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英语课堂中的礼貌用语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1983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英语课堂中的礼貌用语,指出英语教学中礼貌用语的作用,并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礼貌用语;应用;英语课堂教学
  在学校中师生之间相互认识,包括自我认识,对方的认识和双方相互关系的认识,这三方面的认识在师生关系中非常重要的。如果师生双方彼此都不了解,或没有正确地认识对方和自己,就不能有正确的交往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之间有一个统一正确的相互认识,就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有效地进教学和教育工作。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全面正确地看待和认识学生,克服知觉偏差。课堂就是师生最为直接的接触,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正确使用。
  “语言是表达礼貌的重要手段”,在交际中人们为了顾全礼貌而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礼貌用语,这种礼貌交往通过语言来实现。
  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同样需要采用礼貌用语。然而,这一点往往会被忽略,青少年的心理敏感又脆弱,如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种种矛循。而恰当地运用礼貌用语则能够使师生之间尽量避免、缓解和消除这些矛盾。
  一、正礼貌用语和负面礼貌用语
  人们在交际中要考虑的面子有正负两个方面。所谓正面面子(positive face)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所谓负面面子(negative face )指有自主的自由,不用迁就别人或受到于预或妨碍而使自己感到丢面子。为了保证对方的正面面子不受威胁,说话人应该使用正面的礼貌用语,尊重听话人,使其面子得到保留。
  二、正面礼貌用语的应用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礼貌用语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
  1.表示认同(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或兴趣等方面的赞同等)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尊重。教师应当运用这一礼貌用语,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例如:Well done! Very good! Good job! Excellent!等看似简单的语言和句子,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相反,要尽量避免苛刻地责备学生。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一些责备的话,而且用不耐烦的语气指责学生是不礼貌的。换一个角度说,把没掌握好所學知识的责任完全推到学生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另一种说话,“Well perhaps its my fault; I did not emphasize that in the precious class”这样,既显示了教师的宽容,也使学生的正面面子得以保留,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应避免使用太多的“NO”,过多的正面否定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挫伤其积极性。
  2.表明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可能是由于教师未能解释清楚造成的。此时应表示出合作态度。而不能为了维护教师的诚信而说出类似的话“No matter what you say I am right here .just remember this .”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正面冲突。况目,如果该学生从其他途径得到正确而满意的答复后,这位教师将会威信扫地,失去学生的信任,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这必然会给教学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讲解翻译题时,学生往往会提出各种不同的译法,此时,教师应耐心地解释为什么此译法比彼译法好,而不是简单而粗暴地加以否定。
  3.尽量使学生的正当需求获得满足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能够了解学生的愿望,并对满足他们的愿望充满信心。在讲解某一语言点后,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提出疑问,使其好奇心获得满足;同时,也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扫清障碍,快乐学习,通常,一次得不到满意解答的学生,或提问遭到拒绝的学生,将会使其学习兴致不高,容易自暴自弃,教师应尽量耐心、详细地给学生解答疑难。
  4.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师生关系的融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密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例如,讲解语法时,教师可以说:“We can say…” “We don’t say that way.” 组织课堂活动时,教师可以说:“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而不应用命令式的句子,如“Now you play a game.”或“Now, you do the exercises. ”人称代词we, us的使用,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命令式的句子则容易让学生觉得该教师冷漠,不够友好和不够礼貌。
  5.以乐观的态度去感染学生
  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角色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外语学习中,让学生时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的心态,尤其是课堂上学生的喜学或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可以通过语言来影响学生。例如,学生犯了语言错误后,教师说:“Never mind, next time you will make it .”等。
  三、负面礼貌用语的应用
  (1)给学生以选择的自由。Do you like to make up a dialogue?
  (2)向学生道歉。I’m very sorry.
  (3)向学生致谢。Thank you.
  (4)设身处地为对方,避免听话人产生尴尬,维护其负面面子受伤害。Understand?/Is it clear?/Shall I say it again?
  (5)尽量减轻对学生负面面子的损害。Could you have a try?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消除畏难情绪,建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好差生搭配起来,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无时不在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为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一个学生在学习方面,信心是非常关键的,拥有良好的信心,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有动力,就会愉快的主动去学,去钻研,特别是在英语学习上。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礼貌用语的运用是一门技能,也是一门艺术。适当而巧妙地运用礼貌用语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英语教师应给予礼貌用语足够的重视,主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有意识用这些知识指导教学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高中历史课堂,情景教学法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式。教师不再仅仅是口头上传达给学生知识点,而是应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图像、声音、角色表演等,学生既可以接受直接的影像,有视觉上的接触,还可以亲身参与课堂情景,身临其境,有更深刻的体验,这些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而达到历史教学的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根据他们的思维特征,在感知和理解教材的两大环节中,一定要重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感过程结合教材,努力创设新奇、新异、新颖的情境,注意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使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的间接兴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已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不可缺少的方式。本文首先论述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内涵
本文主要对当前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测评模块进行分析,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和评价方式角度出发,分析测评模块设计方法,并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做具体说明。 This arti
新课程从2006年秋季在我省各校实施后,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至少给我们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育人理念从强调全面发展到提倡自主、个性、特长发展的转变。二是选课制催生的教学班管理方式与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这些变化,在学生管理上学校该如何应对呢?笔者结合我校的管理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对于单输入 -单输出系统 ,它的零点取决于系统的输出函数。现试图在系统的输出端并联一个常数阵 ,通过利用可观测性阵讨论它对可观测性性能的影响。证明了在满足适当的条件下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与繁荣的根本之途,也是我国农村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江泽民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深刻阐述了在农村发展基层民主政治的重大意义和代表
提出了采用解析方法研究非线性单向耦合下连续混沌系统的广义同步问题 ,采用适当的耦合方式使两个处于混沌状态的系统的线性组合满足另一个具有稳定平衡点的系统 ,由于新的组
摘 要: 职高计算机教学面临的教学对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提高教学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紧紧把握教学重难点,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  关键词: 职高计算机 教学方法 多样化  计算机语言是未来各项岗位的基本要求,职高计算机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对在校学生强化技能技巧培训,为他们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奠定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