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有孔虫“讲述”“沧海桑田”大变迁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11月出版的国际期刊《古生物学杂志》上,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保华研究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柯学博士等人对长江古下切河谷冰后期沉积物高分辨率有孔虫与古环境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通过对海洋底栖有孔虫的研究,揭示出我国海岸线变化情况。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曾是一片汪洋。而这一成果在当前不断升高的地球气温和海平面的大背景下,具有极高的警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地球气温剧变,东海曾经“沧海变桑田”
  大约2万年前,整个中国东部海平面发生了超过120米的大幅下降。台湾海峡曾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整个东部海岸大陆架大部分露出水面,从中国到今天的日本,完全可以“步行”过去。
  从寒风刺骨的茫茫冰原,到温暖湿润的汪洋一片,只不过用了一万多年。那一次,地球像是在生病“打摆子”,“体温”稍稍变化了一些,就连我们最熟悉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历了一次“沧海桑田”的剧变。
  在7万年前,地球开始了一段漫长的寒冷时期。由于它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科学家称之为“末次冰期”。
  它以北美洲及欧亚大陆的大片大冰原为中心,将凛冽的寒风吹遍了北半球。在冰期冰盛期(发生于约2.1万年前),全球陆地约有24%被冰覆盖,而现代仅有11%。我国的海洋温度下降达6℃~8℃,而位于北极圈内的格林兰可能比现在的温度低20℃。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保华研究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由于大量海水在洋流、降水等因素的作用下进入极寒地区,就迅速地被冻住冰封起来,从而造成海平面大幅度地下降,整个中国东部海平面发生了超过120米的大幅下降。台湾海峡曾露出海面成为陆地,整个东部海岸大陆架大部分露出水面,从中国到今天的日本、韩国,完全可以“步行”过去。
  末次冰期的到来,让猛犸象等地球新霸主逐一登场,同时也在地球表面留下了它的“脚印”——硬黏土层。
  “由于冰期很冷,所以沉积的泥土也非常致密,硬黏土层也就成为地质学上末次冰期的标志。”李保华说道,在东部沿海地区,向下挖10米或更深一点就有可能探到硬黏土层。
  而当冰期逐渐退去,暖风再次吹过大陆,海水又涌了回来。渤海、黄海、东海等地从桑田再次变回沧海。与此同时,温度的上升让海洋中的生物也繁盛起来。这些生物随着海岸线向大陆扩张,在所到之处也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有孔虫“作证”古海岸线在哪
  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到最高水位,比现在高2米左右。在如今的扬州、镇江地区,就已是长江的出海口,而上海在那时只是“海上”。
  气温上升,海平面上涨,近海的大片陆地被淹没……7000年前的那一幕与今日地球所面临的险境何其相似。
  2011年,中科院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及相关问题”专项研究,李保华等科研人员承担了其中的“大暖期中国环境格局”子课题研究项目。大暖期,即指6000~7000年前地球那段温暖的时期。

  当时的海岸线究竟在哪里?海平面是升高還是降低了?同时,这段时期我国东部海平面变化幅度及其对应的具体时间,受此前材料和技术所限,一直存在较大争论。这些问题,科学家们都急切地想要找到答案。
  为了准确回答,李保华想到了有孔虫。早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就对这个小不点感到着迷。“有孔虫只生活在海洋中,死亡后沉到海底,在大洋底层的沉积物中往往有大量有孔虫化石。”李保华说,科学家们根据这些化石进行地层划分,甚至可以根据有孔虫化石数量和大小的变化,判断出地球气候上的冷暖变化,推测地球的沧桑变迁。
  他们在上海崇明岛、江苏扬州、南通等不同地区钻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26个底栖有孔虫种进行了详细地研究。由于有孔虫的不同类型和丰富程度可以指示不同水深,研究人员一方面利用有孔虫化石还原海洋水深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碳十四测定化石年龄,以此精确测出我国东部海平面高度变化所对应的时间。
  研究显示,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东部海面上升到最高水位。当时海平面比现在高2米左右。现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北至江苏连云港,南至浙江杭州等地,多被海水淹没。在如今的扬州、镇江地区,就已是长江的出海口,而上海在那时只是“海上”。
  到距今约6000年前后,海平面开始回落,形成现在的长江三角洲河口环境。有趣的是,李保华在江苏昆山地区还发现一种7000年前的牡蛎,它紧密、竖直地埋藏在地下2~3米,体长超过半米,年龄达百岁以上。这说明,温暖的气候和海洋环境,对生物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有孔虫记录地球环境演变
  地球气候的变化是周期性的,而通过研究有孔虫化石就可以揭示出古海洋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再现整个西太平洋地区50万年前古环境变化过程。
  有孔虫从几亿年前诞生到现在,共有2~3万种,目前地球现存的有孔虫仍有上千种。
  李保华告诉记者,有孔虫犹如一粒沙子,多数的个头只有几百微米大小。它的最外面一层是碳酸钙壳,壳上有孔,伪足可以从孔中伸出来捕捉食物。它们喜欢吃硅藻和其他微型藻。有孔虫分为在海洋表层生活的浮游型和深藏海底的底栖型。其中,以底栖有孔虫为多,底栖者可以用伪足进行有限的运动,每小时能移动1~6厘米。
  或许很多人会小瞧它,与人类相比,有孔虫是何等的原始、渺小。但是,让科学家感兴趣的是它的独特身体构造:从壳中探测镁离子的浓度就可以计算出当时的环境温度;而通过加速器碳十四的方法,又可准确测得其生活的年代。人们相信,地球气候的变化是周期性的,西太平洋低纬区被科学界认为是整个地球的水汽和能量的重要来源,而通过研究有孔虫化石,就可以揭示出古海洋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再现整个西太平洋地区50万年前古环境变化过程。这样,科学家对古海洋气候变化的全貌就有了清晰的认识。
  据推算,大暖期地球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2℃。而上升2℃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在气候政策上已经达成的共识——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线。
  因为从地球历史上来看,2℃的气候变化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人类文明而言,这样的变化可能造成很多毁灭性的后果。比如我国东部沿海是经济最发达地区,海平面上升轻则造成海水倒灌入侵、土地盐碱化,重则导致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完全被海水吞没。
  “近几十年来,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显著变暖,研究地质史上不同时期的气候对应的环境和生物变化,对现在的环境研究和政策制定也有重要参照意义。”李保华说,可利用有孔虫化石,来了解地球地质演化过程,认识海洋变迁的规律,为人类更好地利用海洋、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编辑/泽伟)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全麻前后安置截石位效果的比较。方法10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观察纽50例予全麻插管前患者清醒时安置体位,对照组50例子全麻插管后安置体位,比较两组
行动迟缓,身体腐烂,失去意识,还会吃人,你不用多动脑经就知道这说的是“丧尸”,电影里见多了。但是“丧尸”真的只存在于电影中吗?被黄蜂劫持的蜘蛛  在厄瓜多尔的亚马逊河流域,有一种黄蜂喜欢在群居蜘蛛的腹部产卵和孵化,通过向其注射荷尔蒙来“劫持”蜘蛛的大脑,将其变成“僵尸”,迫使蜘蛛放弃自己的领地,并为黄蜂的幼虫织一个茧,然后会乖乖等待被杀死吃掉。破茧而出的完全成形的黄蜂,会去继续祸害另一只倒霉的蜘蛛
随着豆浆机的普及,以及营养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家庭会选择自制豆浆作为早餐。豆浆机的原理是将大豆与水混合后,在刀片地快速旋转下将黄豆生磨成浆状形态,再经加热煮沸后即得到可食用的豆浆。但是,这样自制的豆浆有时并不安全,甚至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10月,一位孩子在喝了家中自制的豆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呼吸困难、胃部肿胀的症状,并紧接着急速恶化,出现呕吐、神经紊乱、休克等症状。将其送至医院时,已为时已晚,
正安县第五中学坐落于安场镇,距离正安县城14公里。学校从安场区完小戴帽初中,历经搬迁、独立、更名、升格,形成了现在的正安县第五中学。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7734平方米,32个教学班,1864名学生,120名教职工。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有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有专用的音乐室、美术室和心理咨询室。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正安五中以“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为办学理念,乘着教育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人才综合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而评价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成为主要的测试工具。本研究以此为核心,对大
目的:探讨加盟连锁实现单体药店通过 GSP认证的意义.方法:对 GSP认证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单体药店加盟已通过 GSP认证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或批发企业的优点.结果与结论:加盟连锁
中生代的霸主——庞大的恐龙家族,在白垩纪的集群灭绝事件中退出了地球舞台,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无数的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在这样一个集群灭绝事件中,为什么许多其他生物却躲过了这一劫难,生存下来了?  如果回顾地球的演化历史,会发现类似的集群灭绝事件发生过多次,甚至有规模更大的集群灭绝事件。但不管多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不管发生过多大的灾难,总有生物会生存下来,否则就不会有人类,不会有今天的五彩缤纷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