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

来源 :生态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为基础,从经济增长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五个维度构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门槛回归模型检验人力资本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研究期间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2)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0.0359%;(3)只有当人力资本处在较高的水平时,环境规制才能发挥其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视角,也为当前中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政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从地方财政自主性的视角研究高等级公路发展与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非径向距离函数的加权SBM模型测算了 1993-2015年中国各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随后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等级公路规模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地方财政自主程度在上述过程中发挥的机制.发现:第一,由于公路在建设、养护、运营环节中产生大量污染,中国高等级公路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呈现出抑制作用.第二,地方财政自主性越高,则高等级公路发展对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负面影响越小.第三,地方财政自主性区别造成的地区环境规制力度差异,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是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论文基于中国315个城市的统计数据,分别从宏观(经济区)、中观(城市群)和微观(行政等级)等尺度上构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洛伦兹曲线,进而确定了各要素的均衡度排序和全要素的均衡类型.结果表明:分要素来看,区位条件越好、极化效应越弱、行政等级越高,均有助于生产要素投入均衡.全要素而言,存在全面均衡、全面失衡和过渡阶段等三种均衡类型.兼论形成机制,本底条件、功能定位和决策自由分别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根基”“航标”
在构建反映环保企业融资效率指标的基础上,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47家环保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效率值进行分析,并应用Tobit模型来探究影响融资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2013-2017年纯技术效率均值较高,规模效率值是影响综合效率低的关键因素.Malmquist指数动态分析显示,技术效率的大幅下降是造成融资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Tobit分析显示,企业规模、企业质量、盈利能力、运营能力的提升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但债权融资的增加、融资风险的提升会降低企业
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农田承载力计算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养殖污染主控的流域,提出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并基于此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计算农田畜禽承载量,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意义.结果 表明:(1)结合当地养殖特点及种植业现状,提出猪—沼—稻/果/蔬粪便资源化利用模式;(2)耕地农田承载量依据土地氮磷元素平衡计算,林地畜禽承载量依据林地种植作物有机肥限值计算,进而加和归纳为整体农田承载量,确认畜禽养殖超载地区(文地镇),并确定上述粪便利用模式可行性;(3)参考猪瘟前养殖规模,确定现存规模及逐步恢复后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
引入生态位理论及其方法,首先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各个维度的生态位以及综合生态位进行测度分析,其次采取聚类分析法,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态位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生态位较低且相近,但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武陵山区重庆段的7个区县中,石柱、酉阳、黔江、丰都4个区县的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生态位水平较高,秀山、武隆、彭水特色农业发展的综合生态位水平较低.为了提高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综合生态位水平,需要对武陵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生态位加以错位、扩充、协调,这样才能从总体上提升武
通过差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绿色住宅时空分异,利用分位数回归进行针对性对策研究.结果 表明:中国绿色住宅发展增速加快,不同地区发展差异明显,但有均衡趋势;四大区域间及内部差距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东部地区内部差距高于中西部与东北部地区;绿色住宅的重心、分布范围、分布方向、分布形态特征不断变化;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不同的分位点上均对绿色住宅发展呈显著正向影响;引导性政策对低分位点绿色住宅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资水平、环境质量和高等院校数量对高分位点绿色住宅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城镇化率对绿色住宅发展在不同分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 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链主体间利益分配的视角探讨影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产业间不同环节合作能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升产业的价值水平.以云南省通海县大白菜产业为例,从产业链的利益分配视角出发,在对通海县大白菜产业各环节成本收益实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Shapley值法对大白菜产业各环节利益分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AHP分析各环节经营主体对产业的风险承担、创新能力、贡献度,测算出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法,为进一步提升通海县大白菜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运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农民增收