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夹在大树之间的怪盒子
都知道北京有个798,但是798里面还有个799,听起来好像跟谁作对似的。其实799建得更早,几年前郝光来到这里的时候,798还没有现在的气候。
51岁的郝光是一个能折腾的主儿。他的简历中写着:职业画家、游仙。1986年游走到法国,17年间生活在普罗旺斯,混迹在马赛、戛纳,去了世界上一切想去的地方,最后又回到北京,定居在一破旧倒闭工厂。现在他的目光投向祖国的大西北,他热衷的事是:慈善捐助。
2003年,郝光看到这里几十年前的厂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穿蓝工作服的工人们在林荫道上匆匆来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静谧,一下子他想起纽约曼哈顿繁盛一时的苏荷区。
他看中的是这里的大空间,他说这里的老建筑和大庭院与他在法国普罗旺斯的家有点像。那时候,他手里有点钱,一口气在799租了将近8000平米的破旧厂房,开了自己的画廊和工作室。在他看来,人生的另一段蜜月即将展开。
接下来就是一番挖空心思的改造利用。让破旧的厂房重新焕发生机。799早年几乎是工厂的垃圾堆,郝光租下这里后,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和规划了这里:把垃圾运走,院子垫高。当时是废弃的一片空地,可空地上还有零七八落的五棵树。郝光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施工,把树木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后房屋建起来,把树和房子完美地组合在一起,郝光把它叫做“夹在树之间的怪盒子”。这是一座颇具气质的房子。
第一次去的时候要先适应一下,因为曲里拐弯的,有可能搞不清方向,或是找不到门了。里面是开放式设计,而房子的形状很不规则,所以你要先适应一下,才能比较有条理地看清它。
房子内的窗户特别多又特别大,更多的开在房顶上,光线就那么无遮无挡地进来了。在他那两层楼的起居和客厅,居然有着很大的温差一层阴凉,二层温暖,根据季节或早晚的变化你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空间。工作区和起居区相隔的墙上还开了几扇巨大的玻璃窗,而每个过道似乎该装门的地方,往往都没有安装门。
如果问郝光,你最得意的设计在哪里,他不会说“我的门如何如何”、“我的吊顶如何如何”,他会无比骄傲地告诉你:“我让光线进来了。”同时进来的还有新鲜空气。风从开启的窗户进来,将芬芳的空气汨汨地送入室内。
房子里比较著名的就是鱼缸茶几和马桶花盆,这是在网上流传比较广的关于799两件重要物件。把鱼缸下端埋入地下60厘米,在鱼缸顶上放花瓶、吃饭、喝茶。这只鱼缸具备了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桌子的一切功能。用郝光的话说就是“为了接地气”。
经过简单改良后的马桶被郝光拿到了院子里,里面种满一簇簇浅黄的雏菊。在法国生活了17年的郝光,需要在夏日里感受一下这种烂漫而旺盛的生命力。
可惜,这两件杰作已经被废置了。郝光就是799的主人,主人也是临时的,可能很快就要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迫搬家呢。
郝光说,房子和我的性格一样Open,自由自在。工作室对所有来798的游客开放,他们随时可能闯入生活区,包括卧室。一次他光着身子换衣服,突然进来一个人,郝光很坦然,对方却感觉很尴尬。
秋天的时候,红色的树叶落在阳光板上,影子美极了。郝光可以仰头看小鸟和猫在屋顶停留,它们有时候还打架。下雨时,阳光板噼啪乱响,噪音太大,可以感受到外面天气的变化。
慈善式行走
郝光一个陕西人,却曾经在法国生活了17年,在法国南部阳光灿烂的地方,呼吸着带着海派的空气,感染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与法国美女结婚生子,作画卖画,从一句法语都不会说,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人生跨度有点大。
后来就是离婚、回国。郝光一点也不忌讳说说自己的那些事,因为他心里坦荡磊落,率真执着。中年人谁没点经历呀,无非就是说出来还是窝在心里的区别。
走的地方多了,了解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人生又经历了
些坎坷,郝光开始对人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悲悯情怀,他更加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他有了更高层次的关怀:关注社会、关注人心、关切世界、关注和平。
回国后郝光卖掉自己的3套房子,当然是在房价还很平平的时候。他把钱砸到799上了,接下来他要全心全意做的事情就是:能为世界的和谐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当美国在伊拉克打得正欢的时候,郝光去了趟叙利亚。起因是他得知一个报道,美国的一次空袭,误炸了一个伊拉克人的婚礼,造成不少人的死伤。一次轰炸、一场烈焰,让天使哭泣,所有的一切美丽在一声轰鸣中黯然,所有的人无幸免。
可能有很多种解释,但是这个事件的报道,让郝光想起了毕加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创作的一幅“格尔尼卡”的油画作品。当年毕加索以特有笔触描绘了那个场面,那副作品震撼着整个20世纪。
凭着艺术家的良心,在战争让世界人民痛心疾首的时刻,郝光决定以大型油画进行艺术创作,把这个事件描述在画布上。出发前他激动得连画的题目都想好了——婚礼在硝烟中永恒。就这样,郝光决定亲自去趟伊拉克,去当地搜集创作素材。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对于这件近乎于送死的事情,他没敢告诉北京的家人,也不敢告诉前妻,他怕大家以为他是去自杀的。因为那时的伊拉克正是美军四处受敌,各种民间抵抗活动层出不穷的时候,绑架外国人质的事情时有发生,那里已经成为外国人的禁区。
因为不能直接到伊拉克,郝光先飞往叙利亚,希望通过陆路逐渐朝伊拉克方向推进,最后能走到事件发生的那个小村子。但是,当地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恶劣,他最终也没能踏上伊拉克土地。但是在叙利亚停留的10多天里,他深入到当地村落,对那里生活的人们和当地情况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在郝光现在的画室里,婚礼在硝烟中永恒这幅画就陈列在里面。他多次说到作为艺术家,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他真是这样做了。
烛光行动为了更多的人
叙利亚之行后,郝光的目光开始关注弱势人群。郝光是画画的,他绘画的主题开始了重大转变,他要为世界的和谐与和平而画,为呼唤人们的慈善爱心而画。
早在两三年前,郝光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几位青海僧人通过去那儿旅行的游人收取旧衣服,再由他们亲自走到大山里,送给那些贫穷落后的自然村落里的乡人。
郝光得知这事后很震撼,没想到生活那么艰难的地方,有着如此温暖的精神。于是郝光开始寻找这几位僧人,通过些去过那里的驴友联系。他在一个博客上了解到很多有关情况。了解得越多,郝光越觉得自己应该行动起来,为那些遥远地区贫困的人们做些什么。
郝光给我们看光碟,上面是他去青海藏区的记录。他喘着粗气走访藏区,到学校给孩子们发书包和帽子,到老婆婆住处嘘寒问暖。里面有一处很奇怪,有个眼睛有疾病的藏族老大爷,看不见人,但是他知道是郝光来了,似乎他和郝光有了心灵感应。
他答应那藏区山里的1300多个孩子,会有一些叔叔阿姨给他们每人捐个书包及文具!
他答应那山区中的16所贫困校长们,我会给每所学校捐 个电脑室,让这些藏民的孩子也有掌握电脑的权力,为了将来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还答应那几十个村的村长,他将带来更多的衣物给大家。
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派发衣物时藏族村长的一句话让他很生感慨。当时他对村长说:请大家原谅,因为每袋里面有6-10件衣物,但大人和小孩的衣物是混装的,所以可能对您的家庭不合适,请您跟邻居互相调一下。而村长通过懂汉话的藏民跟他说:没关系!我们不分这些的,穿暖就行!
藏民的要求就是这么低。
每次送衣服,郝光都要把衣服亲自打包,放进真空包装袋。他不要求捐赠新衣服,但是一定要洗过的干净衣服。
在郝光的画室里,一幅巨大的油画沿墙而立。画有13米长、2米高,整整占了一面墙。巨幅油画描述的是藏族风情人物,上面通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来描述一个充满人间爱心的场面,有自然村的场景,有那些生活在那的村民和正在帮助他们的僧人、城市的志愿者、孩子们。还有郝光自己,他就在他们中间。
不光是作画,他要传达的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所以,在作画的过程中,他要走出画室,到人多的地方去,让更多的人伸出手,帮助那里的人们。
他计划在大学、社区、农村、军营、大型商业中心,以及城市中心广场、各种会所等富有影响力的地方当场创作,为的是唤醒人们爱的意识,同时号召人们进行慈善捐助。
他记录的是一段历史,因为画是随着事情的发生而不断创作的,他是在实时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幅画的上面主要部分是描述藏族人真实朴素的生活,还有部分是描述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辛勤工作的场景,更有一部分是描述那些爱心人士,场景也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实际场景而定。
这个工作去年底正式启动,名字叫“扎西德勒烛光行动”。在798艺术工厂的启动仪式上,现场还举行了拍卖会。拍品包括郝光自己的十几幅作品,还有意大利著名摄影师vittorio guida的摄影作品。这些画作和摄影作品均是反映藏区生活的。
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爱心行动里来,现在他的能力只能顾及很少地区,他希望将来能给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募集到更多的衣服,让那里更多的孩子们有书本、书包和电脑室。
郝光的画室很阳光,他对待来访的人也很阳光。他的大门经常是开着的,来访的人可以直接走进去,或者坐在旁边观摩。有空郝光还喜欢和人家喝茶,聊聊人生、理想、艺术绘画什么的,也愿意和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作品。但是他对参观者的要求是:必须带四件以上、并保证在八成新、洗干净的衣服。
郝光觉得,打造和谐社会不是一句空话,如果大家都能够给贫困人群以关爱,这样做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将是另一种气象。他有着艺术家的天真与执着,他也明白社会真正做到“公平、正义、关爱贫困人群”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先从自己做起,相信会有更多人来响应。
我们看到他房间里已经堆了不少衣物,已经有不少人在响应他的号召了。郝光曾经给别人解释他的名字:好光,希望之光,可以照亮自己或许也可以照亮别人的光。看来他的家人给他起这么个名字是有一定道理的。
旅游 资讯
郝光的慈善活动要长期做下去,他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比较需要捐赠的物品有:大人和孩子的衣服(最好是御寒的冬衣,因为藏族地区夏季气温都偏低)、孩子用的书包、文具、图书、旧电脑等。郝光认为。虽然那里不能上网,但是至少要让孩子们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衣服可以是旧的,但是不希望是破的,而且一定要清洗干净,也是对人家的尊重。
想知道更多关于“烛光行动”的消息,请进入郝光博联社的博客查询,
或与郝光直接联系:13901213923
如果想直接捐款捐物给藏民,地址如下: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隆务街279号热贡文化服务中心西日部主任收
邮编:811300
电话:13909734619
都知道北京有个798,但是798里面还有个799,听起来好像跟谁作对似的。其实799建得更早,几年前郝光来到这里的时候,798还没有现在的气候。
51岁的郝光是一个能折腾的主儿。他的简历中写着:职业画家、游仙。1986年游走到法国,17年间生活在普罗旺斯,混迹在马赛、戛纳,去了世界上一切想去的地方,最后又回到北京,定居在一破旧倒闭工厂。现在他的目光投向祖国的大西北,他热衷的事是:慈善捐助。
2003年,郝光看到这里几十年前的厂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穿蓝工作服的工人们在林荫道上匆匆来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静谧,一下子他想起纽约曼哈顿繁盛一时的苏荷区。
他看中的是这里的大空间,他说这里的老建筑和大庭院与他在法国普罗旺斯的家有点像。那时候,他手里有点钱,一口气在799租了将近8000平米的破旧厂房,开了自己的画廊和工作室。在他看来,人生的另一段蜜月即将展开。
接下来就是一番挖空心思的改造利用。让破旧的厂房重新焕发生机。799早年几乎是工厂的垃圾堆,郝光租下这里后,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设计和规划了这里:把垃圾运走,院子垫高。当时是废弃的一片空地,可空地上还有零七八落的五棵树。郝光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和施工,把树木完整地保留下来,最后房屋建起来,把树和房子完美地组合在一起,郝光把它叫做“夹在树之间的怪盒子”。这是一座颇具气质的房子。
第一次去的时候要先适应一下,因为曲里拐弯的,有可能搞不清方向,或是找不到门了。里面是开放式设计,而房子的形状很不规则,所以你要先适应一下,才能比较有条理地看清它。
房子内的窗户特别多又特别大,更多的开在房顶上,光线就那么无遮无挡地进来了。在他那两层楼的起居和客厅,居然有着很大的温差一层阴凉,二层温暖,根据季节或早晚的变化你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空间。工作区和起居区相隔的墙上还开了几扇巨大的玻璃窗,而每个过道似乎该装门的地方,往往都没有安装门。
如果问郝光,你最得意的设计在哪里,他不会说“我的门如何如何”、“我的吊顶如何如何”,他会无比骄傲地告诉你:“我让光线进来了。”同时进来的还有新鲜空气。风从开启的窗户进来,将芬芳的空气汨汨地送入室内。
房子里比较著名的就是鱼缸茶几和马桶花盆,这是在网上流传比较广的关于799两件重要物件。把鱼缸下端埋入地下60厘米,在鱼缸顶上放花瓶、吃饭、喝茶。这只鱼缸具备了一张长两米、宽一米的桌子的一切功能。用郝光的话说就是“为了接地气”。
经过简单改良后的马桶被郝光拿到了院子里,里面种满一簇簇浅黄的雏菊。在法国生活了17年的郝光,需要在夏日里感受一下这种烂漫而旺盛的生命力。
可惜,这两件杰作已经被废置了。郝光就是799的主人,主人也是临时的,可能很快就要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被迫搬家呢。
郝光说,房子和我的性格一样Open,自由自在。工作室对所有来798的游客开放,他们随时可能闯入生活区,包括卧室。一次他光着身子换衣服,突然进来一个人,郝光很坦然,对方却感觉很尴尬。
秋天的时候,红色的树叶落在阳光板上,影子美极了。郝光可以仰头看小鸟和猫在屋顶停留,它们有时候还打架。下雨时,阳光板噼啪乱响,噪音太大,可以感受到外面天气的变化。
慈善式行走
郝光一个陕西人,却曾经在法国生活了17年,在法国南部阳光灿烂的地方,呼吸着带着海派的空气,感染着浓厚的艺术气息,与法国美女结婚生子,作画卖画,从一句法语都不会说,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人生跨度有点大。
后来就是离婚、回国。郝光一点也不忌讳说说自己的那些事,因为他心里坦荡磊落,率真执着。中年人谁没点经历呀,无非就是说出来还是窝在心里的区别。
走的地方多了,了解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人生又经历了
些坎坷,郝光开始对人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悲悯情怀,他更加关注人们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他有了更高层次的关怀:关注社会、关注人心、关切世界、关注和平。
回国后郝光卖掉自己的3套房子,当然是在房价还很平平的时候。他把钱砸到799上了,接下来他要全心全意做的事情就是:能为世界的和谐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点。
当美国在伊拉克打得正欢的时候,郝光去了趟叙利亚。起因是他得知一个报道,美国的一次空袭,误炸了一个伊拉克人的婚礼,造成不少人的死伤。一次轰炸、一场烈焰,让天使哭泣,所有的一切美丽在一声轰鸣中黯然,所有的人无幸免。
可能有很多种解释,但是这个事件的报道,让郝光想起了毕加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创作的一幅“格尔尼卡”的油画作品。当年毕加索以特有笔触描绘了那个场面,那副作品震撼着整个20世纪。
凭着艺术家的良心,在战争让世界人民痛心疾首的时刻,郝光决定以大型油画进行艺术创作,把这个事件描述在画布上。出发前他激动得连画的题目都想好了——婚礼在硝烟中永恒。就这样,郝光决定亲自去趟伊拉克,去当地搜集创作素材。
这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对于这件近乎于送死的事情,他没敢告诉北京的家人,也不敢告诉前妻,他怕大家以为他是去自杀的。因为那时的伊拉克正是美军四处受敌,各种民间抵抗活动层出不穷的时候,绑架外国人质的事情时有发生,那里已经成为外国人的禁区。
因为不能直接到伊拉克,郝光先飞往叙利亚,希望通过陆路逐渐朝伊拉克方向推进,最后能走到事件发生的那个小村子。但是,当地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恶劣,他最终也没能踏上伊拉克土地。但是在叙利亚停留的10多天里,他深入到当地村落,对那里生活的人们和当地情况有了很深入的了解。
在郝光现在的画室里,婚礼在硝烟中永恒这幅画就陈列在里面。他多次说到作为艺术家,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而他真是这样做了。
烛光行动为了更多的人
叙利亚之行后,郝光的目光开始关注弱势人群。郝光是画画的,他绘画的主题开始了重大转变,他要为世界的和谐与和平而画,为呼唤人们的慈善爱心而画。
早在两三年前,郝光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几位青海僧人通过去那儿旅行的游人收取旧衣服,再由他们亲自走到大山里,送给那些贫穷落后的自然村落里的乡人。
郝光得知这事后很震撼,没想到生活那么艰难的地方,有着如此温暖的精神。于是郝光开始寻找这几位僧人,通过些去过那里的驴友联系。他在一个博客上了解到很多有关情况。了解得越多,郝光越觉得自己应该行动起来,为那些遥远地区贫困的人们做些什么。
郝光给我们看光碟,上面是他去青海藏区的记录。他喘着粗气走访藏区,到学校给孩子们发书包和帽子,到老婆婆住处嘘寒问暖。里面有一处很奇怪,有个眼睛有疾病的藏族老大爷,看不见人,但是他知道是郝光来了,似乎他和郝光有了心灵感应。
他答应那藏区山里的1300多个孩子,会有一些叔叔阿姨给他们每人捐个书包及文具!
他答应那山区中的16所贫困校长们,我会给每所学校捐 个电脑室,让这些藏民的孩子也有掌握电脑的权力,为了将来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他还答应那几十个村的村长,他将带来更多的衣物给大家。
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派发衣物时藏族村长的一句话让他很生感慨。当时他对村长说:请大家原谅,因为每袋里面有6-10件衣物,但大人和小孩的衣物是混装的,所以可能对您的家庭不合适,请您跟邻居互相调一下。而村长通过懂汉话的藏民跟他说:没关系!我们不分这些的,穿暖就行!
藏民的要求就是这么低。
每次送衣服,郝光都要把衣服亲自打包,放进真空包装袋。他不要求捐赠新衣服,但是一定要洗过的干净衣服。
在郝光的画室里,一幅巨大的油画沿墙而立。画有13米长、2米高,整整占了一面墙。巨幅油画描述的是藏族风情人物,上面通过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物来描述一个充满人间爱心的场面,有自然村的场景,有那些生活在那的村民和正在帮助他们的僧人、城市的志愿者、孩子们。还有郝光自己,他就在他们中间。
不光是作画,他要传达的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所以,在作画的过程中,他要走出画室,到人多的地方去,让更多的人伸出手,帮助那里的人们。
他计划在大学、社区、农村、军营、大型商业中心,以及城市中心广场、各种会所等富有影响力的地方当场创作,为的是唤醒人们爱的意识,同时号召人们进行慈善捐助。
他记录的是一段历史,因为画是随着事情的发生而不断创作的,他是在实时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这幅画的上面主要部分是描述藏族人真实朴素的生活,还有部分是描述那些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辛勤工作的场景,更有一部分是描述那些爱心人士,场景也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实际场景而定。
这个工作去年底正式启动,名字叫“扎西德勒烛光行动”。在798艺术工厂的启动仪式上,现场还举行了拍卖会。拍品包括郝光自己的十几幅作品,还有意大利著名摄影师vittorio guida的摄影作品。这些画作和摄影作品均是反映藏区生活的。
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他的爱心行动里来,现在他的能力只能顾及很少地区,他希望将来能给更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募集到更多的衣服,让那里更多的孩子们有书本、书包和电脑室。
郝光的画室很阳光,他对待来访的人也很阳光。他的大门经常是开着的,来访的人可以直接走进去,或者坐在旁边观摩。有空郝光还喜欢和人家喝茶,聊聊人生、理想、艺术绘画什么的,也愿意和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作品。但是他对参观者的要求是:必须带四件以上、并保证在八成新、洗干净的衣服。
郝光觉得,打造和谐社会不是一句空话,如果大家都能够给贫困人群以关爱,这样做的人多了,社会风气将是另一种气象。他有着艺术家的天真与执着,他也明白社会真正做到“公平、正义、关爱贫困人群”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他先从自己做起,相信会有更多人来响应。
我们看到他房间里已经堆了不少衣物,已经有不少人在响应他的号召了。郝光曾经给别人解释他的名字:好光,希望之光,可以照亮自己或许也可以照亮别人的光。看来他的家人给他起这么个名字是有一定道理的。
旅游 资讯
郝光的慈善活动要长期做下去,他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比较需要捐赠的物品有:大人和孩子的衣服(最好是御寒的冬衣,因为藏族地区夏季气温都偏低)、孩子用的书包、文具、图书、旧电脑等。郝光认为。虽然那里不能上网,但是至少要让孩子们知道电脑是怎么回事。衣服可以是旧的,但是不希望是破的,而且一定要清洗干净,也是对人家的尊重。
想知道更多关于“烛光行动”的消息,请进入郝光博联社的博客查询,
或与郝光直接联系:13901213923
如果想直接捐款捐物给藏民,地址如下:青海省同仁县隆务镇隆务街279号热贡文化服务中心西日部主任收
邮编:811300
电话:1390973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