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相关光合蛋白基因在马铃薯野生种冷驯化中的表达分析

来源 :种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W 3,抗冻、具冷驯化能力)和S.cardiophyllum(Cph 12,霜冻敏感、不具冷驯化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五种光合相关蛋白基因在冷驯化期间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冷驯化期间,两种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先降后增趋势;W 3植株叶绿素呈先增后降趋势,Cph 12植株叶片叶绿素变化不明显;叶绿体放氧增强蛋白1、叶绿体锰稳定蛋白-Ⅱ与叶绿体细胞色素f在转录水平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叶绿体光系统Ⅱ修复蛋白PSB 27-H 1在转录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叶绿体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W 3中先升高,后降低;在Cph 12中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前四种光合相关蛋白基因在两种材料中转录水平的表达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叶绿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W3进行冷驯化1 h后即开始显著上调表达,第4天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其参与了马铃薯对冷驯化低温环境的应急响应过程.推测光合系统对冷驯化条件的适应可能是马铃薯冷驯化能力实现的必要条件.
其他文献
为探讨鸢尾属植物种子的休眠与萌发特性,以20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两组(冷层积0 d、冷层积60 d)8个温度处理(30℃、25℃、20℃、15℃、30℃/20℃、25℃/15℃、20℃/10℃、15℃/8℃)下的种子萌发时间进程、萌发率与校正的萌发速率指数.结果表明,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种间差异较大,在供试的20种鸢尾中,9个种的种子30 d内萌发率大于80%,种子非休眠.11个种的种子30 d内萌发率小于80%,种子休眠类型和休眠深浅程度不一.山鸢尾、金脉鸢尾、西南鸢尾和燕子花为生理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差异达显著、极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应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优的5个高粱种质依次为:KS 152-1、M-60826、5-46796、散穗红壳矮高粱、哲43恢.可以应用于高粱生产及育种.
花椒中含有的几丁质酶基因ZaCHIT1在植物病程中诱导相关蛋白表达,在植物对抗真菌病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原核表达载体pMCSG19-ZaCHIT1转化到大肠杆菌BL 21(DE 3)菌株中,之后进行IPTG诱导表达并从诱导温度、时长和IPTG浓度3个方面检测对ZaCHIT 1重组蛋白表达的影响,以获得最优体系,最优体系为诱导温度37℃、IPTG浓度为1 mmol·L-1、诱导时长为14 h.进一步离心后分析各组分发现,ZaCHIT 1重组蛋白多以可溶性蛋白形式存在.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方法
通过统计种子潜在产量、生活力、抑制物萌发以及多种处理条件下的发芽指标等,明确射干种子的适宜萌发条件.探究种子耐NaCl胁迫的幅度范围.结果表明,射干种皮透水性良好.自然环境贮藏条件下种子生活力在2年内下降幅度不显著;射干种皮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发芽有显著抑制作用;昼夜变温处理和层积处理后射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提高;适宜射干种子发芽的便捷处理方法为:低温层积处理30 d后,25℃(8 h)/15℃(16 h)昼夜变温条件下萌发;浓度为0~200 mmol/L的NaCl溶液对射干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影响不显
通过水培对晚稻品种玉针香和湘晚籼12号在4个生育时期的3个温度环境持续6 d的镉处理,取植株的根系、茎鞘和叶片进行镉含量检测.结果发现,两个供试品种吸镉趋势一致,品种之间的镉浓度趋势为玉针香>湘晚籼12号;随着时间的延长,水稻植株的根系、茎鞘和叶片中的镉含量均增加,各个器官之间的镉浓度表现为根系>茎鞘>叶片;温度梯度之间镉浓度趋势为高温(30~35℃)>中温(22~27℃)>低温(15~20℃);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镉浓度趋势基本表现为苗期>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
盐碱胁迫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子.目前,在辽宁滨海稻区存在部分含盐量大于0.4%盐碱地,由于盐碱含量高,缺乏适合的品种进行开发种植.针对这一现状,本试验收集了93份粳稻种质,于0.4%盐胁迫下,分析了上述种质产量构成变化及对应的耐盐指数表现.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有效穗数、每穴穗粒数及千粒重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每穴实粒数与产量耐盐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在各产量因子综合作用下,93份种质的产量均值下降幅度高达42.92%;而由淀粉合成酶引起的灌浆速率降低可能是影响每穗实粒数的主要因子;93份种质中,共有
为筛选磷高效的小麦品种,采用双向平均作图法和GGE双标图法对21份供试小麦品种的株高、穗长和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新冬52号和石冬03112小麦为磷高效型品种,新冬49号为磷低效型品种.新冬20号、新冬48号和新冬26号3个小麦品种在不同的磷处理下对磷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该试验结果可为快速规模化筛选磷高效小麦品种提供借鉴,并可为进一步研究磷高效小麦品种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材料.
利用12个小麦品质、抗病和抗逆等相关的KASP标记,对河北省育成的部分旱碱麦和农家种(54份)进行KASP标记检测.结果表明,在品质方面,有15份材料含有Glu-D1基因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5+10,有32份材料是Glu-A1基因的Ax1 orAx2*强筋单倍型.在抗病性方面,有25份含有抗叶锈病基因Lr34,有27份含有抗赤霉病基因Fhb1.在抗穗发芽方面,有24份材料含TaSdr-B1基因的TaSdr-B1a抗穗发芽单倍型;有47份材料含有TaPHS1基因的Rio Blanco type抗穗发芽单倍
为分析所收集北苍术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Popgene 1.32软件计算遗传多样性指数,且运用Ntsys的非加权平均距离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对22个不同来源的北苍术种子个体间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SSR试验共得到246个清晰位点,其中22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总的多态性比率为91.06%.北苍术种子的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9106±0.285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217±0.3409、Nei\'s基
穗型是构成小麦穗部的重要性状,与小麦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小麦新品系河科大527(KD 527),通过多年农艺性状鉴定,从KD 527的EMS处理后代中选育出的一系列穗型突变体,对其穗型进行遗传分析及其效应评价.结果显示,1)构建出了包含15种(类)不同穗型的突变体(库),综合农艺学鉴定表明,与野生型KD 527相比,除了穗型发生异变外,各种突变体在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性状均表现降低,同时伴随旗叶、穗下节、芒等器官发生异常.2)不同穗型突变体自交后代单株的穗型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