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百草原印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南百草原这名字气象大矣。
  偌大祖国之中南,浙江安吉又是“百草”,更见气势若虹的是“原”字!
  崔世豪个儿不高,两眼炯炯有神,把半生的荣耀都用双眼展示出来,敢砸六个亿建此“原”。“原”称“百草”,却尽见“郁郁葱葱”的松、柏,尤以竹林为最,山间亦有瀑布、清溪、静湖。
  那日,我们四人乘竹筏游湖。湖面在微风下荡起细波,凉爽宜人。突见小野鸭戏于水中,忽潜忽现,煞是可爱,似是与我们嬉戏玩乐。此时,我突然发现一条蛇游走于水上,游姿如风中的箭,优美且有些恐怖。好多年没见过野蛇了,尤其是游水的蛇。蛇在爬行类中是最具灵性的。甲骨文中的蛇,原本没有虫字旁,只是犹如蛇形的它字。不知何时,它字和蛇分道扬镳了。中国人自古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间。十二地支中最为阴鸷的便是巳蛇,并列为承上启下的第六位。古贤们为什么这么安排,愚揣测,十二地支选的全是脊椎动物。其中有四肢的十个——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午马、未羊、申猴、戌狗、亥猪。两脚的一个酉鸡。无足爬行的只有蛇。龙是个想象中的神性瑞兽,且不论,蛇是具象的,那就与龙为伴吧,本来龙身取于蛇形。于是,蛇便入选了。
  “百草原”中的蛇,并没有关在笼子里,依然自由自在地游荡在树林、草丛、湖中,真是幸运。“百草原”灵长类中最为恶心的是“南非狒”。狒狒王是个暴戾、贪婪且患“暴露癖”的家伙,游人投食它都抢了过去,毫无关爱妻、妾、子、女谦让之举。在众目睽睽之下怡然自得地展示它的私处,不想,被聪慧幽默的小朋友可可笑骂“老流氓”。
  兽性没有羞耻心,一切以本性使然。人类自亚当、夏娃始萌生了羞耻心,才成为世间万物之灵。但是离兽性到底走出多远?战争、恐怖主义,血腥的屠杀,至今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且都是衣冠楚楚之下进行的。还有就是一声声喊着“为人民服务”、“为人师表”、“为政清廉”者们,暗地里比鳄鱼还贪婪、凶猛地吞食不义之财,贪婪荒淫,令人瞠目结舌。相比之下,“老流氓”狒狒的暴露真是不值一提了。
  狮虎表演,观众最多,“原”中最吸引人处。我真叹服了人的征服欲和本事,能够把百兽之王训练得做着各种完全奴化的动作。“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人类演绎得淋漓尽致。幸乎!悲乎!
  顺便说一句,把头放在狮子口的表演,不要也罢。太过危险!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本事,多少警惕点它们的兽性爆发。驯兽孩子们父母看了以后会怎么想?如果是从他们父辈传承下来的,那我这话就多余了。
  孤象独立。这是一头四十余岁的老象,是从动物园买来的。象在巨型食草动物中最具灵性的,它们懂得安葬哀悼死去的同伴。这头老象是失去了幼仔后卖到这儿来的。我有些怅然,它到底在想什么?远离原野、族群,唯一的亲骨肉夭折了。它内心是痛苦,还是安逸,是悲惨还是麻木,谁懂?
  我忽然想到这可能是个无聊的泛爱情绪在作怪。一切皆大自然安排的命运定数。上天看着人类征服了大自然后,便为所欲为起来,也默认了。何必杞人忧天?我们早已有“人定胜天”之说。后有“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只有一句话造反有理”。人到了这份儿上,还顾及什么呢?
  矛盾的东西很多,老庄却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算是一圆的话,人和自然两端处又亲密接触了。尊重自然和征服自然究竟是怎么回事?
  无端的遐想之中,我们来到了天鹅池畔。天鹅,听其名,便会想到了是“冷傲骄”、俯瞰天下之姿。天鹅飞行高达万米,一口气飞行几千公里,跨洲迁徙,繁殖。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鹅。仅其浮水姿态亦是高雅沉静,姿容冠群鸟。于是,有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民谚。池中的天鹅如今望空兴叹——哦,蓝天白云,曾几何时穿越蓝天,踏着白云自由自在地翱翔,高山、大海均在腹下。
  我猜想,它们有可能早已忘记了曾经的辉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了。如果哪个癞蛤蟆有足够的勇气,跳上它的背,张开蛤蟆嘴咬它两口也不是不可以。
  也有不服的,一匹公斑马在与同性的争斗中触壁而亡。在那天的午餐,成了我们的盘中“异味”。
  “百草原”以崔世豪为首的管理者们深懂文化,打文化品牌,颇有远见。除了我们这个《海外文摘》全国作家笔会外,还有少年文学夏令营,爱好文学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听来十分悦耳,看来十分养眼。而且,“海外文摘中南百草原创作基地”的牌子挂起来了,令作家们欢欣鼓舞。
  看着一个个可爱的动物发感慨,是我这个“没毛病”作者的老毛病了,也算是赞美的文字中加些料酒,增加点刺激而已,不必当真。
  而且,和崔世豪们没有丁点关系。他们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辛辛苦苦地建造起如此美丽而丰富多彩的“原”,供天南海北的游客尽情欣赏、游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功莫大焉!
  愿他们把“百草原”建设得更加美好,吸引天下游客……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在家乡临淄,打碗花是再寻常不过的一种花了,它俗名“麻虎眼”,圆叶黄花,沟头崖底随处可见。  有俗语道:“麻虎眼,麻虎眼,拿回家里打破碗。”阳春三月,群花竞艳时,打碗花在野地里默默地开放,很少有人问津——都怕拿回家里打破碗,但我的小伙伴玲玲却喜欢它。  玲玲是城里来的一个小姑娘,邻居家的小客人。我们一起在河滩里拧柳笛,编草帽,过家家,娶亲亲。我们一起用花草盖我们的“房子”,给“孩子”喝水喂饭;一起骑
期刊
也许,这一切,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直到某日无意中发现,河边的柳树已发出青青的嫩芽,才恍然发觉,春天已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临了。  当桃花、梨花不曾展笑颜时,开放得最为奔放的,要数那迎春花。一丛丛,一片片,冲入眼帘,渗入心扉的,是那暖暖的颜色。虽然花不名贵,随处可见,但她就如邻家女孩般亲切。  今天,我再次觅得她——梦中玉兰花的踪影。在看到的那一瞬,竟然想去抚摸。“净若清荷尘不染,色如白云美若仙。微风轻
期刊
有好久,没有陪母亲一起睡热炕了。  如今又一个冬来了,周末,难得的晴天。温热的阳光把天空洗干净了。  在暖气如春的窗前,突然很累很茫然,就特别想回家,见见冷风里的妈妈。  小儿子在院子外的一截陡坡路上,挣脱我的手,一边跑,一边大喊:“奶奶,我来了……”我穿过篱笆进了院子见到了妈妈,说:“妈,我和娃今天不走,住一晚。”  母亲就很惊喜的样子。  傍晚,我说:“我睡床,有电热毯,我习惯了。”  母亲执
期刊
似乎是在寻梦,临淄人在淄河滩里新建的“太公湖”,唤回了无数人,尤其是临淄人对这条母亲河的回忆。  春风过处,芽胚一动,河水便开始醒来,随着咔咔的断裂声,大块大块的浮冰开始随水漂流。我们曾经学着《闪闪的红星》中潘东子的样子,在冰块上高唱“小小竹排向东流——”但冰块毕竟不是那“小小竹排”,我们往往在最得意的时候,随着断裂的冰块落入水中而狼狈不堪。尽管回家后自己的屁股免不了要跟父母那不听辩解的鞋底来一次
期刊
父亲从小没娘,母亲没有婆婆,但我对祖母却恋得很深。  在“人人都去学大寨,自己孩子没人爱”的年代,母亲对我们兄弟三人的唯一照料,就是将我们喂饱后用长绳把我们的脚和桌子腿连在一起,出门挣工分。大人出门后,家里的情形可想而知,叮叮咣咣,哭声悠扬,半天过后都入梦乡。长大后我们姐弟的嗓音都不错——的的确确是小时候“哭”练的结果。  一次,直到很晚父母才回来,当我被惊惧的喊声吓醒的时候,母亲正在忙乱中找小弟
期刊
早年读荀子《劝学》,只知道荀子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推崇为“后圣”,却不曾知道荀子是今天的山西安泽人。  乙未年初秋,“三个文化”推进会间隙,与文联、作协的两位挚友提及朝圣荀子故里的意向,谁知两位钟情地域文化研究的兄弟一呼而应。岂料,次日一早准备出行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然而,意外的细雨并未改变我们的况山朝圣之行。  汽车在蒙蒙细雨中沿长临二级公路缓缓西行,穿方山隧道,出
期刊
周末,经过十字马路那家现场制作蜂蜜蛋糕的糕饼店,一边是排成长龙的顾客,一边是制作糕点的师傅们,边上一个小伙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显然是打蛋师,只见他右臂抱一个不锈钢盆子,左手非常熟练地捡起身边筐里的鸡蛋,往盆沿上一磕,破了,两个手指一微张,蛋黄及蛋清立马流入盆内。随手一扔,蛋壳进了地上一塑料盆里。然后是下一个,前后不超过两秒钟。看着那塑料盆里飞快堆积的蛋壳,里面残留的蛋清流了出来,整堆蛋壳看上去又黏
期刊
陕北高原生长着一种稀有的花儿,它的茎高只有一尺左右,一般为单株单花。如果营养和水分充足,有的也能开上好几朵。花朵通常为朱红色或橘红色,每朵分为六个花瓣,绽放后稍向外翻卷,看上去是那么火红,那么艳丽,很是招人喜爱!  它,就是山丹丹。  山丹丹,学名斑百合,又称红百合,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喜阴凉,往往生长在阴坡低洼地带,民间素有“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之说,花期在六至九月份。陕北夏秋少花,每当这个
期刊
竹似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窗口,母亲给我们夹第一口饭时说看,这是筷子,是竹子做的。语文老师教我们写字时说,古人写字没有纸,那字是写在竹片上的,我们写大字的纸也是用竹子制造的。美术老师教我们画画时,上边涂一个点,下边涂一个点,两个指肚朝中间一抹,就是一节墨竹。稍识文墨,背会了一首诗: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但一个生长在北方的人要见到挺拔入云摇曳生风的翠竹,那已经是很晚以后的事情了。  长大后
期刊
世界上最美的竹子在中国,而中国最美的竹子在安吉。  安吉之行的头一天下午,因为百草原酒店周围茂林修竹,饭后闲情有余,我一个人信步于青翠竹林间,直面于它谦谦君子般风雅与高洁,走进了百草原这片仿佛我童年一般天真烂漫的竹林里,记忆如同竹林里的那条羊肠小径,弯弯曲曲,却很清晰。我的故事,也是跟竹子有关。  2001年的暑假是我准备上大一的暑假,我一个忘年之交的朋友说柳州出产大量毛竹,根部以上一米左右可以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