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用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货币成为货币发展的最新形式影响着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分析了电子货币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政策实施的目标和手段、货币乘数三方面的变化来阐述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用的影响。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供给;货币政策
  一、引言
  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定义为:
  “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机制”
  。我国央行正式发布《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办法》对其发行资格、回收、清算和责任等进行了详细规范,说明我国央行银行监管范围已经扩张到网络时代的电子货币。当前,我国社会面对着不同类型的导致通胀的因素,在抑制通货膨胀的过程中需要央行执行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而这其中认识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用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1 电子货币影响着货币层次的划分
  目前世界通行的货币划分以流动性为分类标准,电子货币的出现逐渐模糊了各种形式货币之间的界限。
  由于电子货币是以虚拟的形式出现在网络上,用户可以随时通过自己的指令来改变现金与储蓄、活期与定期之间的转换,这就使得不同形式货币之间的流动性差别逐渐缩小。同时,电子货币在支付和和转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时间的滞后期,这一滞后形成了流动中的实际意义上的计划外的货币流通。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货币系统将同时满足M0、M1、M2等层次的货币定义,划分货币层次将变得困难重重甚至不可能,从而使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显得无的放矢,难以控制。
  2 电子货币改变了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和调控手段
  近年来我国央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今年九月份对信用保证金也纳入到准备金体系中,客观上是一种表外财务的监管措施。
  电子货币的发行降低了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控制手段的货币政策执行效用。对于央行发行的貨币,各国对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对于电子货币余额是否要求一定比例的法定准备,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大多数国家对电子货币余额无准备金要求,但也有一些国家,如日本,则要求发行者缴纳相当于其发行的电子货币余额的50%的准备金。但总的来看,电子货币有减少法定准备的趋势。因此这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
  同时电子货币发行降低了金融机构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动力。稳健性商业银行在保有超额准备金的动力下降了。超额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流动性而自愿持有的头寸。网络技术的运用大大降低了银行进行资产转换的成本,银行可充分利用电子货币的高流动性,满足特殊情况出现的流动性不足问题。
  3 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M1等于基础货币MO与货币乘数K的乘积。当电子货币替代通货,存款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比率及通货比率肯定发生变化,从而将对货币乘数的变动产生影响。
  因为我国尚不对电子货币征收准备金。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并使其转化为银行活期存款,一方面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另一方面增加了银行活期存款。现金的减少就会使现金漏损率下降,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多资金用于贷款或投资,其信用货币创造的能力也相应增强,从而放大货币乘数。由此可见,电子货币的发行使得货币乘数增大,对现实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
  三、我国电子货币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 完善法律环境,促进电子货币发展
  电子货币的发展成为货币发展的一种新的形式,需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并根据电子货币发展的情况不断进行修订、补充,形成较为完备的法律监管体系,从法律上为电子货币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制定与之相关的法律应涵盖电子货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统一规划,严格管理,明确消费者、商家、发行机构和清算机构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安全可靠的认证体系。确定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法律地位,防范各种风险,化解电子货币带来的金融风险。
  2 建立健全电子货币的监管体系,对电子货币进行合理监管
  中国金融市场虽不成熟,但发展迅速。同时我们目前的监管能力和技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不宜采取放任其发展的态度,而应象欧盟国家采取较为审慎的态度。即我们应当在电子货币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建立起健全的监管架构。而不是在电子货币发展到对货币政策产生重要影响时才开始制定政策。因为,如果实行管制的时机延误,很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监管成本,甚至造成宏观经济调控有效性下降。
  当然,由于目前电子货币的发行和运用尚处在初级阶段,而且电子货币对纸币的取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电子货币与纸币的同时流通的“双轨制”,要加强对发行主体的监管,对电子货币发行机构的信用等级、电子货币发行资格、发行电子货币的数量、种类和业务范围,应当每年进行核定。
  3 建立完善的电子货币发行、使用制度
  为了有效地平衡电子货币发行中的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商品性间的矛盾,央行应在现行的发行准备的基础上,统一规范电子货币的发行与流通,建立电子货币的管理制度,把电子货币发行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中,特别要加强对电子货币发行市场的管理,防范系统性风险,以保证电子货币所代表的社会利益的实现。电子货币机制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组织、程序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造假等风险。电子货币发行机构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即随时可以应持有人的要求,将所发行的电子货币按承诺兑现为法定货币。
其他文献
文章从现行民政福利和校办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现状出发,指出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一系列弊端,分析了取消福利、校办企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益处.
医院规模越大,其组织管理层次越多,经济核算就越复杂,医院的内部审计就越重要。当前形势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控制越来越重要,对其的审核和监督就越来越重要。
<正>作为民族传统产业的中药饮片行业正面临着产品质量参差、核心技术失传、泄露的危机。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中国传统的工艺景泰蓝技术的泄密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对马料河人工湿地中的氧化塘、潜流湿地和表流湿地3个处理单元的硝化/反硝化强度进行测定,探讨了人工湿地脱氮过程中硝化/反硝化强度和脱氮微生物数量变化与脱氮效果的关系.
在实践中,伦理与经济是不可分割的,伦理体现的是主体与他者之间的人伦之理,经济体现的是主体与他者的供求关系。同时,经济与伦理之关系具体体现为交往主体间的规范———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