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司法技术工作的模式变革、现实困境及其出路探究

来源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issy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法院的司法技术工作由“鉴定化”到“去鉴定化”的模式变革以来,司法技术工作逐渐失去了强势地位,相比审判工作而言,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工作资源匮乏、功能僵化及制度供给不足的“三重困境”也已经显现.为走出困境,应当重视法院司法技术工作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合理配置工作资源;激发司法技术工作能动性,择机尝试“技术司法”;加强制度供给,切实解决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行政非诉执行和解制度是立法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体现了现行立法非强制性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对于破解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执行难问题、缓和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的对抗情绪、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立法虽然并未明确规定行政非诉执行和解制度,但是随着“服务型行政”理念被广泛认同以及司法ADR在行政非诉执行领域的深度运用,建立行政非诉执行和解制度已经具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基于行政非诉执行案件自身特性,探究行政非诉执行和解适用条件和运行规则,明确行政非诉执行和解制度严格依法适用,避免制度异化
私募基金纠纷作为新兴金融商事案件类型之一,专业性强,审判结果往往关系到金融秩序的稳定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当前,审理此类纠纷面临有效依据不足,当事人不当行使诉权、举证能力不足,特殊情形下,私募基金纠纷还涉及到刑民交叉问题,因而亟待更精准的裁判考量.为促成个案公正与裁判尺度的统一,应明确请求权基础与归责原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在认定管理人赔偿责任时需审查不同阶段合同分配的权利义务,分“条件关系”和“相当性”两阶段判断因果关系,厘清实际损失;确定托管人及其他被告赔偿责任是否成立及范围的判断规则.
作为《民法典》唯一新增的有名合同,保理合同法律关系备受司法实务界关注,各方当事人的基础权利义务自然成为讨论的基础性命题.作为从事金融业务的专业机构,保理商在审核义务方面也应有别于其他普通商事主体,但是《民法典》并未对保理商应负何种义务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司法审判可直接依据的“点对点”法律条文缺失.实务界沿用多年的习惯性做法,倾向于参照应收账款质押模式认定保理商的义务外延,但这两种法律关系实质并不相同,相似的标准并不能解决裁判文书的说理依据.以法律沿革与司法实践为基础,明晰保理商义务内涵,有利于促进保理合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强公民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涉及大数据经济发展、人格权保护、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不同领域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程度存在一定区别.从权利保护的角度分析,在消费领域开展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既存在紧迫的现实需求,也有比较充分的法律依据.基于消费者私益诉讼、行政管理等救济措施的局限性,结合大数据背景下公民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呈现出的集合性、公益性,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是保护此类权益的应然选择.为充分发挥该类诉讼的功能作用,需要从明确功能定位、扩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1年7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在上海联合举办“第十一届全国思想政治教育高端论坛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研讨会”.
期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关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容.所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指人民在精神生活领域对美好社会的理想信念、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认同并用以指导自身行为的精神状态.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呈现出普遍性、积极性、无形性、应
构建科学的案件权重测算机制,对于准确评估案件复杂程度,客观评价法官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案件权重测算模式的测算内容单一,测算方式简单,囿于测算要素的多样性、可变性、抽象性特征,难以对案件实现全要素动态测算,测算结果的公信力不强.借助经济学原理,可从供需关系、供需结构、供需平衡、供需变动四个维度,以供需理论测算案件权重的可行性,内部机制从“基准案件”选择、“初始权重值”设定、权重值调整、权重值应用等方面,构建新型测算模型;外部机制从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等方面,构建与测算配套的供给侧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贯穿历史、现实与未来,阐述了一系列关乎强党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概括起来就是作出伟大庄严宣告、总结伟大历程和奋斗目标、阐述伟大建党精神、提出伟大政治宣示、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等“五个伟大”,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科学求实的历史观、独特鲜明的价值观、与时俱进的战略观、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观等鲜明特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