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分供应方式对盆栽桃树生长及其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来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esh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氮素分配随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生长中心器官和非中心器官间差异较大。控释肥、滴灌施肥等技术在果园中的应用使果树养分稳定供应成为现实。研究等氮量施肥条件下不同养分供应方式对桃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探讨吸收的氮素在生长中心器官和非中心器官之间分配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桃树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桃树幼苗为试材,利用沙培盆栽,设袋控缓释施肥(养分稳定供应,SS)和分次撒施施肥(养分非稳定供应,n SS)以及对照(不施大量元素,CK)3个处理,将桃树新梢按照在主干上着生位置分为上部和下部,调查分析施肥后不同时期桃树的生长状况;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养分供应方式对氮素吸收和上、下部新梢间分配的影响。【结果】SS处理后30 d、150 d桃树生物量分别为63.49 g/plant和160.74 g/plant,上、下部生物量之比分别为1.8和1.3,新梢长度分别为169.73 cm/plant和306.55 cm/plant,处理后150 d各处理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新梢长度差异极显著。各处理新梢生物量在两次取样间隔内上部增量分别为对照42%、养分非稳定供应93%、养分稳定供应98%;下部增量分别为8%、45%和177%。在此期间上、下部新梢生物量的差异对照处理由5.0变化为6.6、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由2.8变为3.7、养分稳定供应处理由1.8变为1.3。氮素吸收量随处理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养分稳定供应处理在施肥后30 d、150 d分别为12.7 mg/plant和76.9 mg/plant,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在施肥后30 d、150 d分别为4.0 mg/plant和27.3 mg/plant。处理后150 d的氮素利用率以养分稳定供应处理最高,达12.96%,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只有4.6%。处理后150 d养分稳定供应处理和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的上、下部梢叶氮素浓度、Ndff%(来自肥料中的氮占总氮的比率)、Ndff(来自肥料中的氮)差异极显著,各处理同一植株上、下部梢叶氮素浓度、Ndff%相似。吸收氮素在上、下部新梢叶间分配的差异大,上、下部新梢叶间氮素分配之比养分稳定供应处理和养分非稳定供应处理分别为1.54和4.03。【结论】养分稳定供应下,桃树生长极性差异变小,氮素吸收量增多,氮素利用率高,氮素在生长中心器官和非中心器官间分配的差异变小,氮素分配差异受生物量的影响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损伤程度与白介素(IL)-18、IL-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R IA)法检测60例NAFLD患者(NAF
试验针对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吸收光谱及其对测定值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分析马铃薯还原糖的最佳条件:λ射波长为510nm,显色剂
目的了解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并发腹胀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订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我院肝细胞癌术后患者进行腹胀评估,对发生腹胀的
七号信令网是现代电信网络的神经网,随着电信网络规模不断迅速扩大,七号信令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维护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艰巨。为了快速发现、定位、解决故障告警,提高全网的接
<正> ●《伪君子》片断精选(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赵少候译)奥尔恭哦!老天爷呀;我刚才听见的这番话能叫人相信吗?答尔丢夫老兄,是的,我是一个坏人、一个罪人、一个不讲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朱德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手工业的思想,诸如:手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组织手工业生产者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手工业生产以满足人民的
<正>9月6日,陕西煤业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不超过50亿元股份,回购价格上限不超过10元/股。这一回购股份计划的规模为近五年来A股之最。自今年3
公路网规划属于长远发展布局规划,是制订公路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公路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
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时序数据显示,扩招以来地方高校生均预算内经费及其占高校总经费的比例普遍下降,且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更大,地区间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分化明显。基于1998-20
幼儿的独立性影响着幼儿未来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在家里家长总是宠着、惯着。离开家庭来到学校,一些幼儿依然摆脱不了对大人的依赖。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