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非饱和土与结构特征的黄土湿陷性讨论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从黄土的结构特征认识出发探讨了黄土湿陷性的内在因素;其次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找出对黄土湿陷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并进而研究了黄土湿陷发生的作用机制。由此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较好地阐述了黄土湿陷性的实质及其发生机制。
其他文献
用科里奥利力效应预测强余震是一种震源物理的方法。回顾2008年汶川8.0级大震时用该方法判定余震最大强度的过程,半定性与综合判定为可能发生的最大余震强度为6.5级左右,实际发生了6.4级地震,与主震震级相差大于1级(M_主-M_余=1.6)。验证结果进一步说明该方法的科学性,给科里奥利力效应判定余震增加了一个可靠的判例。
通过比较射流曝气与鼓风曝气的氧化效果及能耗,提出了臭氧协同空气射流曝气的一种新型湿法脱硫浆液强制氧化技术,并探究了其在氧化脱硫浆液方面的工业应用前景,讨论了O3浓度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三大致死原因之一,其幸存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对病人、亲属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的脑血管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中
Willis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着重要的侧支循环作用,对Willis环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一个热点.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仅可直接显示Willis环的形态,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