断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有效益”;培养  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而建筑行业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现状,需要综合素质相对较高人员来
教师是孩子学校生活的教育者,而父母是孩子家庭生活的教育者。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最直接的桥梁,是情感與思想的碰撞,需要面对面、心对心地密切相连的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通过家访,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并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与积极参与,从而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家访是教师的主要工作和责任之一,也是做好班级工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学生的任何一种社会或心理方面的行为,通常都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比较,它的专业性较强,美术教学活动中有很多不能忽视的细节,美术细节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连接作用;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落实情况;精彩的教学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案例,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教师智慧的呈现;善于发现和关注细节,反映了教师的睿智和思想;捕捉和利用细节,体现教师的实力和底蕴。细节决定着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更加注重细节
摘 要:素质教育强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源泉。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创新教学的开展。面对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中数学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改革,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创新教育,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的培养开展了创新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创新意识培养;探究  意识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开展创新教学,首先要提高自身创新意
摘 要: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和初期文字表达能力方面发揮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写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多数小学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写作教学作为一个较难突破的教学瓶颈,限制着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小学语文教学事业的发展,为小学语文教师带来较大的困扰、因此,研究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并提出改革措施十分有必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