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以人教版NSEFC Students Book 2 (2007年4月第2版) Unit 5 Music第一课为例,探讨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及必要性,表明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运用,使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革新,优化了英语阅读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阅读教学 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整合到学科课程中去。英语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案例,但是这是在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部分提出的,并没有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只知道应该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却不知道在何处使用,怎么使用。鉴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结合有关资料,以人教版NSEFC Students Book 2 (2007年4月第2版) Unit 5 Music第一课为例,谨就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的能力。它是学生长期努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定为三层四级目标,即基础层(高中毕业基本要求掌握六、七级)、提高层(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需掌握八级)和发展层(满足外语学校和特长生的发展需要而设定九级)。其中,八级阅读的目标如下:1.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2.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3.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4.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NSEFC教材中阅读课文题材涉及地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环境保护等领域。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然而,目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阅读教学中,出现死抠句法结构和忽视分析句法结构的两个极端;二是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层次上;三是以听代读;四是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指导。不少教师反映阅读教学难以驾驭,如何处理好阅读课程模式就成为近年来英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第四次教育革命”。面对这场新的教育革命,传统的教育理论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为了适应信息社会新的教育目标以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传媒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刷新了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它指出:知识不是客观的、确定不变的,而是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主动行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的单向活动,而是为学生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教学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得益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明确提出了整合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21世纪我国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挑战,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三、整合教学在Unit 5第一课中的优势
1. Unit 5 第一课的教材内容
“热身”部分先呈现了八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单词,接着从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对音乐的感觉和对音乐风格的认识提出了三个问题,为过渡到本课中心话题做了准备。“读前”活动共四个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有关乐队的认识和对文章中将要学到的乐队The Monkees的认知程度。“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一支以不同于寻常方式组建起来的乐队The Monkees的特殊成长历程,让学生明白他们是如何经过努力,从最初的幽默表演最终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红极一时的真正乐队。“理解”部分有四项:搭配连线;归纳段落大意;选词描述The Monkees并给出理由;讨论两个问题,以使其对文章有深层次的理解。
2. 实施整合策略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基本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整合而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为本课的阅读教学营造真实的环境,一改往昔静态的、传递式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结合本课特点,实施整合策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美好的视听享受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本课的音乐主题决定了在本课实施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再加上老师运用多媒体时的合理设计和选择,实现了传统媒体所无法实现的教育目标。
四、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和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中。多媒体在创造英语情景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对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一开始播放两张我校铜管乐队演出的图片,引入本课的音乐主题。接着通过讲解以及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接触本课的主题,在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的同时,让学生学习8个表示不同音乐风格的单词以及了解更多有关音乐风格的知识。
2. 播放学生相对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来自英国利物浦的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的演出视频和带有英文讲解并配有文字的the Beatles乐队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乐队的特点,为理解本课做好背景知识方面的准备,同时为整篇课文阅读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3. 播放有关the Monkees乐队的图片,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标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带着寻求答案的动机去完成各项阅读活动,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在这一部分,既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词汇,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而是通过阅读前的一系列活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准备;通过预测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并逐步引导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浓缩文章,使之条理化,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1. 教师制作演示文稿,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浅显的问题,通过限时跳读让学生寻求答案,训练学生合理运用眼球,养成快速捕捉信息的阅读习惯。另外,简单的提问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教师再制作一张演示文稿,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5W1H型问题,让学生进行搜索型快读,尽快地找到特定的信息,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电子信息时代,知识密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人们所需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信息,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量方面要求大大提高,这意味着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已经顺应了“快节奏、高密度、广信息”的趋势。
2. 教师制作演示文稿,让学生归纳每段主旨大意。教师点击鼠标,段落大意一一呈现。这种阅读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具备准确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对抓住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大有益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明白文章的层次,明确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要点。
3. 教师制作两张演示文稿,一张是有关一般乐队形成的信息的表格,另一张是与the Monkees乐队发展历程相关信息的表格。让学生查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教师点击鼠标在屏幕上一一呈现。然后出示讨论的问题:Is the Monkees a real band? Give your reasons.学生通过比较及讨论,在捕捉表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理解,提高深层理解的能力。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读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感知文字并理解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这一部分,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既有提问回答,又有归纳大意,还有与同学合作寻找细节的填表格活动及小组讨论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整篇课文,不仅加强了师生互动,也促进了生生互动,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帮助学生利用阅读技能和策略理解文章信息,理解文章标题含意和文章的深层含意。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文本的交流体验,获得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知识训练,完成教学目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及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释疑、操练,强化语言项目及其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操练密度,同时还保持了学生操练的积极性并促进了记忆。
(四)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本节课所布置的一项作业中,笔者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从网上搜集the Monkees乐队的相关资料,一组从网上搜集the Beatles乐队的资料,制作成Power Point演示文稿,第二天在课堂上上进行汇报交流。善于获得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学生需要拓宽知识面,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更宽更广地接触外界来获取知识。网络为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中,把学生单一地接受知识途径改变为多元化方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进行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学习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五、结束语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不能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词汇,语法和一般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使他们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同时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革新,注入了活力,焕发了新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优化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跃进. 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刘儒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 王蓉.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理解与选择——对两个阅读课案例的分析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0.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阅读教学 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整合,狭义讲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整合到学科课程中去。英语课程标准虽然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案例,但是这是在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部分提出的,并没有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上。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只知道应该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却不知道在何处使用,怎么使用。鉴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结合有关资料,以人教版NSEFC Students Book 2 (2007年4月第2版) Unit 5 Music第一课为例,谨就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整合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阅读教学的目标及存在的问题
1.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
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交际性阅读的能力。它是学生长期努力、不断发展的结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定为三层四级目标,即基础层(高中毕业基本要求掌握六、七级)、提高层(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需掌握八级)和发展层(满足外语学校和特长生的发展需要而设定九级)。其中,八级阅读的目标如下:1.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2.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3.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4.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多种媒体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英语文学作品;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NSEFC教材中阅读课文题材涉及地理、历史人物、文学艺术、历史人物、环境保护等领域。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具有话题广泛,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它是各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然而,目前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阅读教学中,出现死抠句法结构和忽视分析句法结构的两个极端;二是阅读教学仅停留在对材料的表面理解层次上;三是以听代读;四是缺少对学生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的指导。不少教师反映阅读教学难以驾驭,如何处理好阅读课程模式就成为近年来英语教学界讨论的热点。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的变革,国外称这种变革为“第四次教育革命”。面对这场新的教育革命,传统的教育理论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为了适应信息社会新的教育目标以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教育传媒基础,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刷新了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它指出:知识不是客观的、确定不变的,而是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主动行为;教学不是传递客观知识的单向活动,而是为学生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学习工具、教学支持,通过合作交流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建构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得益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明确提出了整合信息技术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21世纪我国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挑战,是教育信息化的必由之路。
三、整合教学在Unit 5第一课中的优势
1. Unit 5 第一课的教材内容
“热身”部分先呈现了八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单词,接着从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喜好、对音乐的感觉和对音乐风格的认识提出了三个问题,为过渡到本课中心话题做了准备。“读前”活动共四个问题,以了解学生对有关乐队的认识和对文章中将要学到的乐队The Monkees的认知程度。“阅读”部分主要介绍了一支以不同于寻常方式组建起来的乐队The Monkees的特殊成长历程,让学生明白他们是如何经过努力,从最初的幽默表演最终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红极一时的真正乐队。“理解”部分有四项:搭配连线;归纳段落大意;选词描述The Monkees并给出理由;讨论两个问题,以使其对文章有深层次的理解。
2. 实施整合策略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基本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整合而得以实现。信息技术为本课的阅读教学营造真实的环境,一改往昔静态的、传递式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结合本课特点,实施整合策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美好的视听享受给学生带来快乐的同时更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本课的音乐主题决定了在本课实施整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再加上老师运用多媒体时的合理设计和选择,实现了传统媒体所无法实现的教育目标。
四、信息技术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整合的策略和实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学中。多媒体在创造英语情景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对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
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一开始播放两张我校铜管乐队演出的图片,引入本课的音乐主题。接着通过讲解以及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让学生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接触本课的主题,在学生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好感受的同时,让学生学习8个表示不同音乐风格的单词以及了解更多有关音乐风格的知识。
2. 播放学生相对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来自英国利物浦的the Beatles(甲壳虫乐队)的演出视频和带有英文讲解并配有文字的the Beatles乐队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乐队的特点,为理解本课做好背景知识方面的准备,同时为整篇课文阅读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3. 播放有关the Monkees乐队的图片,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标题的含义,激发学生带着寻求答案的动机去完成各项阅读活动,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在这一部分,既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词汇,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而是通过阅读前的一系列活动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学生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准备;通过预测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并逐步引导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信息技术浓缩文章,使之条理化,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1. 教师制作演示文稿,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个浅显的问题,通过限时跳读让学生寻求答案,训练学生合理运用眼球,养成快速捕捉信息的阅读习惯。另外,简单的提问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教师再制作一张演示文稿,设计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5W1H型问题,让学生进行搜索型快读,尽快地找到特定的信息,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电子信息时代,知识密度和深度不断增加,人们所需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要想在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信息,只有提高阅读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阅读量方面要求大大提高,这意味着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已经顺应了“快节奏、高密度、广信息”的趋势。
2. 教师制作演示文稿,让学生归纳每段主旨大意。教师点击鼠标,段落大意一一呈现。这种阅读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具备准确归纳段落大意的能力,对抓住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大有益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明白文章的层次,明确文章的结构,抓住文章的要点。
3. 教师制作两张演示文稿,一张是有关一般乐队形成的信息的表格,另一张是与the Monkees乐队发展历程相关信息的表格。让学生查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教师点击鼠标在屏幕上一一呈现。然后出示讨论的问题:Is the Monkees a real band? Give your reasons.学生通过比较及讨论,在捕捉表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深层理解,提高深层理解的能力。
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读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感知文字并理解语言的过程。因此,在这一部分,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既有提问回答,又有归纳大意,还有与同学合作寻找细节的填表格活动及小组讨论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整篇课文,不仅加强了师生互动,也促进了生生互动,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帮助学生利用阅读技能和策略理解文章信息,理解文章标题含意和文章的深层含意。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文本的交流体验,获得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言知识训练,完成教学目标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会遇到一些陌生的单词及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释疑、操练,强化语言项目及其结构。利用信息技术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大了操练密度,同时还保持了学生操练的积极性并促进了记忆。
(四)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在本节课所布置的一项作业中,笔者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从网上搜集the Monkees乐队的相关资料,一组从网上搜集the Beatles乐队的资料,制作成Power Point演示文稿,第二天在课堂上上进行汇报交流。善于获得学习资源,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在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学生需要拓宽知识面,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更宽更广地接触外界来获取知识。网络为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理想的条件。信息技术应用于学习中,把学生单一地接受知识途径改变为多元化方式,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进行创新教育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学习形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五、结束语
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不能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词汇,语法和一般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使他们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同时培养和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或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革新,注入了活力,焕发了新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优化了英语阅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跃进. 高中英语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黄远振. 新课程英语教与学 [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Z].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 刘儒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 王蓉.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的理解与选择——对两个阅读课案例的分析 [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