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的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竞争。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重点。传统教育存在各种问题,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与学习兴趣、想象能力、情感培养、审美思维、个性特征等条件息息相关,也会被课堂气氛,教师能力和素质,课程设置等条件所影响。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而积极的课堂氛围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温室,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文将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是封闭性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照抄笔记,教师在前面问,学生在下面答,教师提问题,学生做练习……这样封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毫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推一步,学生走一步,不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只要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就可以了。影响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因素有:教材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死板,毫无感情投入以及教学方法老旧固守传统等。小学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没有为创造性思维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
  时代的发展不会等待人们做出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一定要迎头赶上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须改变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方式。严格遵守纪律的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指导教学,还要将其作为综合能力来培养和训练,带着目的去教学,设置完善的教学计划,建立培养学生素质的意识去授课,全方位多角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小学语文教学。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践行
  创造性思维,即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的信息,创造新颖的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来之后,学生接受新事物较为容易,解决问题有新的方向,反应迅速,处事灵活。对于特定的问题都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应变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活化课堂气氛,丰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求知的驱动力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满激情,积极探索,细致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集中力量去获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取,怀着热情去研究,创造性也将应运而生,创造性思维在一次次的独创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强化。要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就要把课堂塑造得妙趣横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做到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教师引入多媒体资料,放送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形成、发展变化、到最终结束的整个过程,并且多方采集火烧云的漂亮图片,把美的享受带到课堂上,学生在叹为观止之时,教师留下作业,什么情况下会产生火烧云,大家可在适宜天气下观赏真正的火烧云,并且拍摄照片,在黑板报上展览一阶段,让大家评比出最美的照片,予以奖励。再比如学习《颐和园》这一课时,课本上仅有几张图片,教师可引入颐和园相关纪录片片段,将航拍片段和建筑细节拍摄部分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在游览颐和园时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第一次为一座建筑或一座园林的美产生发自内心的赞叹的情境和感受。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調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加强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想象,是人脑利用概括作用,对之前存在的记忆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的形象的思维活动。想像力的培养就像创造性思维的翅膀,想像力越丰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越有力。传统课堂的封闭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仅仅在意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因现有知识产生新知识的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条件。例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时候,因人类的过度开发,地球已经不堪重负,教师可引入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地球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开发是正常的。有的学生则认为,人类过于贪婪了,早晚会自食恶果。教师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地球资源枯竭之时,人类将会是什么境况,再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人类马上消失了,对地球会有影响吗?学生们自主讨论后,教师可将BBC著名记录片《人类消失以后》放送一部分给学生,学生会为此产生强烈的震撼,认识到我们只是地球的居民之一,不保护地球,我们将无家可归,而地球没有我们,却会成为更多物种的天堂。
  教师可以在此时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大家思考,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怎样在生活中节约资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提出合理方案,有的甚至是天马行空无法实现的,但是却锻炼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一课时,因课文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教师可以放送部分骆驼生活场景的视频或图片,结合课文,让学生们自己想象一下在大漠孤烟的场景下,自己骑着骆驼行走天际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空旷悠远。再设身处地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回忆一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那里的文化,回忆一下什么是那段经历中最让自己回味的。在丰富的想象中,教师借此机会留下一篇小作文,无须结构完整,无须考虑是否符合考试要求,只写出自己对于过去记忆的某个闪光点。日常写作中,经常有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有了内容该如何丰富地描述出来,借助这一课的想象,教师可以充分讲解给学生,什么是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什么是创造性地把记忆化为优美的文字。   (三)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活跃的课堂,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作为珍宝,使他们的天赋和兴趣都能得到发展。教学应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转移到学生本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多为逻辑思维型的孩子,记忆力强,适应传统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孩子数量较少。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面向所有孩子,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差异。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多为视觉型的思维习惯,而英语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多为听觉型的思维习惯,还有很多男孩子,是运动型的思维习惯。面对多种多样思维方式的孩子,教师在课堂上多多引入符合他们接受知识习惯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接受课堂,喜欢课堂,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针对视觉型的孩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视频,闪卡教学,成语卡片,汉字卡片等方式方法。比如在学习《有趣的汉字》的时候,引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片段,学生在震惊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也燃起了挑战欲望,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汉字卡片,让学生认知生活中常见却容易写错的字,认知常见成语中选择同音的汉字中的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关于造字过程,汉字歷史,发展轨迹,重要典籍等,可以利用记录片片段来向学生展示。整个过程下来,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愉悦并且效率高、效果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兴趣被激发,讨论起网络上因为各种特殊事件造出的新字和新成语,教师应正确引导,提倡创新的同时,摒弃错误知识和错误用法。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了基础的土壤。
  三、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多方面不断努力。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不断改进。在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下,转变观念和思维。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发挥自己的教学才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融会贯通,合理运用,给学生提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J].2015,(08):335.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J].校园(中旬),2014,(11):137.
  [3]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尝试.2013,(13):119.
  [4]佟庆伟.教育科研中的量化方法.2012,(05):15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强调课堂中互动的师生关系,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如何从实际出发,科学地、系统地掌握语文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语文;处理关系;课堂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授课教学活动的基础形式,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渠道。在新课改成果的渗透下,教师对其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也进行了各种反思与评估。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教学语言不仅仅要求具备启发性、示范性和审美性,同时也要求教学语言是具有体验性、预设性和生成性的。因此,一个理想的教学课堂要求教师在紧扣教材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创设一个友好的语言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
摘 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重要教学,对于语文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还应当教会学生从阅读学会写作。并且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兴趣;习惯;方法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更加明确了阅读写作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的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每学年至少要读两部中外名著。但
摘 要:语文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想要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必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快乐为起点,阅读就能渐入佳境。怎样把阅读变成“悦读”,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  关键词:兴趣;阅读环境;推荐好书;有效引领;及时评价  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指出:“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