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山陵园梅花风景的建设与演变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daye_bib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山陵园的建设中,梅花的种植是园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纵向看,民国年间中山陵园梅花风景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抗战前、沦陷期、抗战后三个阶段。形成了二道沟梅林、梅花山两道专题景观。二道沟梅林是中山陵园建设初期最重要的梅花景区,梅花生长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梅花山旧名吴王坟,本为陵园纪念植物园蔷薇花木区,抗战前梅、桃、樱等花栽培颇盛,蔚为大观。1944年汪精卫死葬于此,改名梅花山.为战后这里梅花景观的建设提供了潜在的契机。国民政府还都后,陵园管理机构着力恢复,梅花山再次成了重要的赏梅胜地,为新中国成立后这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摩托车发动机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劣化的原因、过程、产物以及理化指标随里程的变化规律.
在玉树灾后重建中,宅基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是当地居民与政府的分歧所在。传统的征收在对房屋进行拆迁的同时,以取得土地使用权为目的,忽视了被拆迁人的利益,极易使双方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